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文子玉 自福建霞浦报道
图为霞浦核电维修处仪控科自控一班班长谭勇(右)和同事围绕设备故障问题进行实验讨论。 霞浦核电供图
2月19日早晨7点半,闽东福宁湾畔,中核集团霞浦核电维修处仪控科自控一班班长谭勇顺着沿海公路出发上班了,一如春节假期那几天。
春节假期大国工程建设不停工,霞浦核电工程就是其中之一。“快堆是国际公认的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中的优选堆型,作为我国核能‘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步,霞浦核电工程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这其中饱含了数以万计建设者们的智慧和汗水。”霞浦核电总工程师张东辉告诉记者,霞浦核电工程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发电量可满足约400万户家庭用电需求,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586万吨,相当于一年造树5700万棵。为了确保工程进度与施工安全,包括谭勇在内的数千名建设者春节假期坚守岗位。
今年是谭勇在岗位上度过的第三个春节。腊月二十八,他和同事在节前巡检时发现某设备出现故障。他和另外两名同事当即决定留下来过年,每天巡检,以确保第一时间修复解决问题。“我们要是不留下来,可能更多人就过不好这个年了。”谭勇腼腆一笑。
“项目需要,人就在”,是谭勇早已习惯的工作节奏。在这个国家批复的重大核能科技工程建设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是快堆建设者的工作写照。“缺乏可供借鉴的经验。”谭勇回忆,由于快堆的技术特点,在工程建设阶段,一些设备的定位工作只能靠传感器传回数据进行判断。为此,他和同事们集中攻坚,自主编写软件,利用数字化手段测算参数,使某设备定位时间由原来的半小时缩短至四五分钟。
从孤岛荒礁、蚊虫肆虐的项目土建阶段,到现今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几年来,谭勇一路见证着霞浦核电工程的建设历程。他所在的维修处承担着电站设备的维修任务。“我们像是‘项目医生’,有时凌晨接到紧急维修电话,穿起衣服就往现场跑。”谭勇说,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从家到工程现场的沿海公路上,点点星光、微微晨曦,陪伴着一次次紧急赶往现场的他和同事们。
这两天,霞浦核电工程管理处工程管理科科长代长福稍微松了口气。春节假期,他和工程管理处以及参建单位的同事放弃回家休息,对设备焊接工作进行了一次全方位探伤。“探伤作业就像为焊缝做一次‘全身CT扫描’。春节假期上工人数相对少一些,是比较合适的作业时间。”代长福告诉记者,在24小时三班倒的作业机制下,他们终于在大年初八中午完成第372张探伤照片,探伤结果全部合格,圆满结束了工作。
就在大年初七早晨8点,代长福在上班的路上,还碰到了值完夜班下班的妻子吴卓其,两人隔着护栏相视一笑,打了声招呼便分头忙碌。作为霞浦核电工程的学习操纵员,吴卓其整个春节假期都在工程现场跟学技能。
“与项目共同成长。”代长福这样形容自己,走出大学校门后,他便一头扎进霞浦核电工程,参与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回忆初到霞浦核电工程时的场景,“荒岛与陆地隔海相望,岛上只有几个集装箱零散摆放。”代长福说,如今这里已是厂房林立、道路平坦,工程进展有序。“一个人一辈子能遇到一项国家重点工程不容易,我们必须把大国工程干成、干好。”代长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