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笺中国 | 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

发布时间:2023-04-11 09:08:40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薛鹏 自浙江报道

视频制作丨叶源昊 尹雪诺

开栏的话:纸短情长,见字如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以书信的方式同人民群众、党员干部以及各行各业各界人士交流互动。一封封信笺,笔笔真情,句句暖心,字里行间承载着大党大国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家国情怀、奋斗情怀、天下情怀。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联合推出《信笺中国》栏目,通过实地调研采访的方式领悟习近平总书记信笺的深刻内涵,报道各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新成效。

制图:张寒

“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中国将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各国各方共享制度型开放机遇。”3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致贺信,再次释放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并不断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的强烈信号。

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3月23日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时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近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成为激荡世界的时代强音,在广袤时空中汇聚起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磅礴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迈上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一个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将给世界发展带来新机遇、为全球繁荣注入新动力。

充满生机活力的、不断发展进步的中国,将给各国人民带来更多机遇和福祉

近260米长的国际货轮紧靠在三号泊位,一字排开的大型桥吊将地面货车上的集装箱“轻松”吊起,经过几分钟的运输调整后一个个精准放入货轮之中,从地面往船上看,大部分集装箱已经堆叠了四五层,高度足足有几十米……3月31日早上8点多,记者来到浙江宁波舟山港北仑第一集装箱码头时,现场一片繁忙,大量货物在这里转运后流向世界各地。

在宁波舟山港开启繁忙一天的同时,200多公里外的浙江义乌,“世界超市”国际商贸城迎来了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采购商,1万多名外国人常驻于此进行贸易等工作。不远处的义乌铁路口岸,每天发运3至4列“义新欧”中欧班列,将琳琅满目的“中国制造”送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造福千家万户。

今天的中国飞速发展,与世界深度融合。每分钟,价值约8000万元的货物在中国与世界间吞吐;每小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约1.12亿元;每天,价值约33.77亿元的外商投资流入中国……中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连续十年超过30%。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的贺信中指出:“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更加紧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实践将证明,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中国,将给各国人民带来更多机遇和福祉。”

开放才能发展,合作方能共赢。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十周年。十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内涵不断丰富,实践效果持续显现,正从理念转化成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

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相关信笺可以发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念一以贯之、内涵深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向第八届北京香山论坛致贺信中指出,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潮流,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人民命运相连、休戚与共。在向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致贺信中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表明,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面对各种复杂严峻的挑战,人类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合作,共克时艰,携手前行。在向第六届中非民间论坛致贺信中指出,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中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坚守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加强团结合作,共促繁荣发展,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与世界共享中国大市场,焕发生机活力的中国经济给外资外商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

港口繁忙作业、车站人流如织、商家顾客盈门……记者在采访中看到,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经济社会恢复常态化运行,经济发展按下了“快进键”,各行各业正焕发着生机活力。

在义乌见到巴基斯坦外商哈桑·贾伟德时,他一句标准的普通话“你好”,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哈桑今年33岁,曾在中科院电工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中国企业巴基斯坦分公司的职员。“我与中国和中国人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哈桑说。

父亲去世后,哈桑辞去了家乡的工作来到义乌,不久前开办了一家贸易公司。他激动地拿出手机展示着营业执照:“以前我父亲就在义乌市场进行贸易,对这里的产品和营商环境都很认可,我开办这家公司就是为了能和中国人有更多的合作,做更多的生意。”

“这里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同时可以很方便地运输到巴基斯坦。”哈桑说,在义乌办理一家公司非常方便,提交完申请材料很快就能拿到营业执照。很多热情的中国人都给予了帮助,在这个过程中也学会了很多的商业技巧。

今年以来,像哈桑一样选择来华兴业的外商数量明显上升。记者了解到,截至3月中旬,义乌今年共新设外资公司181家,比去年同期增长123%。这181家外资公司,投资来源遍布五大洲的49个国家。除成立新的公司外,还有大量外商通过投资入股现有公司的方式来义乌发展。

在义乌之外的更多地方,这样的亮眼成绩也在出现。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68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

