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 | 与共和国同龄的母亲,坚守乡村教育十年

发布时间:2024-10-12 09:16:39   来源:云岭先锋网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不断推动着人类历史向着光明的目标奔腾不息、奔涌向前。一代代中华儿女奔赴在新时代赶考的新征程。202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第75个生日。与共和国同龄的母亲,也同时迈入75岁的高龄。

75年风雨兼程,75年沧桑巨变。回望75年的历程,一代代人满怀激情与梦想,不忘初心,奋斗拼搏,开拓进取,矢志前行。作为共和国同龄的一代人,母亲经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生于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是我们这代人的幸福。”她也常说,他们这一代有幸见证国家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时常提醒我们珍惜每分每秒,好好工作、服务好国家社会。

据母亲回忆,1969年1月至1979年1月,她响应国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号召,积极投身火热的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分配到甘肃省天水市(现在的陇南市)礼县永坪公社周家大队工作。与她一起来的5个知识青年,后来都一个个地返回城市。母亲为了支持好农村教育事业,看着这些朴实的农村的孩子们盼望她留下的眼神,毅然选择留下来成为杨山小学的一名小学教师。当时的教学条件非常简陋,一个班有20人左右,上课的桌子和椅子是用泥土砌的,但是她从来没有气馁,一门心思扑在学生教学上。当地的村干部得知母亲文化基础较好的消息后,每家每户经过动员上学的学生比以前也多了起来。在当知青的十年间,她穿过补丁衣服,喝过洋芋酸菜汤,经常吃的是酸菜撒面饭。当地自然气候恶劣,大山上最低温度有时到零下十摄氏度。有一次开大门上的铁锁时,因天气寒冷把指头都粘在一起了,无法打开;还有一次,父亲去接母亲时因大雪封山,路太滑、雪太大,父亲还从大山上滑到山底,幸亏没有伤到哪里。就这样,母亲在风吹雨打中克服了寒冷的气候环境影响,也锻炼了她乐观坚强平和的心态。她时常跟我们说:“感谢党和国家给她当老师的机会,她才有今天幸福的生活。”

1979年1月,母亲达到了返回城市工作的条件,也就离开了礼县返回到天水市工作。2022年,一次在她与补办10年的小学民办老师工龄期间了解到,现在的杨山小学也搬迁了,有了崭新的、设施齐全的教室,改名为周家村小学。

10年期间,母亲共培养了百余名的农村小学生。这些可爱的学生们知道母亲上课要长时间站着比较辛苦,下课后还一个个拿东西给她吃。从小我与母亲聚少离多,是外婆把我拉扯到10岁。记得一次她放假期间回到的我身边,因长时间的离别,我都不会喊“妈妈”了。但让我们全家引以自豪的是,这些农村的小学生们经过母亲的精心培养,有的学生走出大山,上了礼县中学,有的还考上了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学院等院校,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有的还成为了国家工作人员。她带的学生张福元现在是当地镇司法所工作人员,村民周世怀是也是她的学生。

父母这一代人经历了年轻时代的种种磨炼,上山下乡及农村边疆等生活经历,让他们更懂得用一颗平和的心态品味一切,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云南省纪委监委  何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