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贺词的深刻意涵
深度关注 | 栉风沐雨向未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管筱璞 柴雅欣
图为2023年5月23日,东航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机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起飞,进行验证飞行。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为2023年12月29日,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郯城街道官塘幼儿园的老师手持“你好2024”字样,和孩子们一起迎接新年。新华社发(张春雷 摄)
“2023年,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经历了风雨洗礼,看到了美丽风景,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大家记住了一年的不易,也对未来充满信心。”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
如果时间有重量,过去这一年注定是沉甸甸的;如果时间有颜色,过去这一年也必定是浓墨重彩的。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坚实;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有力量
聆听贺词,有对过往一年的总结。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我们圆满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在开局之年交出了一份分量十足的高质量发展“中国答卷”。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坚实——
“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前11个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3%;前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外汇储备规模稳定在3.1万亿美元以上;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升至83.2%,其中三季度贡献率提升至94.8%;前10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投资结构持续优化……这一年,支撑中国经济大盘的“宏观四角”运行平稳,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中国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笃定向前。
“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前三季度,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3%;前11个月,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5%,高新技术产业持续成为投资新引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快速增长,2023年前11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09.1万辆,同比增长83.5%;造船工业领跑全球,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日趋凸显,5G、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进入新阶段……这一年,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速,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不断以产业之强夯实大国之基。
“粮食生产‘二十连丰’,绿水青山成色更足,乡村振兴展现新气象。”202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908.2亿斤,创历史新高;全国生态日设立并举办首个主场活动;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进入治理新阶段;“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打造出一份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样本……这一年,大国粮仓的根基更加稳固,美丽中国的底色更加鲜明,乡村振兴的画卷更加美好。
放眼神州大地——东北全面振兴谱写新篇,雄安新区拔节生长,长江经济带活力脉动,粤港澳大湾区勇立潮头……“中国经济在风浪中强健了体魄、壮实了筋骨。”习近平总书记说。
2023年5月28日,C919大飞机顺利完成首次商业飞行;8月4日,首次开启“双机商业运营”;9月28日,收获100架订单;12月16日,首次翱翔香港上空……国产大飞机阔步迈上市场化运营、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径。
不只是大飞机,过去一年,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振奋人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步履铿锵。《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2-2023》显示,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第10位,是唯一进入前15位的发展中国家,向创新型国家前列进一步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经过久久为功的磨砺,中国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有力量——
观宇宙,神舟家族太空接力,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看海洋,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中国成功摘取世界造船业皇冠上的闪耀明珠;瞰深海,“奋斗者”号极限深潜,完成国际首次环大洋洲载人深潜科考任务;国货潮牌广受欢迎,国产新手机一机难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见神采;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显底气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见神采。”回望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不少“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片段。
这是一次体育与青春的盛会。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成都大运会成功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朋友相聚相知,增进理解,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这是一曲体育与文化的交响。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杭州亚运会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示了诗画浙江的独特魅力、展现了活力中国的光明前景,成为亚洲文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充满活力的生动写照。
从“淄博烧烤”到“特种兵式旅行”,从“Citywalk”到“为演唱会赴一座城”。过去一年,旅游的“火爆”场面又回来了。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达到36.7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5%、114%。居民旅游需求得到集中释放,居民出行大幅度增加。在带动相关消费扩大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复苏。
影院大堂熙熙攘攘,热门场次一票难求。过去一年,电影市场也迎来了久违的热闹景象。春节档票房以超67亿元的成绩排在影史第二,暑期档则以超200亿元票房收官,刷新我国影史暑期档票房、场次、人次等多个纪录。2023年11月13日,中国电影年度票房突破500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417亿元,占比达到83.4%。这是自2020年以来,全国票房首次重返500亿元高位。
“村晚”“村BA”“村超”,“村”字号IP响彻全球,乡村的无限活力焕发民族文化的魅力与价值。2023年5月,贵州榕江县凭借“村超”走向世界。上了球场就要尽力争胜,脱下球衣还是乡里乡亲。可以说,“村超”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侧影”,是观察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一个“窗口”。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显底气。”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一一细数中华民族的文化印记。
浙江余杭,“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外国专家评价:“良渚让我们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认识提前一千多年。”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创下最早的城市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等诸多“中国之最”,是迄今可以确认的最早的具有明确规划的都邑,开创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制度的先河。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文,保存了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四川广汉,鸭子河畔。“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生动实证。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三星堆考察时说:“看过以后民族自豪感倍增,五千年中华文明啊,而且更期待着更长的中华文明的发现发掘。”
燕山脚下,国风浩荡。走进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国家书房,顶部中央藻井内的星空穹顶上,宋代石刻天文图展现古人智慧,星汉灿烂、浩渺深邃;书房内,15组巨型书柜陈列近3万册新中国精品出版物,思想的星空蔚为大观。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考察时指出:“盛世修文,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
成立中国历史研究院,建设国家版本馆,编纂出版《复兴文库》、“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一系列重大举措彰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文脉的珍视与对未来的远见。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
中国不仅发展自己,也积极拥抱世界,担当大国责任
在世界坐标系中回眸,2023年充满不易与波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有所上升;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不稳、动能减弱;地区和平和发展面临较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
在风云变幻的世界舞台上,中国要怎么做?
