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协同监督擦亮大美湿地生态底色

发布时间:2024-05-17 10:23:04   来源:大理州纪委监委

“哇,太漂亮啦!真不愧是‘国字号’湿地!”夏日,大理洱海湿地风光旖旎,蓝天白云,湖光潋滟。大片芦苇荡中,不时传来几声鸟鸣,“咔嚓咔嚓”的摁快门声此起彼伏,一众摄影爱好者架起“长枪”“短炮”尽情收纳湿地美景。

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实施了水污染治理、退耕还林、退化湿地恢复、水源地保护、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库塘湿地生态修复、小流域治理等项目系统保护修复湿地环境。截至目前,该州成功创建2个国家级重要湿地,2个国家湿地公园,7个省级重要湿地,跑出了湿地保护修复的“大理速度”。

与此同时,该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整合监督力量、创新监督方式,督促有关职能部门落实主体责任,为湿地保护修复工作保驾护航,护好“地球之肾”。

大理市、洱源县同处洱海流域,形成了洱海湿地、罗时江湿地、西湖湿地、茈碧湖湿地等湿地群。该州纪委监委采取“室组地”联动、组组联动、县域联动、监督与监管联动等协作联动模式,督促责任部门实现职责整合、职能衔接、协同治理,构建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的管理格局。2023年以来,紧盯洱海保护治理的重点领域,开展近距离可视化监督检查507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517个,共问责党员干部21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4人,移送司法起诉2人,有力斩断了“治污者”演变为“污染源”的利益链和关系网络。

随着洱海流域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的开展,沿湖阻断污水流入、调节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优化了洱海湿地生物群落结构,湖泊生态系统正向着更好的方向良性循环。近年来,洱海水质综合评价为“优”,27条入湖河流水质优良率均达100%,洱海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继2023年底洱海成功晋级国家重要湿地之后,近日大理市又获云南省首个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提名。对此,该州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国际湿地城市体现了湿地与城市的和谐共生,代表一座城市在湿地生态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我们将压力变为动力,州市联动监督护航,助力做好国际湿地城市认证后续工作,为全州湿地保护提供经验和示范。”

剑川剑湖作为首批省内国家级重要湿地之一,该县纪委监委做实“联”字文章,与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发力,建立问题线索移送机制,定期会商研判,协作联动处置,以“常态监督+专项监督+联合监督”等精准、高效监督方式,确保湿地修复项目高质量推进。如今,通过综合保护与项目治理,剑湖湿地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愈发闪耀着生机与活力。

作为国家湿地公园的鹤庆县东草海,属长江水系,草海湿地保护事关长江源头治理大局。该县纪委监委紧盯草海湿地核心区植绿复绿、河长制责任落实、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行政监管执法等工作,采取“体验式”、“蹲点式”、“推磨式”监督等方式,项目化推动湿地保护落细落实。督促各职能部门扛牢扛实管治责任,完善协同协作机制,形成推动整改落实的强大合力,严肃查处湿地生态保护背后不作为、慢作为问题,以强有力监督擦亮鹤庆“高原水乡”生态名片。

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是系统、复杂、长期的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下一步,该州纪检监察机关将持续聚焦生态建设、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坚持生态环境整治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针对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等不同类型分类施策,制定监督方案,细化职责分工,健全督查问责、“回头看”等制度,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杨自坚 || 责任编辑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