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
粮安天下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韩亚栋
近日,在安徽省宿松县省属农垦华阳河农场,工人驾驶高架宽幅喷杆打药机对小麦实施“一喷三防”作业,全面防控小麦赤霉病。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日前出版发行的《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论述摘编》,摘录了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15日至2022年12月2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演讲、谈话、贺信、指示、批示等80多篇重要文献,共计240段论述。其中部分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为何说“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如何理解保障粮食安全,要害是种子和耕地?持续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有何重要意义?记者采访了参加该书编辑的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副主任樊锐。
只有农业强起来,粮食安全有完全保障,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才有充足底气和战略主动
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可否结合中外历史、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国际贸易态势,谈谈理解认识?
樊锐:立足国内基本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也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大政方针。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历史上齐国诱导鲁国弃粮种桑,关键时候断粮降服鲁国;越王勾践把种子煮熟贡给吴国,趁其粮食绝收一举灭吴。去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全球30多个国家限制粮食出口,部分国家因此社会动荡甚至政权更迭。看看世界上真正强大的国家、没有软肋的国家,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美国是世界第一粮食出口国、农业最强国,俄罗斯、加拿大和欧盟的大国也是粮食强国。这些国家之所以强,是同粮食生产能力强联系在一起的。粮食问题不能只从经济上看,必须从政治上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全世界正常年景下每年能进入国际贸易的谷物只有三四亿吨左右。即便我们能把国际市场上的谷物都买过来,也不够我们吃半年的。
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旦农业出问题,饭碗被人拿住,看别人脸色吃饭,还谈什么现代化建设?只有农业强起来,粮食安全有完全保障,我们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才有充足底气和战略主动。”这些年,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稳中国饭碗,14亿多人吃饱吃好,同时,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结构性矛盾刚着手解决,总量不足问题又重新凸显,今后一个时期粮食需求还会持续增加,供求紧平衡将越来越紧,再加上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确保粮食安全的弦要始终绷紧,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害是种子和耕地
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为何极为重要?
樊锐:“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关于耕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给我们敲警钟,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
前些年,工业化、城镇化占用了大量耕地,虽说国家对耕地有占补平衡的法律规定,但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近补远、占水田补旱地等情况普遍存在,特别是花了很大代价建成的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也被成片占用。耕地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而且是质量上的。有的在城郊占了一亩高产田,然后到山沟里平整一块地用作占补平衡,这两块地质量相差甚远。水田和水浇地是我们的保命田,党的十八大之前的十几年间,仅东南沿海五省的水田面积就减少了一千七百九十八万亩,相当于减掉了一个福建省的全部水田面积。
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清理整治大棚房、违建别墅、乱占耕地建房和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等提出要求,有关部门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但是,耕地乱象仍屡禁不止。比如,一些地方占用基本农田大搞绿化造林、挖湖造景,一些地方在公路、铁路、河渠两旁占用良田建设几十米甚至几百米宽的绿化带。我们土地是不少,但同十四亿人口的需求一比,又是稀缺资源,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可否结合杂交水稻、南繁基地等案例,谈谈您的认识?
樊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害是种子和耕地。“好儿要好娘,好种多打粮”,“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有目共睹,但也存在短板,其中最大的短板就是种子。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半个世纪前,杂交水稻在中国率先成功研发并大面积推广,助力中国用不足全球百分之九的耕地,解决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吃饭问题,成为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自1979年起,杂交水稻远播五大洲近70国,为各国粮食增产和农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种子繁育“大本营”。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在海南考察时指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海南考察时,提出“加快推进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强调要“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近些年,我国种业有很大进步,水稻和小麦品种可以做到自给,但总体形势依然严峻。种业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国产种业研发能力同国外差距较大,部分种子大量依赖国外进口,一旦国外种子断供,我国部分农产品可能面临无优质种子可用、种质退化、影响供给安全等难题。假冒伪劣种子乱象滋生,许多本土优质品种还在快速消失,非法国外种子扩散等问题时有发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要管好用好储备粮,这是保百姓饭碗的粮食,真到急用时不能拿不出来
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树立大食物观”。该如何把握大食物观?
樊锐:“吃饭”不仅仅是消费粮食。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福建工作时就提倡大食物观,指出:肉、蛋、禽、奶、渔、菜、果、菌、茶等都是食物。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大食物观”的阐释不断丰富和发展。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耕地以外,我国还有四十多亿亩林地、近四十亿亩草地和大量的江河湖海等资源。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要向森林要食物,发展木本粮油、森林食品。要向草原要食物,推动草原畜牧业集约化发展。要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稳定水产养殖,积极发展远洋渔业,提高渔业发展质量。要向设施农业要食物,探索发展智慧农业、植物工厂、垂直农场,有效缓解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约束。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
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年来,国家粮库里出的案子不少,对违法违纪案件要严肃查处,决不能任由‘粮耗子’折腾糟蹋。”持续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有何重要意义?
樊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管好用好储备粮,这是保百姓饭碗的粮食,不能平时老说库盈囤满,真到急用时却拿不出来。古今中外这方面教训多得很!”
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会同发改、财政、国资、市场监管、粮食等部门开展了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纠治了一批突出问题,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推动完善了一批监管制度。今年1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十起粮食购销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这十起案件均是在专项整治工作期间查办,涉及政策性粮食收储、销售、轮换及监管等重点环节,反映出当前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存量尚未见底、增量还在发生,特别是监管缺失缺位、内外勾结、执法不严等问题突出,“靠粮吃粮”易发多发,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系统施治、实现根治任重道远。严肃查处并公开通报这些典型案例,释放了深入整治粮食购销领域系统性腐败的强烈信号。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印发《关于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意见》,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正在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探索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推动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系统治理、长效治理取得新成效。这对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无疑是很重要的。
保障14亿多人的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既要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也要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问:习近平总书记对餐饮浪费现象高度关注,强调要“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保障粮食安全,为何要减少粮食损耗?
樊锐:前些年,我国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环节存在大量浪费现象,餐桌上的浪费尤为惊人。这与社会上存在的讲面子、讲排场的陋习有关。有人作过调查估算,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高达二千亿元,相当于二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节约粮食,多次就制止餐饮浪费作出重要批示、提出要求,强调“即使生活一天天好了,也没有任何权利浪费!浪费粮食的不良风气必须坚决刹住!”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明确要求:不仅要制止“舌尖上的浪费”,深入开展“光盘行动”,还要提倡健康饮食;要树立节约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每个环节都要有具体抓手,越是损失浪费严重的环节越要抓得实;要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强化刚性约束,加大工作力度,不弃微末、不舍寸功,尽快取得更大成效,等等。
保障14亿多人的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既要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也要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减少粮食损耗,这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既可有效减轻供给压力,也可减少资源使用。
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格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有哪些关键点?
樊锐: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负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央财政要从重大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科技创新推广、信息化服务、市场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产区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各级地方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加粮食生产投入,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不能把担子全部压到中央身上。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包括:要有合理布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饭碗要一起端、责任要一起扛;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遏制各类违法乱占耕地行为,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出现问题要及时问责、终身问责,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要实打实地调整结构,扩种大豆和油料,见到可考核的成效;要真正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猪肉、蔬菜等农副产品供给安全;要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奖补力度,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等等。
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全面做好食品安全工作,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并且切实减少粮食损耗,制止餐饮浪费,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