百姓巷哭赛平章

发布时间:2015-07-08 14:15:26   来源:云南省纪委

公元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大军进入云南,灭大理政权。不久,他本人返回大都(今北京市)。留下大将兀良合台等镇守云南,以及宗室封王和部分官吏,来收拾分裂已久而又重新统一的云南。此后,虽然经过二十多年的恢复发展,但云南仍然处在百废待兴、社会动荡的状态下。例如,大理地区还存在旧政权社会势力的威胁;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仍然难以管控;宗室封王和行省官员之间也存在着潜在的矛盾等等。

为了进一步稳定和发展云南,至元十一年(1274),元世祖忽必烈特意选中了赛典赤•瞻思丁作为云南行省首任“平章政事”,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省长。赛典赤是回族,他来滇之前,已经具有显赫的政绩和丰富的政治经验了。

赛典赤临行时,忽必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云南,我曾亲自到过。这些年,由于任非其人,管理不善,导致遥远的云南很不安宁!所以,我想选一位谨慎、忠厚的人前去治理和安抚云南,我想,没有谁比你更合适了!” 这时,赛典赤已经60多岁了。

赛典赤肩负皇帝的重托,经过充分的准备,来到云南。他先到旧政权所在地大理。首先开展调查研究,“下车莅政,风动神行,询父老、诸生利国便民之要”。 迅速向老人、青年学生等展开调查。赛典赤态度十分谦虚,每天要接待许多人。不管是谁,哪怕送上一壶清水者,他“必笑纳之”,并给予优厚的回报。这样,远近的老乡都纷纷愿意前来见他。 这无疑使他掌握了不少云南社会的基本情况。

赛典赤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和宗室封王的相互理解与合作。这时的封王名叫脱忽鲁。赛典赤来滇之前,他误听小人挑唆,以为赛典赤来云南会夺走他的权力,正准备“具甲兵”和赛典赤打仗。赛典赤知道后,命令儿子纳速剌丁先去拜访脱忽鲁,代表自己对脱忽鲁说:“天子认为云南管理不力,常常发生动乱。所以才命我前来安抚云南。我岂敢专权,我正要和您一起共同商量安抚之事呢!”赛典赤诚恳待人,出于公心,很快取得了脱忽鲁等人的信任和支持。

赛典赤任职六年,恪尽职守,政绩辉煌。

首先,赛典赤坚定不移地加强“行省”制度的建设。至元十二年(1275)左右,赛典赤奏准朝廷同意,由设在昆明的行省节制全省军政组织;在哈剌章(今大理地区)等少数民族地区,将原来所谓“万户”“千户”之类的军事分封单位,一律改为行省制下的“令、长”来管理,杜绝政出多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他带头捐出俸禄,在昆明城北建起规模宏大的孔庙。购置学田,大兴儒学,尤其鼓励少数民族子弟入学读书,使落后的云南“文风稍变”。他亲率民众冒雨冲风,整治昆明六河,修筑松华坝等水库,至今还造福于民!他领导滇人兴修驿道,拓建中庆城(今昆明市)。他奖励农耕,推行轻徭薄赋,规定按米价折算,养牛的地方可以交牛;养马的地方可以交马;如果“不产牛马,(可)入以银”。 这就相当于后来先进的“货币地租”,有利于解放农民对土地的人身依赖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经过他和后来者的努力,云南再也没有出现过长期脱离祖国的分裂局面。

其次,赛典赤善于因地制宜治理云南。例如,他注意到当时云南山路险远,民族杂处,许多地方靠外来官吏管理,鞭长莫及。于是他“相地置镇,每镇设土酋吏一人,百夫长一人”,由这些当地少数民族头目充当官吏,负责维持当地的治安。这实际上就是后来的土司制。又如,当时全国正实行“钞法”,但云南却普遍用海贝为钱。为了方便民众,避免造成货币混乱,他同意云南暂时不和内地一样,继续以海贝作为流通货币,也可以用来交租税。过去的治滇者,多用武力和杀戮对付邻国和不愿归顺的少数民族。赛典赤以德结邻,与交趾(今越南)“约为兄弟”。他“视诸夷如保赤子”。师次罗褩(今武定地区),不战而使其诚心归顺。

赛典赤宽以待人,廉洁自律;官德人品,传颂千古。

例如,前面说到他任用土酋为官,未得任用的几个土酋就心怀不满。他们跑到京城,向皇帝诬告赛典赤如何专横僭越等。皇帝说:“赛典赤忧国爱民,我非常了解他。这些人竟敢来诬告他!”于是下令将这些土酋带上枷锁,押回云南,交赛典赤处理。赛典赤亲自为他们去掉刑具,真诚地对他们说:“你们不知道皇上曾授予我有‘便宜从事’的大权,所以才去告我‘专横僭越’。我并不怪罪你们,而且还要任用你们为官。你们能以忠诚改变自己过去的错误吗?”土酋们连忙叩头拜谢说:“我等犯下死罪,平章您不但放我们生,还叫我们当官,我们拼死也要报答平章您的恩德!”

又如,赛典赤一向以礼待人,特别是对待少数民族酋长。每当“夷酋”来见,他都要亲自接见,招待他们吃饭饮酒,以此慰劳他们。还下令为他们定制新的衣服和帽子,让他们换下原来土气的服装和草鞋。大凡“夷酋”们送给他的礼品,赛典赤或者“分赐从官”,或者发给穷人,自己却“秋毫无所私!”。他的行省官邸也非常一般,甚至是“规模差陋”。

赛典赤廉洁自律的行为一直成为清官形象的典型。元朝末年,有一位安徽歙县人罗文节,到云南普定府任知事。当地“豪酋馈以金”,罗文节一再拒绝。豪酋大怒,说:“你如此拒绝收礼,难道是当年的赛典赤吗?” 可见赛典赤对后世的影响是何等的深远!

至元十六年(1279)七月,赛典赤死于任内,葬在昆明市东郊某处。据载,当时他的墓葬非常简朴,绝无显赫标志。所以,乃至今天,赛典赤坟墓的确切位置,还依然难以确定。

赛典赤去世的噩耗传出,百姓巷哭,如丧父母!交趾国派出使节十二人到云南,以最高规格吊唁赛典赤,祭文有“生我育我,慈父慈母;秋毫不侵,朝野富有”之语。元朝皇帝下令“云南省臣尽守其成规”,不得随便更改。大德元年(1297),国家追封赛典赤为“咸阳王”,赐谥“忠惠”——忠诚、贤惠之意。云南的父老乡亲也在昆明城里建立“忠爱坊”,纪念赛典赤忠于职守、廉洁爱民的一生。

元代以来,虽几经改朝换代,但从封建帝王到近代政要,无不把赛典赤尊为清正廉洁的光辉榜样。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曾撰文祭奠他,号召天下官吏学习他。清代云贵总督范承勋、民国云南督军唐继尧、代省长周钟岳、省主席龙云、卢汉都曾在他的墓前顶礼膜拜,将赛典赤作为治理云南的楷模。这充分证明:从古到今,政治清明和官吏廉明,始终是千古不变的人间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