聆听新年贺词,我们听到了中国答案:“中国不仅发展自己,也积极拥抱世界,担当大国责任。”
看主场外交,我们喜迎五洲宾朋,成功举办中国-中亚峰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2023年5月,古都西安,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主旨讲话强调:“我们愿同中亚国家加强现代化理念和实践交流,推进发展战略对接,为合作创造更多机遇,协力推动六国现代化进程。”
2023年10月,首都北京,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151个国家和4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注册总人数过万,合作成果458项,商业合作协议总额达972亿美元。
论坛热度之高,既凸显各国发展诉求之强,亦折射全球合作潜力之大。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及其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的中国,致力于为各国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增长机遇,让各国民众享受更多发展成果,彰显出全球发展倡导者、发展合作行动派的大国本色和大国担当。
主场外交成果丰硕,元首外交亮点纷呈。“我也访问了一些国家,出席了一些国际会议,会晤了不少老朋友、新伙伴,分享中国主张,深化彼此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
“走四方固然辛苦,但收获是‘朋友圈’越来越大。”2023年,在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世界舞台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力促进了大国关系发展,深化了同周边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为解决热点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夯实了友好合作的民意基础。
乌克兰危机延宕、巴以战火再起……新年贺词既谈中国,也看世界:“当前,世界上还有一些地方处在战火硝烟之中。”
聆听新年贺词,我们听到了中国主张:世事变迁,和平发展始终是主旋律,合作共赢始终是硬道理。
共行大道天地宽,世界越是动荡不安,越需要各国同舟共济、同心协力。“中国人民深知和平的珍贵,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以人类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一些企业面临经营压力,一些群众就业、生活遇到困难,一些地方发生洪涝、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这些我都牵挂在心。”最是情暖慰人心,习近平总书记的牵挂,不由让人心生暖意。
2023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河北受灾较重的门头沟区、保定涿州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水峪嘴村村民李盟的家重新装修后焕然一新,她由衷感慨:“家里老人说,要是早年间遭了这样的灾,就得去逃荒了。感谢党和政府!”重盖房屋的万全庄村村民付俊笑容满面:“党的政策好,赶上这个好时代了,要不然就盖不起来了。”家里温度稳稳达标了,永济秀园小区居民董彩英说:“总而言之一句话,还是党好!”
董彩英回忆,当时房子进水,一个人在家里也挺害怕的。楼上邻居一次次敲门问平安,忙前忙后帮着搬东西,并让她住在他们家里。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触:“在灾害面前,我们的人民群众,无比坚强。而且在抗灾救灾的过程中,大家同舟共济、相互帮助。”
在妙峰山民族学校,孩子们在主题班会上用黏土捏出自己心中“最可爱的人”:满身泥水的解放军叔叔,早出晚归的救援叔叔,忙得脚不沾地的村干部,穿着白大褂的医护人员……
“迷彩绿”“火焰蓝”“救援红”……在白沟河畔的大堤上,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慰问了参与防汛抗洪救灾的各方面代表,“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支援的队伍数不胜数了,已经分不清是哪个组织的,哪个方面的,哪里来的。”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旗飘扬;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徽闪耀。习近平总书记说:“一旦有灾情,有两个最突出:一个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一个就是红旗下我们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
不仅如此。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我们有理由相信,“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
地震、洪水、干旱……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自然灾害不断斗争的人间史诗。我们非但没有被压垮,反而在灾难中挺起不屈的脊梁,锻造了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叮咛:“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大家要共同努力,把这些事办好。”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围绕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国家多部门协同发力,一揽子组合政策让优质托育服务惠及更多家庭。目前,我国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已达7.5万多家,提供的托位数达360多万个。同时,我国还下大气力推行“双减”政策,坚决整治教培乱象,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023年1至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80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8%;截至10月底,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3298万人。当前,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上升到14年,接受高等教育人口达2.4亿,研发人才数量全球第一,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
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8亿人。从探索建立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到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中国式养老服务体系,再到理顺养老服务监管机制,一项项养老服务领域改革“实招”“硬招”不断落地见效。我们不断加大医保谈判力度,每一次“灵魂砍价”都“锱铢必较”,尽可能减轻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让患者看到希望的曙光。
……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我国将就业、教育、医疗、托幼、养老、住房、环境等民生事项不断融入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以实际行动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
不畏惧者屹立,不止步者青春。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贯穿各项工作之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今日之中国,江山锦绣、人民豪迈、前景光明。新的一年,愿我们眼里有光、心中有暖、脚下有路,愿我们人生出彩、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