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
专访《平“语”近人》(第三季)主创团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薛鹏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2月17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图为节目海报。《平“语”近人》(第三季)主创团队供图
“学习思想,领悟经典,感受平语近人。”随着主持人铿锵有力的开场白,《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如期而至。2月17日起,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大型全媒体思想理论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晚八点档播出。节目精心选取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重要文章中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在解读典故含义、历史背景的基础上,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蕴含的伟大真理力量、实践力量。
第三季节目共12集,每集由“习近平总书记原声短片”“文化经典释义”“思想理论解读”“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思政课”“元气满满的中国故事”“经典诗文诵读”六个环节组成,由思想解读人和经典释义人讲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引用典故的出处背景、历史故事,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与现实意义。第三季节目有哪些看点?在制作中又有哪些难点?节目如何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记者专访了《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主创团队。
“用生动鲜活的表现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记者:《平“语”近人》系列节目自2018年播出以来,引发各方关注,持续收获好评。节目获得大众喜爱的原因是什么?
那尔苏(《平“语”近人》节目总导演):5年多来,《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先后与观众见面,节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遵循,用生动鲜活的表现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节目获得广泛关注,持续好评,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特点鲜明、独具魅力,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习近平总书记乐于用典,善于用典,这些用典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思考,同时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季节目都从“用典”这一角度切入,这是节目的核心与载体。
节目扣住“平‘语’近人”里的“近人”二字发力,从“故事化”入手创新话语表达,将生动故事和鲜活人物融入理论宣传中,用故事串联起各个环节,寻找共鸣点,增强感染力。领袖的故事、历史的故事、奋斗的故事、时代楷模的故事……三季节目一共讲述了两百多个小故事,这些故事多层次立体化地汇聚成中国共产党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和熨帖心灵的力量,让人民群众听得进、听得懂,有共情、有共鸣。
记者:第三季节目在形式上有哪些亮点?
迮方乐(《平“语”近人》节目分集导演):《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一以贯之地通过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喜欢的典故,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第三季在节目形式上做了一些尝试。
首先是节目框架“模块化”。每集节目中设置“习近平总书记原声短片”“文化经典释义”“思想理论解读”“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思政课”“元气满满的中国故事”“经典诗文诵读”六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可单独拆分,有利于融媒体传播。
其次,“小道具”带出“好故事”。第三季节目每一集访谈环节,嘉宾都会带一件对他们来说有意义的“小道具”出场,比如“张桂梅的小喇叭”“黄文秀的手电筒”“跟随‘蛟龙’号进行7000米海试的泡沫板”“跟随神舟十二号飞船进入太空的五星红旗”等等,每一个“小道具”背后都是一段生动的故事、一个鲜活的人物,吸引观众看得进去、听得入神。
此外,让青年优秀思政课教师走出课堂,走进现场、来到被访者身边,通过进行现场调研、体验和发现的方式,以纪实短片与演播室访谈相结合的手法,既提升了思想解读的真实性、趣味性,又让观众更能身临其境、感知温度,让视角更贴近群众、贴近青年人,表达更鲜活。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政课教师付丽莎探访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并亲身体验航天员的日常训练,通过航天员们的英雄故事,来激励亿万中华儿女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既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也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
记者:第三季12集节目分别以经典名句为题,选择这些名句有何考量?
孟庆吉(《平“语”近人》节目分集导演):第三季节目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寻找思想火花和创作灵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采撷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嘉言名句,12集节目分别以经典名句为题,丰富和拓展了观众认同感和美誉度,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创新风采。
比如第二集讲述的主题是“党的领导”,节目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的宋代词人李清照《渔家傲》中的名句“九万里风鹏正举”,寓意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够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宏愿,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第四集讲述的内容是“统一战线”,节目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的“万紫千红总是春”作为题目,阐释“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的深刻道理。
节目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经典诗句中精挑细选、仔细甄别中确定题目,这些经典名句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鲜明的时代精神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既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也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
记者:每集设置的六个环节有什么看点?
