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平:规范“三资”管理 监督跟进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4-06-19 10:56:38   来源:红河州纪委监委

“以前我们哈尼族把板蓝根加工成蓝靛,用来染制衣服,穿在身上‘百毒不侵’。现在,板蓝根成了我们的致富宝。”盘点着近年来种植板蓝根的收入,红河州金平县阿得博乡高兴寨村的普大哥乐开了花:“板蓝根的销售收入已经成了我家主要收入来源,不仅足够维持日常开支,每年还能存一笔钱。”

板蓝根不光是高兴寨村的特色产业,也是金平县的特色产业之一。金平县种植板蓝根约1.3万亩,每年生产板蓝根干品2000吨,为农户创造2000余万元收益。

“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和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村集体资金多、项目多,村级监督的工作也越来越重。”高兴寨村监委主任说道。

为破解农村集体“三资”监督难问题,金平县纪委监委通过统筹基层监督力量,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探头”作用,采取“乡镇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模式做实日常监督,盯紧村级“一把手”关键少数,以及村级民主决策、公示公开等重要环节,及早发现苗头性问题。

该县纪委监委将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监督作为践行“清廉云南”建设的重要抓手,用好“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推动农村集体“三资”底数摸清、账目摸清。同时,建立责任、监督、负面三项清单,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督,严肃查处村级集体“三资”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牢牢守住村集体的“钱袋子”。

“这笔350元的会议支出,其中有几项费用开支不合理。”“用于挖生产路的集体资金只能用在这个项目上,不能乱花钱。”金平县纪委监委通过蹲点监督,指导村监委对村级事务决策和公开情况、村级财产管理情况、村级工程项目建设情况等开展常态化监督,为小微权力“上锁”。

“农村集体‘三资’领域涉及广大农村群众的利益,也是近几年来违纪违法问题的高发领域。”金平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底数不清是“三资”管理中的顽瘴痼疾,该县纪委监委通过加强与财政、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沟通协作,及时采集村产业、项目等相关数据,督促相应职能部门指导各村认真开展清产核资登记工作,全面摸清村集体“三资”底数,并建立完善“三资”分类管理台账,利用大数据监督手段,实现信息共享,动态监测和发现问题。(刘连旺 || 责任编辑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