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时代新风尚 凝聚公德正能量

发布时间:2014-09-18 16:20:41   来源:云南省纪委

时代的进步离不开道德风尚的引领,社会的文明离不开道德力量的传递。“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当代雷锋”郭明义,“溜索医生”邓前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用他们的善行壮举彰显了时代道德追求,传递着社会正能量。正是他们的至诚大爱,引领了社会的新风正气,不断召唤人们敬善从善、见贤思齐。其实,“活雷锋”离我们并不遥远。

委厅机关有这样一名同志,他叫王信苏,1999年从部队转业,现在省委巡视办担任驾驶员兼机要交换员的工作。今年春节,王信苏同志回到老家东川区铜都镇赖石窝村探亲。2月3日,正值农历大年初四,中午时分,村民夏明春家紧连住宅的牲口棚突发火灾,一旦火势无法控制烧着住房,连片相邻的十余户农户将无一幸免。由于村子所在位置离城区有近20公里的崎岖山路,即使报了火警,消防车辆和人员也无法及时赶到着火点实施有效救援。火情发生后,在家看望老人的王信苏第一时间赶到了火灾现场。他一看,大火已经吞没了大半间屋子,由于天干物燥,凶猛的火舌仗着大风,不断往屋顶上窜。大人小孩被吓得惊惶失措,夏家的女主人被吓得瘫软在地,由于事发突然,火势凶猛,周边群众不知所措,没人敢靠近。眼看大火就要将整间房屋吞没,情况紧急,王信苏二话不说,抄上水桶打满水便跳上了紧挨着牲口棚一侧的院墙,开始救火,同时组织现场的青壮年救灾。见他冲在前头,其他村民也纷纷行动起来,老人和妇女在房下负责接水、送水,年轻人则与他一道站在院墙和屋顶上扑救。但是,由于牲口棚房内堆满了柴火和草料,仅凭这样一桶水一桶水的浇,根本就是杯水车薪。王信苏当机立断,一面招呼村民从左邻右舍拉来胶管,运水灭火,加大扑救力度;一面和几个小伙子用锄头拆断了着火点与正房山墙联接处的梁、椽和瓦片,阻止火势蔓延。突然“咔嚓”一声,王信苏一不小心踩到了一块烧断的木板上,整个身子就往火场里陷了进去。幸好一块廊缘板挂住了脚,他迅速抓住一根椽子,重新站到阻断火头的位置。下面的村民见状,都劝他赶快撤下来以免更大危险,夏家女主人更是被吓得连哭带喊,“快下来吧!房子烧就让他烧吧!别为了救火,把人弄出个好歹来。”可王信苏毫无畏缩,继续带领村民救火。这时,护林防火巡山点的村干部得到消息,组织人员赶到了现场增援。大家齐心协力,奋战到下午四点多钟,终于把大火扑灭了。事后统计,此次火灾过火面积近50平米,除夏家和邻居雷兴全家牲口棚烧毁、雷家的厨房屋顶被烧塌外,没有造成更大损失,而王信苏同志在救火时腰被扭伤,大腿也被划破。邻居受灾,王信苏疼在心上,他将自己身上仅有的300元钱拿出来慰问了两户受灾的群众。

然而令王信苏没有想到的是,火灾扑灭了,夏雷两家的矛盾却升级了。原来,此次遭受火灾的夏家和雷家在十多年前,因各有一个女儿被拐卖而相互猜疑,结下怨仇,关系势同水火。此次火灾由夏家而起,雷家认为是夏家故意纵火烧屋,因此不但不积极参与救火,反而从邻村叫来一众亲戚,手持刀棍,准备报复夏家。王信苏闻信后赶快带着其他邻居,及时把两家人劝开,又分别做了耐心细致的疏导解释工作,才暂时控制了事态。第二天,由于夏雷两家长期积怨太深,矛盾再次升级,准备械斗。尽管村干部和其他群众苦心说服调解,最终两家还是动了手,伤了人,各有一人住进了医院。事情发生后,作为公职人员的王信苏感到事态严重,为避免两家再次发生打斗,解开各自心里面的“疙瘩”,他不顾受伤的身体,赶往医院看望伤者,分别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做思想工作,阐明利害关系,经过耐心的说服,反复的协调,两家人终于达成和解。最终,在当地村干部的主持下,两家人在调解材料上签了字,握手言和。

