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老屋临街房间窗口对外,曾经开过小卖部,打开置放在窗下作为“收银台”的木桌抽屉,尘封的记忆随着陈年木香浮游而至,我忆起了一个关于祖母的故事,一个关于廉洁的故事。
赶集日总是忙碌紧张的,小卖部的窗前常常挤满了人。某个赶集日的傍晚,终于送走了最后一波顾客,祖母发现在“收银台”的角落有一个五色小包,应该是某个顾客在推挤中不慎落下的。
祖母吩咐我找了块大大的纸板,写了“失物招领”几个字挂在窗外,又把那五色小包收在“收银台”的抽屉里,嘱咐我守着小卖部,如果有人来问,说对了丢失物品的特征才能将小包交还。
我坐在小卖部东张西望,不一会就被那五色小包给吸引了。那是个用五彩的碎布手工缀缝成的漂亮小包,打开里面一看,除了九元三角钱,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一对红色塑料耳环,在夕阳的照耀下闪射着宝石般璀璨的光芒。我喜欢极了,悄悄把耳环拿出来,扣在自己的耳朵上对着镜子左顾右盼,私心一起,就悄悄装到兜里,以为可以神不知鬼不觉据为己有。
晚上祖母准备关窗,得知没人认领,就拿出小包来查看,发现耳环不见了。她神色凝重地追问,我不得不承认是我拿走了里面的耳环。她拉开椅子示意我坐下,语重心长地批评我:“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能拿,这是我们做人的原则,如果我们不问自取,那它的主人该有伤心啊。”
我羞愧地低下了头,郑重地把耳环还回小包中。
第二天早晨,一位姐姐来认领失物,说对了小包的特征和里面所装的东西,我把小包递给她,她连声道谢,拿着小包开心地离开了。
祖母的教诲,没有训规、没有籍本,她只是以这种最朴素最真挚的语言,耳提面命、反复叮嘱,督促着我一再思考、认真反省,让我从具体事中明白了“不问自取是为窃”的廉洁道理。这些道理正是长辈们一代代传承,又历经沧桑之后,融合自己的理性认知形成的精神财富,是长期积淀的智慧瑰宝,影响着家庭每个成员的行为举止。
人生最贵是廉洁。代代相传的不仅仅是家庭财产和社会地位,更应该是整个家庭的精神风貌。现在,这支传承的“接力棒”交到了我的手中,汲取祖母的清正廉洁之思,教育下一代恪守自律自爱自控底线,作为承上启下的我,任重道远。(砚山县纪委监委 王敏超 || 责任编辑 王文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