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系统思维系统观念系统方法 提升警示教育治本功效

发布时间:2023-05-05 10:17:19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揭示了管党治党的基本规律。不想腐是不敢腐、不能腐的防线,重在教育和自律。警示教育着眼典型的人和事,是连接不敢腐与不想腐的重要纽带,也是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云南省纪委监委适应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在严厉惩治、形成震慑的同时,充分发挥警示教育在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中的基础作用、一体推进“三不腐”中的贯通作用,始终坚持系统思维、系统观念、系统方法,突出警示教育的经常性、严肃性、精准性,强化问题整改的系统性、时效性、有效性,着力提升警示教育治本功效。

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办案、整改、治理和办案、监督、警示一体贯通的制度机制

警示教育是一项具有全局性、系统性的工作,只有树立“大警示教育观”,以“通篇文章”理念谋划警示教育,打通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整改治理、教育警示各个环节,形成环环相扣、贯通协同的工作机制,才能为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注入更大推力。我们始终坚持首先从政治上看,把警示教育置于云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战略思考、战役安排、战术运用、战斗效果“四战协同”中统筹考量,用“通篇文章”方式,从查办案件一开始就树立“警”“改”“治”的意识,把以案说纪说法说德、以案促改促建促治工作贯通案件查办全过程,“盾构式”推进查办案件、健全制度、教育警示等全链条工作。

更加突出系统观念,使严厉惩治、规范权力、教育引导紧密结合、协调联动。构建内审外调、宣传教育、以案促改等多主体同向发力、多环节同步推进模式,机制化、标准化能动配置到查办案件工作中,以集群耦合思维贯通查改治,把“打赢攻坚战”与“打扫战场”“战后重建”有机协同起来。前段时间,我们以事立案、提级办理大理州剑川县部分领导干部参加党校培训期间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聚餐饮酒接受吃请问题,在查办案件之始,宣传教育模块就协同跟进,在查清查实查准违规聚餐饮酒、接受吃请问题的同时,“小题大做”、以小见大,追根溯源吃喝背后之“风”,连播四集《问“剑”破局》,推送时评文章,公布调查处置进展,让案中人出镜谈认识、讲体会,找原因、思危害,深度剖析“吃喝”中的“干部之困”“思想之惑”“行为之危”,疾风厉势整治“味道不正”的“酒局”“饭局”“茶局”。小恶大戒、直击病灶,产生了集束效应,形成“现象级”影响,进一步加固了中央八项规定堤坝,在开年之初就有力撬动全省正风肃纪“大棋局”。

更加突出治理理念,把警示教育融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监督全过程、各方面。警示教育不仅仅是“案后工作”,更体现在监督执纪执法全过程。我们把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教育融入信访举报、监督办案等工作和巡视巡察、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之中,根据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谈话、函询、面询等,做到早提醒、早督促、早纠正。探索实施一般性问题线索委托被反映人所在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谈心谈话处置制度,通过“一把手”“带着问题谈”,教育感化和政策感召“有穿透力地谈”,不仅为“一把手”严管所辖、严负其责创造了平台和抓手,更激活了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内在潜能,形成了“组织推动解决”的外在压力与“个人主动解决”的内生动力相结合的共同需求,产生释放压力、有力整改、团结信任、鼓励鞭策的正能量。

用好案例资源“富矿”,做好“冶炼”大文章,深度挖掘运用警示教育资源

警示教育的震慑源自有案必查、有腐必惩的高压态势,警示教育的素材始于案,但又不止于案,必须树牢“富矿”理念,增强“冶炼”意识,做实做细典型案例剖析、类案共性分析、提炼系统治理工作指引“三道工序”,锻造有穿透力、有辨识度的警示教育精品。

见人见事见思想,剖深析透典型案例。把典型案例当作以案明纪、以案说法、以案促改的重要“活教材”,深刻揭露违纪违法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纪法底线失守的堕落轨迹,深度透视其“破心”“破纪”“破法”的心路历程,标注出党员干部蜕化变质的“征兆清单”,为接受警示教育的党员干部树起正道直行的“交通警示牌”。今年2月,省委纵贯省市县三级召开“清廉云南”建设暨全省正风肃纪警示大会,省委主要领导带头讲廉政课,集中剖析了“六类典型的镜鉴者”,既“警”又“示”,为全省党员干部敲警钟、明纪法、正言行;省纪委监委在会议前后集中发布一批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查处情况,接连播出《警钟为你而鸣》《信仰迷途——罗廷才严重违纪违法案警示录》等警示教育片,剖析一个个反面典型,揭露一个个问题,发出一个个追问,把“写在纸上的教训”变为“立在面前的镜子”,形成强大震慑和恳切感召。警示大会当天就有1名省管干部主动投案,一个月内全省先后有10多名干部主动投案,彰显了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叠加效应和警示教育标本兼治的综合效能。

