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不断的雨水催生了竹笋的生发。山林间,随着雨点的轻轻敲打,竹笋悄然破土而出,生机盎然。这时,若将之采摘,便是人们餐桌上一道应季的鲜食,脆嫩多汁、清香四溢。
鲜嫩的竹笋如果一时吃不完,便可以制作成干笋或是酸笋,依然风味独特。
干笋的制作,简易中透着复杂。挑选原料是第一要义,并非所有竹笋都能入选,唯有那些肉质厚实、纤维细腻,无病虫害的优质竹笋方能入选。竹笋洗净后,接着冷水下锅,以柴火慢慢炖煮,半小时后迅速捞出沥干水分,放凉后用小尖刀戳扎,晾晒数日后成为干制品,其间经历了一系列的复杂工艺。
酸笋的制作,则相对简单些。把竹笋洗净、切好,放入干净的坛子,加入适量的清水或盐水,然后密封起来,静待时间的沉淀即可。虽过程迥异,但风味异曲同工。
值得一提的是,制作干笋时,煮制过程中,对火候的把控尤为重要,在确保竹笋完全熟透的同时,又不能将其煮烂导致口感不佳,这之间有一个度,必须把握好;晾晒环节也同理。至于酸笋的腌制,更是一场味觉与时间的精妙碰撞,微生物的慢慢分解,促成了竹笋另一种风味,在食客唇齿间久久留香。
这不由让人联想到,我们所从事的文字工作也亦然。当我们确定了一个写作主题的时候,并非堆砌在眼前的所有材料都能为我们所用,必须经过精心挑选的第一步,有所取舍,再来谋篇构局。写作过程也并非一蹴而就,有时因一个思路的变化,也可能将原有的文字推翻,重新来过;有时可能会陷在一个死胡同里出不来,也需要我们懂得及时调整状态和角度,转移视线,另辟蹊径……
我们所从事的纪检监察工作也亦然。理想信念的锻造、清廉品质的塑造、纪法知识的积累,以及谈话艺术和办案技巧的运用等,也需要纪检人静下心来,将日常工作和学习的积累,好好“挑选”,去劣存优,缓缓“炖煮”,再经时光恰到好处的晾晒,沉浸,再沉浸,融入我们所从事的纪检监察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在每一个细微处,作美好的嬗变,仔细铸就纪检人忠诚、干净、担当的品格,为海晏河清的盛世孜孜努力。
这之中,无论是我们文学素养的积累,还是纪检监察工作技巧的积累,都需要我们纪检人在不懈思考和学习的时段里,认真积累、慢火“炖煮”,再经过时间的沉淀,方能“煮”出技巧,“煮”出成果,使之芳香四溢。(景洪市纪委监委 周书芹 || 责任编辑 吴刘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