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关注 | 在这里,感知生态文明

发布时间:2023-06-24 07:31:22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云舒  薛鹏

近日,国家自然博物馆在北京正式揭牌。今年1月,北京自然博物馆经有关部门批准同意,更名为“国家自然博物馆”。图为游客在参观国家自然博物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国家自然博物馆在北京正式揭牌。这是我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级、综合性自然博物馆。

国家自然博物馆由北京自然博物馆更名而来,代表国家保护、研究、收藏、阐释、展示自然物和人类发展过程中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自然遗产。国家自然博物馆的设立,标志着我国自然博物馆发展历程翻开崭新一页。

国家自然博物馆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我们为何需要一个国家级自然博物馆?记者进行了采访报道。

为公众提供鲜活且富含历史文化科学的展品,传播科学精神,开拓公众视野

北京市东城区天桥南大街126号,国家自然博物馆。这座坐落于首都南城中轴线上的建筑背靠天坛公园,面向天桥剧场,造型古朴庄重,充满历史感。

6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国家自然博物馆。虽然天气炎热,馆内依然游人如织。

一层的古爬行动物馆是博物馆内人气最旺的展厅之一。“这次是第三次来了,孩子最喜欢‘恐龙公园’的恐龙化石与恐龙蛋,对不同种类的恐龙如数家珍。”有参观者告诉记者,她的孩子刚上小学,是自然博物馆的常客,“这里很不错,既有视觉冲击力,还能接受科学教育,孩子越与自然博物馆亲近,就越能感受到自然科学的重要。”

体长达26米的井研马门溪龙、威武的霸王龙、小巧的恐爪龙、威风的永川龙……近距离接触这些“史前生物”,让前来研学的孩子们兴奋又专注。

“我喜欢‘神奇的非洲’这个展览,以前只能在书上读到非洲的故事,这里可以近距离接触非洲大草原,‘目睹’狮子捕猎的场景,走进马赛人的茅草屋,感受非常真实。”就读于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四年级的王同学告诉记者,为了来这一趟,自己提前3天抢好了票。

“国家自然博物馆基本陈列以生物进化为主线,设有古爬行动物、古哺乳动物、无脊椎动物、神奇的非洲等常设展览,展示了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构筑起一个地球上生命演化发展的全景图。”国家自然博物馆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博物馆还将推出不同主题的临时展览和巡回展览。

自然博物馆,是收藏、制作和陈列天文、地质、植物、动物、古生物和人类等具有历史意义的标本、提供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的机构,不仅为公众提供了鲜活且富含历史文化科学的展品,还借此传播科学精神,开拓公众的视野、提升文化认知水平。

在国内自然博物馆中,国家自然博物馆的馆藏综合实力首屈一指。目前,馆内收集有各类标本37万余件。有多类珍稀标本,包括动物标本242979件、植物和微生物标本88450件、古生物标本35774件。“许多标本在国内、国际上都堪称孤品,如闻名全国的古黄河象头骨、目前已知最早的真兽类哺乳动物中华侏罗兽、国内唯一保存的恐鸟等珍稀古生物化石标本,同时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国礼标本。”该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自然博物馆新址尚在规划建设中,总建筑规模约为20万平方米,建设用地5.7公顷。

体现国家意志,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思想融入到建设中

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前身,最早可追溯至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

1951年3月,经中央宣传部文教委员会批准,中央文化部与中国科学院共同组建了“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委员会”。次月,“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成立,办公地点设在故宫博物院东华门内的文华殿、传心殿和清史馆,由著名古生物学家裴文中担任主任。

如何筹建自然博物馆,在那时还是一项陌生课题。据国家自然博物馆原工作人员时墨庄回忆,当时西方发达国家的自然博物馆大多已有一二百年历史,馆藏丰富、专业队伍训练有素、陈列场所宽敞明亮,是名副其实的社会教育场所。“求变心切的博物馆同志们感到落后与弱小并不可怕,我们不能自甘落后,跟在别人后面按部就班地‘爬行’。经过大家提议,决定通过办展览的方式,在办展过程中积累藏品、培训队伍。”时墨庄说。

成功举办过多个展览之后,自然博物馆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文化场所。1958年,中央自然博物馆主体建筑落成,由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馆名。1959年,该馆正式对外开放。之后,中央自然博物馆下放到北京市,1962年更名为北京自然博物馆。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北京自然博物馆在古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学等地球科学、生命科学领域的标本收藏、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科学》上累计发表论文十余篇,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重要奖项十余项。北京自然博物馆在国内率先策划推出的“博物馆之夜”“小小讲解员”等众多科普教育活动已经形成特色品牌。

建设一个自然博物馆,不仅仅是盖一座漂亮的房子那么简单。“实现世界一流的自然博物馆建设目标,需要在建馆之初就事先做好博物馆总体建设规划和顶层设计,尤其是如何适应新时代要求,全方位满足社会与公众对美好生活品质的高需求。”国家自然博物馆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从“北京自然博物馆”到“国家自然博物馆”,意味着博物馆的使命定位发生了重大改变。“国家馆”要代表国家履行自然博物馆的职能,体现国家意志,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思想融入到博物馆的建设中。

