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关注 | “脱钩断链”失道寡助

发布时间:2023-09-05 09:19:30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柴雅欣

面对美国的遏制打压,华为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自研鸿蒙操作系统。图为近日,用户在上海市南京路华为旗舰店内体验鸿蒙操作系统。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行政令设立对外投资审查机制,限制美国主体投资中国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

加征关税、出口管制、投资审查……美国近年来在经贸、科技等领域动作频频,以经济胁迫和科技霸凌手段妄图剥夺中国发展权利,维护一己霸权私利。

如何看待美国限制对华投资的新动作?打着“去风险”等幌子强推对华“脱钩断链”有哪些危害?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研究员马涛,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付随鑫。

遏制打压进一步升级,限制对华投资是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最新举动

记者:如何看待美国限制对华投资的新动作?

付随鑫:美国限制对华投资是对华战略竞争的最新举动,也是遏制打压的进一步升级。拜登政府内部针对限制美国对华高科技投资的讨论已持续近两年之久,最近几个月还曾多次就该行政令向外界放风。

从直接目的来看,这是限制中国关键高新技术和产业发展、维持美国全球技术霸权地位的新动作。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是当今最重要、发展最迅速的三个技术领域,美国在这些领域占据相对优势,而中国还在快速发展中,这让美国感觉其技术霸权受到挑战。美国限制对华投资,实际上也是阻碍相关技术和人才向中国流动。

从美国对华战略的角度来看,这是其阻碍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步。这些技术在经济发展中有非常强的应用前景,尽管拜登政府一直声称“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但其对华战略的根基就是迟滞中国经济的增长。

记者:美国为何紧盯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这三个领域?为何对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围追堵截?

马涛: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这三个领域代表未来高科技发展的方向。近年来,美国频频以技术封锁遏压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根本意图是唯恐中国在高科技产业链上占据更多主导地位,所以拉拢盟友利用技术封锁千方百计地把中国“规锁”在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以防中国实现技术赶超。

美国以产业政策为武器实施保护主义,以经济胁迫方式破坏自己制定的规则和政策。以半导体产业为例,美国通过的《芯片和科学法案》就是典型的保护主义措施,是服务于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手段之一。根据该法案,美国一方面激励外国企业到美国本土生产芯片,另一方面又限制这些企业到中国等“不友好国家”生产芯片。多年来,美欧试图构建“半导体产业联盟”,围堵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半导体产业联盟”的概念并不纯粹是研发合作、分工互补,而是带有多边出口管制和投资审查、排斥与中国合作的意图。7月12日,《纽约时报》的一篇深度报道称美国对中国芯片封锁行动无异于“一场战争”,披露美国操纵芯片管制的根本意图和战略考量。

付随鑫:美国除了担心中国在这三个关键领域赶超外,还有现实考量。美国部分官员和企业一直担心大规模对华限制出口和投资会影响美国自身经济和企业发展,而中国在这三个领域发展迅速,于是作出“精准选择”,且美国对华相关投资并不算很大,对自身影响相对较小。值得警惕的是,美国对华鹰派议员认为该行政令的范围和效力有限,已在图谋制定更强有力的立法来限制对华投资。

现任美国政府坚持“技术决胜”理念,把“竞赢”中国的希望寄托在技术优势上。美国在科技领域对华实施所谓“小院高墙”策略,即在关键技术领域加强自身保护能力,防止中国获得关键技术。

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借口限制中国发展由来已久,经济胁迫和科技霸凌手段花样百出

记者:近年来,美国对华大搞经济胁迫和科技霸凌,手段还有哪些?

付随鑫: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借口限制中国发展由来已久,经济胁迫和科技霸凌手段花样百出,主要有加征关税、限制技术和产品出口、限制投资、阻碍人才往来、制裁企业、长臂管辖等。

从2018年开始,美国对华科技霸凌愈演愈烈,不断强化禁止对华出口敏感技术和产品、制裁中国的高科技和军工企业,过去5年已将600多家中国企业列入美国商务部的“实体清单”。

美国对两国间投资的限制也在不断升级。特朗普政府曾试图建立对华投资的全面审查机制,但遭到商界反对。后来,美国政府专门针对特定的中国企业,特别是军工和高科技企业设置投资黑名单,如今又对三个技术领域的中国企业设置投资限制。

阻碍科技人才交往也是美国对华科技霸凌的重要手段,具体包括美国司法部发起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禁止美国人为中国半导体行业工作,禁止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敏感专业,等等。

马涛:在数字经济领域,美国推行数字霸权,拉拢盟友搞小圈子,企图在数字技术领域与中国脱钩,达到“数字去中国化”的目的。特别在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领域,美国大肆推行对华出口管制和对外投资审查制度,竭力阻碍中国在相关领域发展。例如,美国不断扰乱中欧数字贸易领域的合作进程,尤其在中欧跨境数据流动方面,美国以数据本地化、隐私保护和开放政府数据等规则差异为由加以阻挠和胁迫。

从“长臂管辖”角度看,实施制裁是美国惯用的经济胁迫手段之一。据统计,美国在特朗普执政期间累计实施超过3900项制裁措施,相当于平均每天挥动三次“制裁大棒”。从美国实施制裁的历史上看,无论是法国的阿尔斯通、日本的东芝和丰田,还是中国的电信业和其他高科技产业,都是美国以制裁实施经济胁迫的受害者。美国通过自身政策和行动,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以经济胁迫和制裁解决外交问题的“反面典型”。

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毒化全球经贸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也反噬美国自身产业发展

记者:打着“去风险”等幌子搞“脱钩断链”,有哪些危害?以半导体产业为例,美国出台一系列举措给全球供应链合作带来哪些影响?

