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笺中国 | 万企兴万村

发布时间:2023-07-21 09:37:26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记者 | 吴晶 薛鹏 拍摄制作 | 叶源昊 尹雪诺

企业发展 产业兴旺 群众增收

万企兴万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吴晶 薛鹏 自重庆报道

  

制图:李芸

近年来,湖北省秭归县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大力发展黄桃产业,帮助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图为近日,秭归县屈姑国际农业集团黄桃深加工车间工人在制作黄桃罐头。新华社发(王辉富 摄)

民营企业是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图为深圳第八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

图为重庆市忠县磨子土家族乡竹山村澳洲奶油南瓜种植基地的蔬菜展示。 本报记者 叶源昊 摄

近年来,全国工商联大力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把民营企业这支生力军更多动员到乡村振兴主战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万企兴万村”行动,称之为“壮举”,强调“万企帮万村、万企兴万村,从扶贫到振兴,城乡一体化、工农一体化,民营企业在这方面的潜力是巨大的”。

2018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万企帮万村”行动中受表彰的民营企业家的回信指出,“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踊跃投身脱贫攻坚,帮助众多贫困群众过上了好日子,我非常欣慰。”一头是企业发展,一头是群众增收。记者在重庆等地采访中看到,在广袤农村这片火热的土地上,众多民营企业实现了自身发展,也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了积极力量。

从“帮”到“兴”,民营企业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

从重庆市中心城区驱车2个多小时,沿着蜿蜒曲折的水泥硬化路,翻过几道郁郁葱葱的山梁后,记者来到了忠县磨子土家族乡竹山村。尽管地少人多、土地并不肥沃,但这里的发展一点儿也不差:家家户户整洁的小楼房、硬化到户的水泥路、完善丰富的公共设施,以及星点错落的水产养殖场、1300多亩的柑橘种植园、230多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产业。

当被问到村民的收入情况,竹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吕志华拿过笔算起了账:村集体经济到6月底收入44万元、土地流转费用45万多元,村集体有柑橘和西瓜等产业、4家农业企业平均每天用工200人,每人工资80元……

竹山村是广大农村新貌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打赢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的民营企业,是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脱贫攻坚阶段,许多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以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为帮扶对象,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消费扶贫为主要帮扶途径,组织发起了“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底,进入“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台账管理的民营企业有12.7万家,精准帮扶13.91万个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7.32万个);产业投入1105.9亿元,公益投入168.64亿元,安置就业90.04万人,技能培训130.55万人,共带动和惠及1803.8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经济、社会效益。

党的二十大作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万企兴万村”行动成功启动,民营企业踊跃投身其中。据了解,“万企兴万村”行动内容包括巩固拓展“万企帮万村”成果、开展“回报家乡”专项行动、东西部协作等,以产业振兴为重要基础,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当下,“万企兴万村”行动开展得红红火火,精彩的故事正在各地上演——

在贵州省,截至2022年11月底有1569家民营企业参与兴村数1521个,兴村项目1961个,项目投资183.57亿元;在四川省,截至2022年底,9259家企业(商协会)结对共建7433个村,累计投资599.8亿元,累计消费帮扶18.4亿元;在云南省,东西部协作新增引导落地投产企业200多家,实施产业项目200多个,共建产业园区近百个,援建帮扶车间300多个。

“截至今年5月,重庆全市共有5865家民营企业对接3991个村,实施兴村项目6757个。”重庆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万企兴万村”行动项目主要可以分为两类,有3955家企业实施投资类项目4173个,惠及2700个村。通过企业经营活动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9.7亿元,购买村集体和农户的产品12.1亿元,租用或购买村农户固定资产11.49亿元。另一类是公益类项目,有2208个企业参与项目2584个,惠及1951个村,共捐款捐物11.8亿元。

在推动产业兴旺、群众增收方面作出了独特贡献,给乡村带来深层次的变化

“天气热,快喝口水。”采访间隙,竹山村的村民热情地招呼记者,淳朴的笑意挂在脸上。“以前靠天吃饭自己种地,现在旱涝保收每月领3000元工资。”59岁的村民余从兰笑呵呵地说,作为远近闻名的种田能手,现在她有了新身份——玖笠农业科技(重庆)有限公司种植场管理员。

余从兰告诉记者,一年前就听说有民营企业要来村里合作种植,一开始自己根本没瞧得上。“种了一辈子地,几亩地收几斤粮卖几块钱,心里清楚得很。村里山地多、荒地多,谁来了也挣不了钱,待不了两天就会卷铺盖走人。”

“真没想到田还能这么种。”不到一年时间,余从兰和村民们就都服气了。在农技人员的手中,播种前浸泡育种、育苗后移苗栽培、无人机高效施肥,同样的土地3个月就产出了优质的奶油南瓜,远销北京上海等地。

记者看到,已经收获的奶油南瓜干净整洁,成箱打包摆放在地面上,仔细看外表,形似葫芦、颜色略白。据介绍其地头价就接近每斤10元,其叶子“翡翠尖”也是应季菜品,在市场能卖上好价钱。

“我从3月份开始做工,收入比原先强。”余从兰将家里的3亩多土地流转后,就在玖笠农业的基地种植奶油南瓜,“专业的就是不一样,以前都是荒地,现在都变成良田了”。

一旁的村民阮光翠也接过话茬,分享增收的喜悦,“农业企业需要人手多,我也抽空帮忙在这里种南瓜、稻谷等,不到一个月已经领到了1800多元钱。我家5亩多地现在流转出去了,每年也有收入”。