记者了解到,随着“国家馆”的揭牌,国家自然博物馆的自身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每一个博物馆都有自身的使命,新时代国家自然博物馆的使命将更加厚重。在人类面临全球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危机和气候危机等前所未有的挑战的当下,博物馆要实现其使命要求,必须重新自我定位,全方位拓展功能,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进一步做好标本收集整理和科学研究工作,充分运用数字化和多媒体展示方式,为公众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好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该负责人表示。

建立一座国家自然博物馆,是几代科学家为之追求的梦想

1980年,时任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裴文中等老一辈科学家在《大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国家级自然历史博物馆势在必建》一文,联名呼吁建立一座国家级自然博物馆。

2006年匡廷云等26位院士,2009年洪德元院士等均多次发出过设立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呼吁,得到科学界的大力支持。

“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建设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需要相关部门同心协力科学规划、打破条块限制、统筹整合各种资源,这件事涉及面广,本身具有难度。”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分析国家自然博物馆建设困难的原因。

这一困难的工作终于出现突破。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赵进东,与中国科学院周忠和、种康、万建民等院士再次提交了有关推动成立国家自然博物馆的提案,并收到了国家文物局的答复:积极支持在北京筹建国家自然博物馆,并进行调研、沟通,推进该项工作。

我们为什么需要一个国家自然博物馆?“一方面,建设国家自然博物馆在塑造国家形象、保护自然遗产、促进科学研究和教育、提供教育与文化资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建设国家自然博物馆也是建设国家级博物馆体系的需要。我国有文史类、遗址类、艺术类等各类型的国家级博物馆,但没有自然类国家级博物馆。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建立,意味它将代表国家履行保护、研究、收藏、阐释和展示自然物以及人类发展过程中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自然遗产的职能。”国家自然博物馆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放眼全球,在发达国家,国家级自然博物馆的建设历来受到重视。英、美、法、日等国建立的国家自然博物馆,大多有着逾百年的底蕴。这些博物馆不仅仅是作为展示自然珍品的场所,更成为了向公众展示国家科技实力、经济发展以及自然资源丰富程度的窗口,鼓励人们对自然世界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国家自然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自然博物馆建成时间较长,馆藏极为丰富。例如,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华盛顿)藏品数量达1.46亿件,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达8000万件,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也有485万件。这些博物馆通常重视科研,科研人员比例高,科研成果产出高,强调社会参与和公众参与。

“相比之下,我国自然博物馆发展较晚,成立时间较短。藏品数量与国外差距较大,大部分省市级自然博物馆藏品未超过50万件。”该负责人表示。

以国之名建设国家自然博物馆,对于普及自然科学知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深远现实意义

建设国家自然博物馆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是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措施,能够更好地展现中国人的自然观、生态观和文明观。以国之名建设国家自然博物馆,对于普及自然科学知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深远现实意义。

“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国家自然博物馆。”国家自然博物馆有关负责人表示。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世界一流的国家自然博物馆,意味着很高的要求——展陈内容既要展示地球生命演化史,又要展示本国特有的生命演化、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体现全面性、系统性、完整性;展藏品主要应具有全球与国家代表性、典型性、珍稀性,馆藏全面系统丰富,满足展示、科研、保护的需要;作为科学研究机构,科研能力应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形成独特的科研领域优势;科普教育活动丰富多样,对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拓展校内外自然教育提供有力支撑;建筑规模与形态应该与大国地位、国之重器相符,体现时代特征,且预留未来发展空间……

“我们感到,整体提升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在科研能力建设、展陈创新、管理提升等方面需要扎实稳步推进,达到国际一流的馆藏水平任重而道远。”该负责人说。

国家自然博物馆建设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搭建好这个世界一流的开放、共享“平台”,国家自然博物馆制定了包括展藏品征集规划、中长期科研规划和人才引进计划、信息化建设等专项规划。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国家自然博物馆将征集世界范围内具有典型代表性和说服力的展藏品,重点征集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的、稀缺的、有较高学术研究价值的、观赏性强的、体态特殊的展藏品。此外,国家自然博物馆还明确了中长期的科研方向,力求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形成具有中国自然博物馆特色的科研体系,建设研究型博物馆。

如何运用日益更新的新技术赋能,让自然博物馆更好地拥抱数字化变革,也成为国家自然博物馆下一步发展的关键。在日前举行的2023中关村论坛“科技创新与自然博物馆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国家自然博物馆馆长孟庆金透露,目前该馆正在开展数字博物馆工程建设,将不断丰富新技术应用场景,更好地发挥社会服务功能。

孟庆金表示,自然博物馆不仅要扩大规模,也要注重技术水平、建馆理念的全面提升,数字技术的应用为自然博物馆建设带来了无限可能,“新时代的自然博物馆要和科学、历史、文化、艺术融合,最大限度地实现开放共享。”

自然博物馆是人们感知生态文明的重要场所。当观众沉浸于对缤纷多彩的生物多样性的思考中时,生态文明的理念就会悄然播撒心田。以此次揭牌为新起点,公众期待着国家自然博物馆能够成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典范,培育地球家园守护者的新平台,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地标,展示中国国际交流与大国担当形象的新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