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决策流程不完善,公章使用不规范……”昆明市五华区普吉街道纪工委干部在走访大塘社区时,发现社区居委会对部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不透明问题。随后,街道纪工委督促居委会开展整改和自查自纠,严格履行财务公开的程序和内容,强化人、财、物三方面廉洁风险管控,确保社区集体经济资金安全规范运行。
这是我省开展以“小切口”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惠民行动”的一幕。
近年来,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和城市化、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我省各地积极创新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方法、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遵循“制度化、信息化、公开化”的指引,构建一套以资金管理为枢纽、资产清查为基石、财务预算为预设条件、资源和资产的透明交易作为关键环节、信息化监督系统作为支撑平台、村级监督作为后盾的全方位“三资”监控体系,让村(社区)集体“家底”有保障,让群众获得感更可持续。
思茅区巡察机构聚焦乡村振兴、农村“三资”管理等领域各项惠民富民政策落实情况,组织巡察干部下沉一线、到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切实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图为思茅区巡察干部在南屏镇南岛河村走访群众了解有关情况。通讯员 陈航
提高“三资”管理监督质效
“马鹿塘乡何某挪用集体资金;屏山街道北街社区吴某合伙侵占村集体土地;中屏镇康井村委会刘某长期违规占用公物。”
日前,禄劝县纪委监委公开通报三起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典型案例。3月初起,该县开始重点整治村(社区)资产管理中不规范、贪污侵占、截留挪用等问题,促进集体资产管理方式的转型升级,从原本的“粗放型”转变为更加细致的“精细化”治理模式,让农村展现出清新廉洁的新风貌。
一直以来,禄劝县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作为“小切口”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惠民行动”的重要一环,通过提级监督、专项巡察、建章立制“点线面”结合,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全覆盖、全链条监管,不断提高“三资”管理监督水平和质效,全面加强和规范农村“三资”管理,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这仅是第一步。禄劝县纪委监委精准施策,对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乡镇提级监督,实行“全天候监督”和“一线监督”。同时督促各乡镇(街道)纪(工)委发挥同级监督职责,通过全面摸底排查近年来涉农村集体“三资”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重点查处贪占、截留、私分农村集体“三资”的案件,确保资金严格使用全过程、资产严格管理全流程、资源严格管控全领域。在“点上发力”的基础上,该县纪委监委组织开展“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巡察,全面查找当前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和风险点。
“三资”监管,“一把手”是关键。在宜良县,当地构建“县委全面领导、县纪委监委全面监督、县级职能部门全面监管、乡镇(街道)全面把关、村(社区)全面落实”的“五维县域监督一体化”监督体系,切实破解村级“一把手”监督难题。
宜良县纪委监委实行“清单式”监督,通过规范管理台账、编制权力清单、绘制流程图、完善制度建设等方式,夯实“小微权力”运行机制。同时,发挥全体纪检监察干部、特约监察员、阳光监督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及部分群众等各方面监督力量,紧盯行使村级小微权力的关键环节、关键人员和廉政风险点,对发现的问题线索及时调查处理,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将小微权力真正关进“制度的笼子”。同时,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充分运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警示教育。
推行“一张网”监管运行
群众是农村集体“三资”享有者,是监督最终受益者。
为了让村(社区)集体“三资”在阳光下运行,给小微权力套上“紧箍”,专项行动中,昆明市五华区通过设置三级会议和统管公章,开展监督规范两项创新,规范集体资金的管理使用,提升基层小微权力规范化。
与此同时,昆明市五华区纪委监委紧扣责任、作风、腐败三条主线,聚焦资金、资产、资源被侵占、挪用等问题,梳理分析“三资”领域的风险隐患,形成问题清单,督促各职能部门完善制度机制,堵塞管理漏洞。同时加强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等相关监督协作配合,切实维护村集体和群众权益,提升监督质效。
