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基地+合作社+农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竹下天麻种植,利用互联网和线下门店营销,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又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还保护了生态。”日前,通海县里山乡纪委干部到该乡大黑冲村开展监督检查,村党支部书记介绍道。
大黑冲村以山地为主,拥有竹林4000亩,近年来发展竹下乌天麻种植,着力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除了竹下乌天麻,该县相关部门还根据海拔、气候和土质条件,扶持大黑冲种植滇重楼、滇黄精等中药材,每年为该村增收约100万元。
为确保中药材种植项目稳步推进,该县纪委监委立足本职工作,坚持项目推进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把种植户的利益是否得到保障、资金分红是否到位、技术帮带是否执行到位、村干部纪律作风是否存在问题作为监督检查重点。对发现的交易渠道不够便捷高效等问题及时反馈整改,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问题的发生。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我们村设立了专款专用账户,还成立了村务监督小组,完善审批程序和监督机制,确保涉农惠民的每一笔资金使用公开透明。”大黑冲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说道。
乡村振兴领域政策多、项目多、资金多,容易招来“蝇贪蚁腐”,需要严抓纪律和作风。去年以来,通海县纪检监察机关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监督的重要内容,紧盯重点项目、重大资金、重要环节,督促各乡镇及乡村振兴、农业农村、交通、发改、水利等部门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每一项政策都落到实处,凝聚监督合力为产业振兴赋能。
“我在合作社里入股了1000元,最后合作社保底给了3000元。”面对河西镇纪委工作人员,清水河村民龙某高兴地说。2023年,县农业农村局投入财政衔接资金38.5万元,以“合作社+基地+脱贫户”的帮扶模式,让脱贫人口在合作社入股种植天麻,为每户脱贫户(监测对象)增收3000元以上。
各乡镇(街道)纪(工)委发挥就近监督优势,吹响监督“前哨”,通过参与重要决策、协助宣传政策和现场监督等措施,及时发现和督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同时,县纪委监委干部包保联系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不定期对各村(社区)乡村振兴项目的项目申报、验收、公示等环节开展嵌入式监督。注重发挥群众力量,通过询问群众和设立举报电话,广泛收集问题线索。
“从产业种植到市场需求、从政策出台到措施落实、从项目规划到资金使用,开展全链条、全方位监督,推动打通‘中梗阻’,遏制‘微腐败’,为全县乡村振兴提供保障。”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肖希 || 责任编辑 张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