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畔,拉祜山乡。谈起李光华,当地群众都说他是平易近人、没有“官样”的拉祜县长。他的故事,犹如景迈山上的一缕缕茶香,沁润着人们的心灵。
李光华,1931年出生于西盟,在澜沧县人民政府县长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4年,4次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及全国人大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2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40多年来,李光华团结带领澜沧县各族干部群众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办,为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和经济社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李光华一心为民、两袖清风的故事,澜沧人都能讲很多。
同他共过事的人说:跟老县长相处,能使人进步
李光华妻子没有工作,大儿子下乡当知青,还有两个残疾的儿子,仅靠一个人的工资养活一家人。民政部门的同志实在看不过去,提出要给他妻子和残疾的儿子安排工作。李光华说:“妻子没有文化,儿子是残疾人,就算政策上可以给残疾人安排工作,也要先考虑一下其他的人,因为我是县长,得多为别人想想!”
李光华家虽然简陋,但经常有领导干部、老百姓到家里谈事情、聊天,政府办的同志看到他家里的凳子都是用了多年的木墩子、篾凳子,就做了一张沙发给他送过去。“能到我家里来的领导和老百姓,是不会在意这些的!”他批评了政府办的同志。后来听说包在沙发里面的木板是用包装箱钉的,他才勉强接下了这份“厚礼”。
拉祜群众说:老县长是我们的贴心人
“要把思澜公路先修好,争取早日把贫困的帽子丢到澜沧江里去。”李光华带领干部群众排除万难,修通了思澜公路,让澜沧人民告别了绕道西双版纳才能到思茅的历史。通车那天,李光华特意在澜沧江大桥拍了一张照片,有人和他开玩笑说:“县长,您笑得像个开裂的红石榴,合不拢嘴了。”李光华说:“我们澜沧多一些让人开怀大笑的事,说明老百姓的日子好了。”
“澜沧的发展不能两眼只盯着粮食,真要让老百姓脱贫致富,还得把产业发展起来,我们就先把茶叶搞起来吧。”李光华带领干部群众发展茶产业8万多亩,和群众一起挖台地、施底肥、移茶苗,住在群众家里也不忘抽空干些活,不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愿意跟他聊,就连小孩也能跟他说上话。由于熟悉政策又了解实际情况,李光华在老百姓中威望很高,很多寨子与寨子之间、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在他的调解下很快就能解决。他带领工作组离开时,老百姓都自发地到村外送行。
他的家里人说:他太苦了
李光华到思茅地区政协工作联络处工作,夫妻两地分居。妻子担心他一个人生活,无人照顾,提出了到思茅照顾他的想法。对此,李光华没有同意,他说:“调去思茅是组织的决定,得服从组织。”
大儿子在一般人眼中理应是人人羡慕的“高干子弟”,实际上却比一般的孩子更多了些困惑和无奈。别人有事可以找父亲,而他有困难却无处可说、无人可找。李光华妻子安慰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是为老百姓办事的县长,操心的事情太多,要干的工作太多,他太苦太累了,你们要理解自己的父亲。”
1993年5月,李光华带病参加在思茅地区召开的云南省七地区政协工作联系会议,途中病情恶化,经多方抢救无效离世。李光华身后没有留下多少家产,但是他留下的精神财富犹如一座金山,令后人受益无穷。(李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