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立足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创新推行每月对同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零提示”和每季度对下级“一把手”的监督预警机制,有力推动“两个责任”贯通协同、一体落实,开创了具有文山“辨识度”的同级监督新路径。图为文山州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工作人员结合日常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相关情况,综合分析研判每月“零提示”内容。通讯员 钱倩
“一把手”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领头雁,加强对他们的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
文山州结合清廉云南建设的“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引领行动”,创新性地打出“组合拳”,使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变得有形且有效。
然而,在实践中,纪检监察机关一直面临“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难题。为此,文山州纪委监委迎难而上,以“小切口”入手,创新性地推出了每月对同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零提示”机制。
2021年3月,文山州纪委监委的会议室里,一场关于如何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讨论热烈展开。最终,一个创新的想法诞生——以州委书记为试点,每月结合其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以及廉洁从政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提示提醒。
这一想法迅速得到州委的支持,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州纪委监委制定了每月“零提示”促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办法,将“零提示”机制固定下来,形成了具有文山特色的同级监督新路径。
“零提示”机制在内容上立足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纪检监察机关综合研判近年来查处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聚焦领导干部在决策、落实、作风、纪律、廉洁等各个环节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及时发出提示提醒。在定位上,坚持“同志式”“朋友式”监督,避免生硬的“要求式”“命令式”监督方式,使被监督者心有感触、易于接受。在方式上,坚持具体化、常态化,将提示工作分解到党风政风监督室和有关监督检查室、派驻机构,全面收集信息、综合分析研判后作出提示。
州委书记作为“一把手”中的“关键少数”,自然是“零提示”机制的重点关注对象。每月,纪检监察机关都会根据其工作动态、会议讲话等内容,提炼出可能存在的廉洁风险点,并及时发出提示。随着实践的深入,“零提示”机制的对象逐渐扩展到州、县(市)两级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和人大、政协党组书记,以及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人大主席等。
2022年9月,文山州被确定为全省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工作联系点。该州纪委监委以州、县(市)属部门“一把手”为主要对象,对在执行纪律、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勤政廉政等方面存在的一般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及时预警,通过发出“预警卡”,指出问题所在,并督促其担责负责、纠错纠偏、限期整改。
据了解,自实施“零提示”机制以来,共向500余名领导干部发出提示10599份,其中州纪委监委共向州级领导干部发出提示427份590条(向州委主要领导发出提示44份57条、向州政府主要领导发出提示34份36条)。
要让“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持续有效,仅靠一时的创新举措是不够的。文山州纪委监委坚持以制度建设赋能同级监督,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及工作流程。研究出台了对同级党委常委会委员每月“零提示”和“一把手”勤政廉政监督预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机制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同时,围绕“发现问题、作出提示、监督闭环”三个方面制定流程,形成监督、落实、反馈机制。对监督预警机制严格落实“启动预警——整改落实——检查评价——反馈情况”4项监督预警流程,通过严格的流程管理形成闭环,确保了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对预警事项整改不力、敷衍整改、拒不整改、虚假整改的,严肃追责问责。
纪检监察机关对同级党委“一把手”进行提示,督促其履职尽责、规范行为,并引导干部关注群众需求,通过定期开展提示和预警工作,倒逼纪检监察机关靠前监督、主动监督,积极促进各职能部门对照自省、整改落实、定期反馈,让一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惠及百姓。
“违规体检费的清退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政府监督的力度和对民生的关怀。”针对部分县(市)违规收取学生健康体检费的问题,文山州纪委监委及时向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作出提示。州委、州政府迅速行动,督促各县(市)进行排查整改,最终清退了相关费用,并健全了教育经费管理长效机制。砚山县纪委监委针对教育项目停工问题发出提示后,推动35个停工项目全部复工。
此外,文山州纪委监委还结合实际督促责任单位把以案促改贯穿始终,通过向州委主要领导作出“对领导班子成员和下级‘一把手’要早提醒、常提醒”的提示等方式,推动州委建立常态化警示教育机制。
如今,文山州在“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方面成效显著,全州各级干部行为更趋规范,履职积极性显著提升,群众关切得到切实回应。文山州纪委监委推出的“零提示”机制、监督预警和制度建设创新举措,不仅为文山州全面从严治党增添了新动力,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汪波 甘登敏 查为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