田苗(《平“语”近人》节目分集导演):第三季节目每集设置六个环节,这六个环节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结构完整、气韵生动的叙事链条,亦构建起古今相通、情景交融、深入浅出的思想理论启迪和真挚情感传递的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原声短片”环节是《平“语”近人》系列节目的重要亮点之一,节目中重现习近平总书记的原声,不仅可以让观众直接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魅力,而且代入感强,让观众能够充分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是如何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怎样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
“文化经典释义”环节由四位学者作为“经典释义人”,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用典”的出处背景、历史故事和现实意义做生动介绍。经典释义人所讲述的不仅仅是典故语出何处、来自哪里,更注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一脉相承的内容分析透彻,让观众在对经典含英咀华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文明传承至今、绵延不绝的精神特质。
“思想理论解读”环节由多位权威党建理论专家作为“思想解读人”,用精辟凝练的语言和短小精致的故事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解读,他们不是就理论讲理论,而是从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的点滴故事切入,用领袖故事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用小切口来阐释大主题,力图做到精彩、精准、精深。
“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思政课”环节,分享青年优秀思政课教师的故事,讲述如何用汗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提升节目的真实性和趣味性,让观众身临其境、感知温度,让视角更贴近新时代、贴近青年人,表达更鲜活。
“元气满满的中国故事”是第三季节目中设置的全新环节。在节目现场,我们邀请了各行各业的榜样人物畅谈人生;在现场之外,我们邀请青年思政课教师深入基层,用青年的眼光,发现新典型、研究新方法。我们把这个过程用纪录短片的形式,忠实地在节目中呈现。
“经典诗文诵读”环节由参与节目的主持人、经典释义人、思想解读人以及各地的群众代表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经典诗文,感受华章佳句在节奏感、韵律感上的独特魅力。
“通过‘思想+艺术+技术’的创新融合,有效提升思想理论节目的表现力、感染力”
记者:第三季节目如何实现解读准确、阐释深刻?在贴近群众、走进群众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兰培胜(《平“语”近人》节目分集导演):理论传播重在入脑入心,也难在入脑入心。在庄重严肃、准确深刻方面,第三季节目通过权威专家进行解读阐释。解读嘉宾分为两类,一是“经典释义人”,一是“思想解读人”。康震、蒙曼、郦波、杨雨四位文化学者,担任经典释义人。经典释义人不是就历史说历史,而是从“古今结合”入手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来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脉相承的关系。四位学者学识渊博,有着极好的观众缘、丰厚的历史文化学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环环相扣、层层剥笋般地对观众熟悉但不了解的典故背后的故事进行深入解读。
“思想解读人”是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谢春涛教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黄一兵研究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王杰教授、北京大学郭建宁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炳林教授、北京交通大学韩振峰教授、清华大学艾四林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凤城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江英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韩震教授,他们能够准确地把握相关理论知识,深入解读相关思想,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真理光芒充分彰显。
在贴近群众、走进大众方面,第三季节目通过“思想+艺术+技术”的创新融合,有效提升思想理论节目的表现力、感染力。在演播室视觉呈现上,节目用千余平方米的大屏幕全景构建整体化视觉窗口,紧扣主题挖掘核心设计意象:历史中的典故,典故中的智慧,智慧中的文字。层层书页展现文明的厚重,点点光芒象征智慧的结晶,道道光线代表思想的传承和弘扬……形成了独属于《平“语”近人》节目品牌的主视觉空间。
节目在传统“水墨”和“青绿山水”的美术风格下,融入大量三维制作的现代元素及场景符号。全片运用C4D三维技术,构建了600多个三维模型场景,动画时长高达6900余秒。节目创新使用三维扫描技术+Zbrush雕刻技术,成功还原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雕塑原型,通过对经典艺术作品的再创作,使节目具有极强的历史融入感和视觉丰富性。
“在通俗化、大众化上狠下功夫,在润物无声、春风化雨上做足文章,让新思想传播更加可感可知可行”
记者:第三季节目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的?
陈力(《平“语”近人》节目执行总导演):第三季节目,共计596分钟,公开的文字有近15万字,可谓是字字千钧、秒秒政治。在第三季节目的创作过程中,难度最大的地方在于如何继续创作出更高质量的思想理论节目,也就是在通俗化、大众化上狠下功夫,在润物无声、春风化雨上做足文章,让新思想传播更加可感可知可行。
为了继续创作出思想理论节目的“精品大作”,主创团队走访了全国数十位最顶尖的理论专家,逐字逐句重新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论述、文章,力图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特征和观点方法;分赴全国各地,走访农村、街道、厂矿、学校、边防哨所、渔村海岛,了解群众所想、收集百姓所需,寻求最具亲和力的电视语言表达方式;调阅研究了几十种国内外节目形态,反复探讨具有引领性的先进技术应用场景,力图构建独具特色的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发展,节目组紧跟时政变化,精研理论动态,更新节目内容。比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布后,第三季节目立即做出响应和调整,增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主题。在2023年6月2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召开后,第三季节目又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调整修改了“文化建设”“命运与共”两集节目的理论阐释部分。2023年7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后,第三季节目又根据大会内容,修改完善了第三季第8集《不负青山不负人》的思想理论内容。习近平文化思想正式提出后,我们又对12集节目涉及的相关内容,全部进行了梳理和调整。
从第一季到第三季,在5年多的节目制作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这个节目获得观众喜爱,最重要的原因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广大观众是这个过程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大家都知道,自己身边的巨大变化来自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广大观众认同党的创新理论,正因为这样,我们的节目才充满了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