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创新形式与载体——就要奔着入脑入心使劲

发布时间:2023-05-05 10:27:56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小小的口袋书,故事性极强,警醒警示作用极大,为我们党员干部廉洁从业指明了方向、树立了标尺,在工作之余用来接受廉政教育方便且有效。”谈起《清廉云南建设学习教育丛书(2022)》,昆明市嵩明县审计局局长杨箫赞不绝口。为最大限度发挥警示教育作用,云南省纪检监察机关从“深、新、活”三个方面打出“组合拳”,积极创新警示教育形式与载体,推动警示教育入脑入心。

牟定县纪委监委将廉洁文化与本土民族文化有机结合,创编清廉歌、廉洁左脚调在全县推广传唱。

往“深”里走,挖掘警示性、启示性

拍摄制作警示教育片是纪检监察机关开展警示教育的重要方法手段。如何拍出触动心灵、发人深省的警示教育片,让警示震慑直击党员干部的内心?

云南省纪委监委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破题,抓住不同案件查办的特点,透过业务看政治、透过问题看成因、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紧盯案件个性开展警示,到找准一类案件共性,对深层次原因进行剖析揭露。如拍摄制作《政治掮客苏洪波》,揭露政治掮客这一社会现象及其真实面目;拍摄制作《围猎:行贿者说》,透过不同案件揭露当前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围猎”方式和五花八门的“围猎”手段,将“围猎者”温情脉脉的面纱一一揭开;通过“官油子”方雄案的查处,挖掘出不同“官油子”的表现形式和危害,并找出“官油子”背后的“肌理”和“病因”,找准“官油子”产生的大背景、小气候、土壤和条件,以专题片的形式自然地呈现给大家,让每一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契合点”“共振点”……一系列深刻发问,唤醒“看片人”莫做“片中人”,实现了警示教育片从1.0向2.0的迈进。

实践中,云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还坚持正向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构建“正反对比”的警示教育内容体系,引导党员干部时刻保持警惕、警觉、警醒,把律己正行变成自觉行动和行为习惯。如立足彝族自治州的特色,楚雄州纪委监委注重活用彝族古籍古训中警醒教化的经典名句,深入挖掘民族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廉洁思想,连续三年制作36个“中国彝族古训文化微动漫作品”,通过现代传媒手段公开发布、广泛宣传,推动微动漫作品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景区、上公交,既充分发挥彝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作用,增强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又展示和传承楚雄地方及彝族文化特色,达到寓学于乐、寓教于乐的目的。

永平县纪委监委深入挖掘提炼当地传统文化中的“廉”元素,组织创作系列文艺作品并在各乡镇开展巡演。

往“新”里走,提升传播力、可达性

“‘一杯酒’缘何‘撂’倒了20余名干部?为什么11位‘一把手’管不住一个‘小酒杯’?到底谁该为这场任性的酒局‘买单’……”今年年初,一部名为《问“剑”破局》的系列警示教育片在“清风云南”微信公众号上播出,受到广泛关注、引发干部热议。针对剑川县部分领导干部参与党校培训期间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饮酒问题,云南省纪委监委提级办理、直查直办、连播快报,从事发到以事立案审查调查、制作播出警示教育片第一集仅用6天时间。

积极探索平台创新、表达创新,云南省纪委监委利用互联网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依托5G新技术,以在线直播方式,开展“明厨亮灶式”监督,多角度、全方面呈现调查工作、推动整改、问责处理等情况,增强监督透明度,让责任一目了然、让监督看得见、让知情零延时,并将警示教育贯穿其中,边开展工作边拍摄系列专题片进行警示。

近年来,针对保山市“母亲河”东河沦为“纳污河”、玉溪杞麓湖污染治理弄虚作假等典型问题,云南省纪委监委不仅直查直办,统筹推动问题调查、监督、整改,而且探索“直播”,连续推出《东河之问》《杞麓湖的呐喊》等系列节目,把问题的来龙去脉、其中缘由、职责偏差、整改落实等晒到“阳光”下,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警示众人。如在《杞麓湖的呐喊》系列专题片中,专门用一集揭示“问题项目”“造假项目”背后的专家群体“众生相”,以及“专家江湖”的各种潜规则,引发各界的思考和反思。

以“互联网+警示教育”的方式,多维度、立体化将警示教育送达每一名受众,提升警示教育的传播力、警示力、引导力。借助VR虚拟现实、三维全景虚拟现实、三维网页引擎等数字技术,在云南省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实地展馆的基础上,建设“云上数字展厅”,为警示教育插上“科技”翅膀,让警示教育更加生动、鲜活、有趣。不断创新招式,深化运用好警示教育“云上数字展厅”,将线上展馆与线下讲解相结合,开展警示教育送教上门,打造“移动式”警示教育基地,推动警示教育进部队、进高校、进金融系统,扩大警示教育受教育面,让警示教育更加精准入心。

《问“剑”破局》一经播出,就引发广泛关注。

往“活”里走,注重接地气、聚人气

“如果你坚持拒绝请吃、送礼,被定义为不合群,经常被孤立,作为领导的你该怎么办?如何坚守内心的原则?”这段平实却犀利的提问,发生在日前召开的保山市“一把手”及领导班子成员“纠四风、树新风”沉浸式警示教育大会上。看完舞台情景演绎,思考着自身的问题和不足,被随机抽到的“一把手”接过话筒,现场给出答案。

警示教育需要身临其境,发挥内攻于心、外正于行的功效。基于这样的认识,保山市纪检监察机关突出“一把手”监督重点,从近年来查处的“一把手”违纪违法案例中筛选出一批典型,作为警示教育“活教材”,深入剖析违纪违法人员的思想“病灶”、心路历程,通过“创作剧本——情景演绎——随机提问——现场回答——纪法解读”模式,探索开展沉浸式警示教育。

“一把手”身处其中谈做法、进入场景谈感想,大大提升了警示教育的代入感、真实感。“沉浸式警示教育以生动的日常画面,将我们带到既定情景中,以实演实答实解的方式,模拟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隐患,让人印象深刻。”隆阳区一名“一把手”说。变身临其境为心临其境,使党员领导干部接受警示教育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扭转了“警示教育不过是一堂课,案例与我何干”的看客心态。

警示教育冒热气、有人气、接地气,才能触灵魂。在推动警示教育走“深”走“新”的同时,云南省纪检监察机关还注重让警示教育“活”起来。纪律教育系列口袋书就是在保证严谨准确的基础上,侧重让内容通俗化、语言“接地气”的一种尝试,既剖析本省“身边人身边事”的典型案例、普及纪法知识,又注重本土民族文化中廉因子的挖掘展示和云南廉吏故事的讲述。“本来以为是枯燥刻板的学习教育丛书,看后发现是用漫画和小故事来解读案例,还可以对着二维码扫一扫来延展阅读,真是太有趣太吸引人了。”陇川县的一名干部说,口袋书政策性强,浅显易懂,解释详尽,大家一看便明了,同时对党员干部日常行为规范划出纪律“红线”,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陈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