探亲结束回到工作岗位后,王信苏同志对自己的壮举及受伤的事只字未提。直到村干部把锦旗送到委厅机关和《昆明日报》报道了他临危不惧,见义勇为,带领村民扑救火灾的事迹,我们才知道这位平时腼腆内向的老同志原来是位见义勇为、不求回报的救火英雄。委厅领导知道这件事后,十分关心,专门派了工作组到王信苏同志的家乡了解情况,慰问灾民。在与村民的访谈中,工作组的同志才知道,类似情况于王信苏同志来说可不是第一次。在部队服役时于1990年10月,他和省一监武警战士付廷龙一道在昆明陆军学院车队洗车池共同救起一名4岁的落水女孩,付廷龙所在部队知道后,为其荣记三等功,而信苏同志却压根就没向自己部队报告。2001年至2008年间,家境并不富裕的他还长期资助昆船集团因病贫困职工何兴勇和赵菊华夫妇,直至两人相继病逝。多年来,但凡回乡探亲,王信苏都会带上几包茶叶、几袋饼干、几瓶酒去看望村里的老人。他还经常动员身边的一些亲友,把旧衣物收集起来,捐给村里需用的人。在回家探亲的山路上看见老人或孩子,王信苏也会热情招呼他们上车,载上一段路。这一桩桩一件件,王信苏同志都不曾与人主动说起,因为在他看来,这些事都只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但是,资助不多却能让困难的人露出笑脸,礼物虽轻却能让孤独的老人感受到关爱,事情虽小却传递着社会正能量,昭示着道德的主流风向标。还有一件事,也让我感触颇深。上个学期,王信苏同志的儿子在校学习期间,因老师疏于照管,被同学推倒致腿骨骨折住院,直接影响到体育中考。为此,校方和学生家长都十分担心王信苏同志会不依不饶。但王信苏同志得理让人,通情达理,不仅没有追究任何人的责任,反过来还宽慰责任老师和对方家长,把照顾孩子的责任自己承担进来。仔细想来,在今天这样一个人际关系如此敏感,甚至于剑拔弩张的浮躁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不正就是道德润滑剂和这种相互理解吗?

其实,道德不止是感天动地,更不止是惊心动魄。道德就像一滴雨露,虽稍纵即逝,却能滋润心田;道德就像一支蜡烛,虽平凡普通,取却能驱赶黑暗。“勿以善小而不为”。正是一件件善的小事、一桩桩平凡的义举,如雨露、溪流一般汇聚成了这个国家的大道、这个民族的大德、这个社会的正能量。道德重在行、贵在恒。而在你我的身边,像王信苏同志这样数十年如一日,乐于助人、奉献爱心、用实际行动传播正能量的人还比比皆是。

省纪委案件审理室的杨卫华同志,大学毕业后被选调到委厅机关,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七年。在信访工作时,面对情绪激动的上访群众,他始终是微笑着递上一杯热茶,用心倾听,认真处理,在初核约谈、信息简报、统计分析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到机关党委后,他悉心收集委厅党建工会、文明创建、综治维稳的好做法、好经验,整理编报图文信息,积极参加科学发展观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08年作为第二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下派到禄丰县金山镇,他主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走访慰问孤寡老人,帮助农户育苗插秧,与大家一起共商发展思路、争取资金项目,积极奔走呼吁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捐资助学,为山区的孩子们点亮希望。去年,岳父因急性胰腺炎三次住院治疗,病情很不稳定,但考虑到案审室人手少、任务重,他始终没向组织开口提出休假陪护申请,坚持与室领导和同志们一起加班加点,依纪依法审核处理案件,手头的案子没有一件被耽搁延误。

杨卫华同志不仅是一名忠于职守的纪检监察干部,工作之余他还是一名热心的机关活动组织者和社会公益志愿者。所负责的工会羽毛球兴趣小组坚持每周活动,不仅锻炼了干部职工体质,更增进了友谊团队精神,现已成为机关参与人员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效果影响最好的项目之一;12年8月,随队参加片区工会羽毛球联赛,荣获团体二等奖;13年11月,组织机关队员参加李永波杯全国羽毛球昆明站争霸赛,展现纪检监察干部的健康向上、顽强拼搏的良好精神风貌。12年6月,他作为环保志愿者参加昆明市“绿色生活﹒畅想盘龙”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以骑车巡游的方式倡导绿色生活、低碳出行,发出“人人行动起来,节约资源推广绿色消费”的倡议;13年5月,组队参加省光彩事业促进会举办的“健康助力爱心公益活动”,筹集助学公益基金,筑就爱心圆梦平台。这一切,用他自己的话说:“授人玫瑰,手留余香,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既然选择了纪检监察工作,就得为这份党和人民的事业坚守一份执着,就一定能体会真情挚爱,感受春暖花开!”

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们或许并没有太多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他们都心甘情愿把自己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用这一件件小事,用这一年年坚持,尽情地抒发和表达出来。这是一个国家公职人员“学习雷锋、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

随着,经济社会深刻变革,转型转轨加速进行,从思想观念到利益关系都日益多元、多样、多变。在社会转型期与矛盾凸显期叠加的背景之下,现实社会常有普遍乱象和极端个案刺痛我们的内心,公序良俗和道德底线受到少数人的肆意挑战,“道德滑坡”的质疑一浪高过一浪。复杂而严峻的形势,给社会道德构建和公民道德培育以空前压力,是王信苏、杨卫华这样一些同志,用他们一连串的凡人善举,不断感动着、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激发我们对积极向上、崇高向善的热烈渴求。弘扬社会公德,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职工都责无旁贷,都应该有所担当!我们不仅要学习戴兴同志、陆志春同志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学习王信苏同志见义勇为、挺身而出的浩然正气,学习杨卫华同志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大爱情怀,更应该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培育优良的作风、高尚的人格,用真情照亮社会、照亮人们的心灵,用实际的行动弘扬时代新风尚,汇聚成更为宏大的“正能量”,去彰显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纪检监察机关形象和风采!(翟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