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武警云南总队二支队十一中队指导员付新波

发布时间:2011-11-04 09:20:00   来源:云南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他收到两千余封感谢信

——记武警云南总队二支队十一中队指导员付新波

“付指导员,没有您的资助,我不可能如期坐进贵州大学的教室,今后不管我走到哪里,我都会以您为榜样,为社会多作贡献……”8月20日,武警云南总队二支队十一中队指导员付新波又收到了中队战士胡森的弟弟胡林的来信。这是他收到战士家长、亲友写来的第2017封感谢信。

付新波1999年入伍,2001年当上新训班长后,他给自己立下一条规矩:与战士家长互通信件。新战士刚入伍写一封“平安信”,战士立功受奖写一封“报喜信”,官兵家庭受灾和生活困难写一封“慰问信”,半年和年终写一封“思想汇报信”,遇到战士思想疙瘩不易解写一封“求助信”。近10年时间里,他先后给战士家长、亲友写了6000多封信件,收到回信2000多封,8000多封信架起了付新波与战士之间的“连心桥”。

“作为带兵人,就要把全部心思放在战士身上”

为了真正了解战士,付新波用一本本笔记本详细记录下每一位战士的基本情况、成长环境、社会关系、主要成长经历、性格爱好特长、伤病情况、官兵关系情况调查、战士对干部意见建议调查、战士讲评干部履职情况、带兵感言记录等13个“档案”。10年来,像这样的笔记本,他已经记了满满28本。为了营造“深知兵、真爱兵,官兵和睦一家亲”的良好氛围,付新波收集了身边的先进典型事例,编印了《真情带兵小故事》下发到干部骨干手中,书中还总结推广了自己“五心换一心”的带兵方法:干部骨干解决战士疾苦用热心、批评战士错误用诚心、了解战士情况用细心、处理战士问题用真心、说服教育战士用耐心,从而换取战士对部队的“安心”。

每当新兵下中队、骨干调整、工作任务转换,付新波都要“蹲班”,与战士头碰头、床挨床、心贴心,想战士所想、帮战士所需、解战士所难。贵州籍战士胡森家境贫困,因为弟弟胡林上学没有学费,整天郁郁寡欢,付新波得知情况后,与其睡在一个班,经常给他“打气”、“开小灶”,陪着胡森一起训练,并给胡林寄去了学费和生活费。

重庆籍战士朱黎燕刚到部队时,思想波动很大,整天装病号,还曾拿水果刀割腕自杀。付新波了解到,小朱的父亲因事故导致下颌骨粉碎性骨折,多次大手术后才脱离危险,从此家里背上巨额债务。付新波和小朱同吃同住,每天将饭端到他面前,并将自己2个月的工资寄给朱黎燕的父亲治病,还写了很多关于小朱在部队情况的信件,让其父母放心。去年7月,付新波收到小朱家人寄来的包裹,里面是一双鞋垫,上面绣着“鱼水情深”4个字。朱黎燕说,这双鞋垫是他患有眼疾的母亲花了40多天时间,一针一线缝出来的。

“只有把战士当亲人,战士才会主动靠近你”

“指导员待我们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他对我们可是比亲哥还亲!”付新波深受战士敬重,这与他和战士“打成一片”分不开。在中队战士眼里,二班新兵刘冰东是一个经常与人吵架、违纪的“重点人物”,入伍前也是让父母头疼的“一块心病”。小刘对付新波说:“指导员,我是出了窑的砖——定型了,反正都教育不好,你还是让我早点回家算了。”付新波没有立即批评小刘,而是把床铺搬到二班,和小刘相邻而睡,白天为小刘学习“开小灶”,睡前与小刘拉家常,半夜起来为小刘盖被子。小刘有了进步,付新波及时在队前表扬鼓励,小刘渐渐恢复了自信,开始有了进取心。小刘的父亲来部队探望时,激动地握着付新波的手说:“谢谢指导员,没想到你们能让他转变,当初把他送进部队真是太对了!”

付新波常说,人与人之间最需要的是沟通交流,尤其是带兵人,只有把战士当作亲人、朋友,受挫折时鼓励他,困难时帮一把,战士才会主动靠近你,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通讯员 邹清明 记者 尹朝平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