加强村集体“三资”管理是作为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凤庆县纪委监委找准结合点和着力点,发挥“上对下监督”的组织优势和“面对面监督”的距离优势,聚焦党务村务公开、集体资金、乡村振兴等长期任务和工程项目建设,以及群众反映事项等阶段性任务开展监督检查,深挖背后“责、风、腐”问题,并重点监督村(社区)集体资金的监管、审批等情况,全面推行“一张网”监管运行,从源头扎紧小微权力运行监督网。
该县纪委监委选取部分重点村,围绕村集体“三资”重点事项,聚焦制度执行、责任落实、权力行使等核心环节,发挥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来自群众、熟悉群众”的优势,紧盯惠农惠民政策落地、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等情况,结合日常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形成村务监督清单,并对照清单内容对村集体“三资”情况开展全方位监督,推动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抓住源头,解决问题。”凤庆县纪委监委坚持源头整治,从管理体制、决策程序、资产处置、监督机制等方面对村集体经济的管理使用予以规范,形成“发现问题、严明纪法、整改纠偏、有效治理”的监督闭环,实现标本兼治、综合施治目标。
推动“三资”管理更规范
用活村级监督力量,探索基层监督新路径。
去年,红河州纪委监委在调研中,发现基层监督力量薄弱、能力不足、下沉不深等问题,之后及时制发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的措施,深化13项具体改革举措。
其中就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的机制,通过夯实村级监督建设,有效化解矛盾纠纷,避免村集体资产的流失,盘活村闲置资源,同时促进村(社区)“两委”更好地履职尽责,推动清廉村居建设。
“全村通过发展百香果示范种植产业,村集体增收6万元。”作为全程的参与者与监督者,河口县河口镇坝洒村监督委员会主任说,这得益于“手牵手+全覆盖”监督机制。其主要由镇纪委“手牵手”指导村务监督委员会在村集体整合村民土地出租定价、公开招租、承租中全过程监督,解决了过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中“低价包”“长期包”等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各县(市)纪检监察机关实行“月派单”制度,乡镇(街道)纪(工)委围绕乡镇党委每月工作重点,见人、见事梳理出监督任务清单,统一派发至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引导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找准监督重点、精准发力监督。通过梳理重点派发监督任务清单,探索村级实践“第一种形态”新载体,统一制作预警提醒卡,对发现的村组干部管理村集体资金不严格、财务报销不规范等问题,实行一事一策督促整改,最大限度提高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质效。
破解“三资”管理薄弱环节,还要从制度上建强。蒙自市对村巡察中发现村(社区)财务管理、报销不规范、滥发补贴等共性问题,发出巡察建议书督促市农业农村局对全市农村集体“三资”进行排查整改,从市级层面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村级差旅费、误工补贴和劳务费,村级公务接待,工作用餐,村级报账员管理等6项制度,推动“三资”管理更规范。
开远市出台村级财务联审实施方案,探索建立集体“三资”联审机制,整合纪检监察机关、农业农村、财政、审计等部门及乡镇(街道)力量,通过开展提级监督、多部门联合审核,保障集体“三资”规范管理使用,实现保值增值。
弥勒市拓宽监督举报渠道,制作村(社区)集体“三资”“码上反映”小程序,向群众广泛宣传举报方式,从严从速办理农村集体“三资”信访举报问题,对“三资”问题线索建立专门台账,定期梳理研判、分办转办、跟踪督办,形成了流程“指尖审批”、群众“指尖监督”、纪委“指尖监管”的透明机制。
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乡村在基层。当前,全省正开展以“小切口”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惠民行动”。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将持续深化“惠民行动”,围绕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政策落实,严肃查处监守自盗、贪占挪用及违规处置集体资产等违纪违法行为,深挖背后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保障涉农重点项目落地落实、重要资金管好用好,促进“三资”监督管理体系的完善,积极推动相关整改与治理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提供坚实保障。(汪波 张婕 刘红艳 巴荆楠 徐雪 杨成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