付随鑫:美国政府表面称无意对华“脱钩”、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但一直在搞“脱钩断链”的动作,如今又发明了“去风险”等新表述,实质和目的丝毫没变,仍旧是搞逆全球化、“去中国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话术陷阱。这不仅损害中美两国关系,也加剧了全球风险,比如破坏全球经贸秩序、增加全球经贸摩擦,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阻碍人类科学进步,破坏各国相互信任,削弱全球治理能力等。

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打压严重背离其一贯提倡的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半导体是当今制造业的关键基础,全球半导体产业已经被分成300多个环节,超过80%的环节是由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完成的。随着美国对华打压升级,地缘政治正成为塑造半导体供应链的主导力量,迫使其围绕中美两国发生分裂和重组。这将增加该行业的不确定性和成本,阻碍半导体技术的创新。

马涛:签署《芯片和科学法案》等举措表现出美国对半导体产业长期战略的重视,不过,“醉翁之意不在酒”,美国意在遏制打压半导体产业链上的生产消费大国——中国。

美国处心积虑组建“芯片四方联盟”,试图将中国挤出东亚乃至全球的半导体产业链。以半导体产业上下游关联为例,韩国芯片有近55%出口给中国,其上游依赖中国的供应链,下游离不开中国的市场。如果日韩等芯片企业对中国进行芯片出口管制,就会造成地区产业链的断裂。

美国出台《芯片和科学法案》,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破坏现有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该法案的意图是用大量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方式提高美国国内的芯片制造产能,同时试图限制中国芯片制造业的发展,但这样的非市场行为势必破坏现有的全球芯片产业链供应链,并且很可能导致全球性的芯片(特别是先进制程芯片)产能过剩。

全球半导体终端需求疲软与半导体产业地缘政治竞争交织叠加,使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研究机构高德纳(Gartner)预测,2023年半导体市场总收入预计为5320亿美元,同比下降11.2%,这意味着全球半导体行业将减少超过670亿美元的收入。

记者: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对美国自身有何影响?

马涛:美国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毒化全球经贸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也反噬美国自身产业发展。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去年10月发布一项半导体出口管制新规,企图削弱中国生产甚至购买最尖端芯片的能力,但是近期情况却出现“反转”,美国半导体企业英特尔、英伟达和高通等公司表示担忧出口管制可能会损害美国在该行业的领导地位,可见美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付随鑫:据统计,2022年美国半导体企业36%的销售额来自中国市场。美国高科技企业非常清楚,一旦失去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和发展机遇,就会对其当下的营收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构成严重损害,只是他们暂时还无力阻止美国反华政客的疯狂行为。美方的自我设限也将让美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受损,妨害技术进步,最终损害美国的自身利益。

美国政府竭力拉拢盟友在相关高科技领域组成所谓“联盟”,实际上是出于一己私利,不惜损友自肥。美国只是凭借霸权迫使其盟友勉强服从,并不考虑、更不会弥补盟友的经济损失。许多美国盟友对其自私自利的经济民族主义政策越来越不满和警觉。例如,德国《焦点》周刊最近发表文章称,一场反对美国指令的悄然革命已经在欧洲开始。

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记者:面对美国在半导体等高新技术领域的遏制打压,中国应如何应对?

马涛:在半导体等高新技术领域,中国正在快速发展,势头强劲,遏制打压注定徒劳。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前,包括半导体在内的多数高科技产业的核心技术主导权仍在美欧,供应链核心产品主要由日韩等国提供,中国还需继续增强自身产业链韧性,提升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稳定的能力。

中国积极申请加入符合自身和地区利益的经贸协定,提升经贸规则的话语权和产业链技术含量。为打破美西方国家从全球供应链两端孤立中国而设置的制度性障碍,中国还需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标高标准的《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并积极申请加入,提升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含量和话语权。

密切关注并积极应对当前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对华产业链合作的新动向。考虑到自身利益与区域合作的诉求,一些东南亚国家并不会完全“选边站队”,将会继续看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实施,加强与中国产业链合作,这也是维护亚太地区供应链持续稳定与繁荣发展的可靠根基。

加大高技术领域研发投入,提振薄弱产业发展,以“补链强链”来塑造中国产业链的完整性。要加大对半导体、量子技术等被严重“卡脖子”领域的研发投入,并在科技人才培育上下大功夫,重视科学技术等基础和应用学科教育。

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这是具有前瞻性的战略部署,其中,国内大循环有助于提升国内产业链韧性以及关键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而国际循环有利于双边和区域产业链合作,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