玖笠农业在竹山村的项目,主要是“稻+大闸蟹”综合种养和澳洲奶油南瓜种植基地500余亩。“接到重庆市乡村振兴局和市工商联‘万企兴万村’倡议后,我们就在全市乡村选址调研,最终确定和竹山村开展村企合作,进行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该公司总经理尚耀权介绍,公司与余从兰等30多名村民签订合同,并派了16名技术人员进驻竹山村,带动村民一起发展致富,过去的3个月仅支付给农民的工资就有15万元,用工超过1000人次。

当前,竹山村共引进4家农业企业,给村里兴产增收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深层次的变化。“民营企业给乡村带来资金、技术、产业,也带来了新的理念。”磨子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马兴华告诉记者,现在不少村民主动把土地进行流转,在家门口的企业劳动,参与规模化、专业化种植。在农业企业的带动下,一些村民主动学习农业种植技术,拓展种植作物品类,从一年一季到一年两季,积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辟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

“人到桥头自然‘值’。欢迎您来到全国‘万企兴万村’示范镇、全国工商联产教融合示范镇、重庆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离开竹山村刚进到重庆市石柱县桥头镇,记者的手机就收到了欢迎短信,一个“值”字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走在桥头镇,土家风情的瓦屋小镇、鳞次栉比的民居民宿、各式各样的大牌餐饮以及来来往往的车辆、口音纷杂的游人,都在展示着这个小镇的勃勃生机。过去的桥头镇人少、产业少、配套少,有一半的人口都外流,留下来的也都是老幼,田地撂荒、老屋闲置现象严重。

2022年,在“万企兴万村”行动中,民营企业重庆陶然居集团进驻桥头镇,深耕这片乡村振兴试验田。面对多年撂荒的土地和民房,陶然居着力将其打造成瓦屋文旅小镇,集陶艺、餐饮、民宿、电商、文创、农业观光等为一体,推动融合发展。

“你看那个漂亮的宴会厅,有300多平方米,以前就是我家的地和旧房,现在流转给陶然居了,每年按面积收流转费用,还能从宴会厅的营业额拿到分红。”瓦屋村村民向建伟指着瓦屋小镇说,乡村振兴政策来了,村子越来越好了,我现在还给瓦屋搞装修挣钱,每年的个人收入有8万多元。

除了打造瓦屋小镇,深耕餐饮业的陶然居集团还积极发展相关产业。“我们主要是做重庆菜,泡姜、泡辣椒、酸萝卜、豆瓣这些比较多,所以我们把原辅材料的基地建立在对口帮扶的地方,通过公司+基地+农户这种订单农业的方式,既发展了自己企业的供应链,又让当地的群众实现了增收。”全国人大代表、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笑着说。

据了解,桥头镇目前建成辣椒、莼菜、茶叶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占地30亩的重庆菜原辅材料乡村振兴产业园和土家松木腊肉加工厂即将运营投产。

“现在文旅项目发展,村民的收入高了,许多外出务工的村民都回来了,特别是年轻人。”瓦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建明告诉记者,村民的思想和心态发生了很大改变,生活也更有盼头了。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为了进一步培训返乡人员及务工人员,满足桥头镇的用工需求,“万企兴万村”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开到了农民家门口。据了解,产业学院结合桥头镇产业发展人才需求,采取“闲时上课、忙时上班”的办学理念,常年在校学生200人左右。预计每年可培训中职学生、普通群众1000人以上,解决就业500余人。

在“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带动下,2022年,桥头镇7个村的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规模由2021年的9200万增长到1.5亿元,总收入由2021年的107万增长到510万,村集体向全镇群众分红39万元,全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幅达到12%。

凝聚最广泛的强大合力,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好

“促进共同富裕是党对人民的承诺,也是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先富裕起来的一批人,必须要承担起这样的责任,我们要在桥头镇这里做出一个模式,在乡村全面振兴中体现民营企业的担当和价值。”当被问及踊跃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原因时,严琦说。

严琦认为,以前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更多的注重“帮”,而今的立足点在于一个“兴”字,从“帮”到“兴”,虽然一字之差,但重点有所不同,要更注重以企业为主导,实施“兴产业”,才能带动乡村振兴。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党委政府及乡村振兴、工商联等部门为“万企兴万村”行动提供了大力支持,让民企在助力乡村振兴中更好地展现责任担当。

“这里山好水好环境好,适合种植高品质农产品。同样,这里的营商环境也很好,政府部门的响应速度都很快,办理各种手续都很方便。”提起企业落地竹山村的原因,尚耀权介绍,营商环境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玖笠农业的发展得到了当地的大力支持。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桥头镇,当地党委政府为让企业落地生根下足了功夫,成立项目服务专班,实行一对一服务,做到“行政审批全程协助,征地拆迁、土地流转、房屋收储全程负责,矛盾纠纷全程调解”。累计协助企业解决路、水、电、气、讯等困难53项,化解矛盾纠纷130余起。

在对“万企兴万村”行动顶层设计和分类指导方面,重庆市工商联等部门加强协作,共聚合力。重庆市工商联与重庆市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建立季度工作会商制度,形成有效沟通协调机制。聚焦4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18个原市级深度贫困乡镇开展重点帮扶,引导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通过村企结对的方式建立“下乡”渠道,特别是工商联执委和商会负责人企业,以《开展村企(商会)结对帮扶活动工作方案》为指导,做到结对帮扶全覆盖。

重庆市乡村振兴局以国家“万企兴万村”行动专项工作方案为指引,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在专题调研4个国家重点帮扶县基础上,优化“万企兴万村”行动重点帮扶需求项目;帮助解决企业参与难题,将参与“万企兴万村”帮扶项目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项目库;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休闲康养、民俗旅游业,助其做强品牌,延伸链条,推动产业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项目建设,建立生产基地,开设帮扶车间,吸纳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消费帮扶、乡村建设,打造“万企兴万村”消费帮扶基地,实施“数商兴农”综合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