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云南省纪委省监委、云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官油子”现形记》热播,为观众呈现了八面玲珑、官瘾十足、江湖义气等多种形态的“官油子”“画像”,引发广大干部群众热议。片中的“官油子”们伪装成“清官”形象大行违纪违法之事,扮演成“能吏”角色干以权谋私之举,对党和国家造成巨大的危害和损失,必须警惕和防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纪检监察机关是党的政治机关,决不能松劲歇脚、疲劳厌战,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举非常之力、竟非常之功,以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揭露“官油子”的作秀表演,让“官油子”们无立足之地、生存空间。
树牢规矩,打破八面玲珑的“玻璃罩子”,逼其原形毕露。“官油子”将庸俗关系学奉为圭臬,迷恋畸形的人际关系,为了达到个人目的,绞尽脑汁揣摩领导意图,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只求做官、不想做事。有的“艺术大师”对领导安排的事,言听计从,竭尽所能,甚至违反纪律和原则也要办好,以体现“能力”和“担当”;有的“快枪手”为了引起领导注意、赢得领导认可,竟然处心积虑提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一个中心三个着力”,处处不以工作为中心,点点不朝着事业着力。这样的干部,一心唯上,践踏纪律规矩,不仅误入歧途,葬送了自己大好前途,还危害班子、带坏队伍,导致“上行下效”、腐败蔓延,对所在地区、部门、单位的政治生态造成恶劣影响。究其根源,是因为“官油子”们善于伪装,违纪违法手段隐蔽性强,“披着羊皮”蒙混过关。各级各部门要探索创新识人用人制度机制,从党和人民事业需要出发,大力选拔使用对党绝对忠诚、素质能力过硬、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干部,坚决把“搭天线”“抱大腿”的“两面人”“墙头草”从干部队伍中清除出去,把重品德、重才干、重担当、重实绩、重公认的导向鲜明树立起来,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扫净风气,破除拉帮结派的“政治圈子”,让其孤立无援。“官油子”在腐败的“沼泽”中滋长,崇尚“圈子文化”,在党内搞小山头、小团伙,想方设法拉圈子、要位子、捞票子,严重影响党内团结,污染政治生态。“圈子”内的干部沉迷吃喝玩乐的奢靡生活之中不能自拔,“圈子”外的干部缺乏政治安全感,感到迷茫、困惑和怀疑,消极对待工作,一味追求明哲保身,“圈子”内外的干部形成难以破局的“死结”。“圈子文化”的死灰不灭,充分说明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依然任重道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聚焦日常监督的“放大镜”,深入群众,广泛调查,借助群众的眼睛发现“官油子”的蛛丝马迹,对“组团吃喝”、搞“小圈子”、相互请托办事、说情打招呼等问题露头就打、从严查处,引领推动党风、政风、民风持续向好,不断营造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求真务实,扯掉好大喜功的“喇叭号子”,令其哑口无声。“官油子”工作上好大喜功,追求“显绩”,做足表面文章,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搞形象工程,编“虚假政绩”,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很多轰轰烈烈的项目、浩浩荡荡的工程,口号喊得震天响,落实起来轻飘飘,最后都化为泡影,无果而终,成了镜中花、水中月,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大量浪费,助长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心理和好大喜功的浮夸作风,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让“口号干部”无处遁形,不盲目听信、随波逐流,对“夸”出的政绩反复核实,对开工的项目持续跟踪,对发展的风险充分考虑,避免出现形象工程、面子项目和虚假政绩,全面客观完整掌握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和地区发展状况,不给“官油子”作秀表演的机会。(张轩鸣 王国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