外商为何持续加码在华投资?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人均GDP超1.2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超4亿人的经济大国。今年以来,中国释放持续扩大市场开放、加大吸引外资力度的积极信号,这些都进一步坚定了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发展的信心,“投资中国,既是投资现在,更是投资未来”正成为外商们的共识。

与世界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焕发生机活力的中国经济给外资外商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前不久,中国贸促会对160多家在华外资企业和外国商协会开展调研。结果显示,99.4%的受访外资企业对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更有信心,表示将继续在中国投资兴业,分享中国的发展红利。此外,98.7%的受访外资企业表示将维持和扩大在华投资。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倡议始终保持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

4月2日11时30分,在4艘拖轮密切配合下,最大载箱量24346标准箱的新晋全球最大集装箱船“地中海伊琳娜”轮(MSC IRINA)稳稳靠上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4号泊位,宁波舟山港再次刷新了“最大集装箱船”挂靠纪录。

港口忙碌运转,集装箱频繁“迁徙”,中国经济加快复苏给外贸提供推动力。提起今年的生产情况,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业务部副部长钱勇告诉记者:“进入2023年,宁波舟山港生产总体稳中有进。特别是在集装箱生产方面,整体呈现先抑后扬的趋势。3月份以来,整体生产情况明显抬头,一季度集装箱运输生产同比略有增长。”

对于这样的变化,在集装箱码头作业的宁波舟山港北一集司操作部值班主任王爱桥有着深切体会:“今年以来的形势稳中有升,最忙的时候全部桥吊都开足马力作业,在航线上,美西线、中东线等方向十分繁忙。”

宁波舟山港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这座百年古港也迎来了发展新机遇:2022年,宁波舟山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2.6亿吨,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335万标准箱,位居全球第三。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发起、各方共建、世界共享的优质公共产品,优在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迄今已吸引了世界上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参与其中。2013年到2022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2.0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8%。截至去年年底,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达571.3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让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

“‘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做朋友,就是共同发展,像一家人一样。刚开始很多人还不知道‘一带一路’,这几年知道的人多了起来,我们能买到的产品也多了。‘一带一路’让更多人‘合’起来,其他国家和中国一起来做生意、一起来发展。”在义乌开了20多年阿拉伯餐厅的约旦人穆罕奈德·沙拉比,用普通话讲述着他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感受。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发展,穆罕奈德的餐饮生意不断扩大。从100多平方米的小店铺,到如今1000多平方米、3层营业场地、能同时容纳近百人就餐的大餐厅,穆罕奈德感慨中国的发展非常稳定,工作和生活都越来越好。他特意将餐厅取名为“贝迪”,“这个‘贝迪(BEYTI)’在阿拉伯语里的意思是‘我家’,义乌就是我的家,中国就是我的家。”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一个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将持续造福世界

走进位于宁波市北仑区灵峰现代产业园核心区域,高端汽车模具企业林立,汇集了“全国单项冠军”、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在内的78家制造业企业。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不少企业抢抓风口,乘势而上。

宁波埃利特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设计制造铝镁合金压铸模具的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传统动力总成及底盘件,也在积极开拓汽车轻量化相关的车身结构件及新能源相关件业务。“今年的订单量比去年有大幅增长,同期增长20%至30%,国外市场今年也有一定幅度的增长。”该公司人事行政部经理邢兆锡介绍。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我国制造业有31个大类、179个中类和609个小类,是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配套能力全球领先,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持续提升。众多跨国公司持续加大对华投资的一个原因也在于我国具备完整的工业体系。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2023年开年以来,国际局势依然动荡不安,世界经济仍在艰难复苏,而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脚步依然步履铿锵:中国的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3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上;物流协会公布的我国物流指数已经2个月连续上升,上个月达到了55.5%;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一个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将持续造福世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表示,中国经济复苏稳健,发展动能强劲,这将改善中国和全球经济增长前景,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甚至超过三分之一。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国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将使世界上迈入现代化的人口翻一番多,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这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也将给世界带来巨大机遇。正如国际人士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向全世界传递了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信号,发展中国家可以在减贫、工业化、绿色发展等领域借鉴中国经验。各国可以通过与中国合作,共享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巨大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