让“剧中人”说“剧中事”,深化类案共性分析。综合云南的民族、历史、文化等特点,我们坚持“掰开来看”与“合起来看”并重,对同类问题开展综合分析,深挖共性教训,把脉政治生态,推动靶向治疗、精准施治。如有思考、有计划地推出《围猎:行贿者说》《开尔行贿记》等专题片,全面起底“围猎”现象,深刻解析“围猎”机理,抽丝剥茧辨析出“围猎三部曲”,释放受贿行贿一起查的强烈信号。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以《“官油子”现形记》为载体,立体呈现各领域“官油子”的“众生相”,深入剖析“官油子”产生的根源、带来的危害以及“去油除腻”之道,为营造积极健康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环境汇聚正能量。

找准症结切中要害,提炼系统治理工作指引。把查办个案的过程与结果,放到全局治理中去审视和观照,厘清案件查办的“上下游”“左右岸”,将分散的案件素材进行逻辑溯源、系统梳理、综合研究,从中精准发现个案背后的深层次症结、普遍性问题,深度把握政治生态的区域性、领域性、阶段性特点规律。聚焦省属企业领域普遍性、高发性问题,把一体推进“三不腐”与净化政治生态、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四敢”精神结合起来,连续四年召开省属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深入整治腐败背后的体制机制弊端和监管薄弱环节,形成国企境外投资、边境走私问题等专项剖析报告,提出行业治理的“对症药方”。

从受众视角、社会关注出发,用好纪检监察系统独特优势,丰富云南警示教育“七彩表达”

针对一些警示教育“简单化”“套路化”“浅层化”等问题,因时应势探索创新方法路径和形式载体,因案制宜,吸引受众关注社会、关注发展,关注党在做什么、做这些是为了什么,这样才能直达心底、触摸脉搏、形成共振,从而提高警示教育的“时度效”,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强化主题把握基调,统筹谋划策划。发挥好警示教育“功放器”“转换器”作用,要在思考怎样体现警示教育的“春夏秋冬”上下功夫:冬天你不要送凉鞋,应该送棉袄;夏天不应该送棉袄,你要送衬衫。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警示教育要达到“三个效果”的统一,就是要“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个是关键。我们以滇池沿岸违规违建问题为鉴,深挖细查类似问题背后的责任、作风、腐败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和党员干部从立场、品质、能力、意志上进行深入检视,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形成了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作为“第一政治要件”来坚决落实的强大势能。《政治掮客苏洪波》能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就在于我们把握投放时点,把云南政商关系的乱象在全国第一次“直播”,对混水摸鱼、装神弄鬼的各色人物猛击一掌,让不同的受众从中有感,引发了整个社会对政商关系深层次的思考,助推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坚持探索与突破,普适性与精准化并重。把监督和警示结合起来,对公益性、涉众型问题开展“明厨亮灶式”监督,探索“直查直办直播”模式。在直查直办保山东河污染、玉溪杞麓湖治理弄虚作假案件的同时,直播一线整改情况,对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深度追问,同步制作《东河之问》《杞麓湖的呐喊》等问政片,推动监督看得见、警示“零延时”。从“小切口”入手,找准类似酒驾这样的管理之“痛”、社会之“痛”、干部及家属之“痛”,运用“先曝光、后核查、再处理”等快查快处机制,缩短监督处置与警示教育的“时间差”,连续三年在春节期间对党员、公职人员涉嫌违反社会治安管理秩序问题集中通报曝光,形成强力震慑。编写党员、干部、群众愿意看、喜欢读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纪法读本》《典型案例知与警》等口袋书,把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等问题广而告之,推动党员干部学纪、明纪、守纪。

做实同级同类警示教育,让警示教育真正入脑入心。根据警示教育对象的层级、领域、行业等特点,选择地域相近、层级接近、行业相同、岗位类似的案例,配之以精准化警示教育。针对不同对象,划分专题,对年轻干部、新提拔厅级干部、政法干警开展专项警示教育,有效避免一套“教材”管全部的供需不对等、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处理好远与近的关系,用“身边案”教育“身边人”,以“案中人”警醒“身边人”,形成“大喝一声、猛击一掌”的震慑,促进党员干部引以为戒、醒悟知止,消除“猎奇心理”“看戏心态”,时时以“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他”而自重自省自砺。在一定范围把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纳入进来,将有关领导干部全家涉案的典型案件作为教育资源,使受教育者产生代入感,心灵受到触动。

警示教育是一项长周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既不会“毕其功于一役”,也不能“一个方子抓药”,必须把“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和“教育人、挽救人”理念贯穿始终,守正创新探索新方法、新载体、新路径,唱好警示教育“四季歌”。只有让施教过程贴近实际、受教人员身临其境,接受强烈的思想冲击、深刻的纪法教育,才能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云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  冯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