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关注丨中国经济开局企稳回升

发布时间:2023-03-16 09:05:27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今年1-2月份数据呈现多方面积极变化

中国经济开局企稳回升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柴雅欣

春意正浓,一系列经济数据传递复苏暖意。3月15日上午,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1-2月份,生产需求明显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市场预期加快好转,我国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前两月的数据显示出中国经济运行哪些亮点和积极变化?长期来看,中国经济还蕴藏着怎样的发展潜力?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生产需求回升向好,经济循环逐步改善,市场主体活力趋于增强

“我们近期到地方针对实体企业和制造业开展了一系列调研。调研过程中发现,无论是先行指标,还是高频数据,反映当前经济活跃的程度和景气度是明显回升的。”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说。

生产需求回升向好,在开年经济数据中得以印证。从生产来看,工业和服务业双双回升。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去年12月份为增长1.3%,回升了1.1个百分点。1-2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5%,去年12月份是下降,实现了由降转增。从服务业分行业指数来看,8个分项指数中有7个回升,服务业整体改善较为明显。

从需求来看,消费和投资都在改善。从消费来看,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扭转了2022年10月以来连续三个月下降的趋势。从投资来看,今年的投资保持了平稳增长,1-2月份投资同比增长5.5%,比去年全年增速加快0.4个百分点。

“供需双侧皆有明显改善,这对于整体经济运行好转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郭丽岩说,随着一系列稳预期、强信心的措施效应显现,叠加疫情影响消退等有利因素,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企业、地方、群众敢干敢闯敢首创的能动性持续释放。

市场主体活力趋于增强,企业发展预期明显改善,体现在采购经理指数(PMI)的变化中。作为宏观经济变化的晴雨表,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月度综合性指数。2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升至52.6%,各分类指数均高于上月。同时,服务业PMI也达到了55.6%,达到了近期高点。

据付凌晖介绍,去年,由于受外部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制造业企业预期一直有所波动,去年四季度制造业PMI连续3个月低于临界点。从今年的情况看,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国内稳经济政策效果持续显现,企业预期改善,表明今年经济企稳回升是有很好的微观基础支撑。

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去年,由于疫情等多方面超预期因素冲击,我国经济运行循环不畅的问题比较突出。今年,经济运行循环正在逐步改善。

“从生产端来看,规模以上工业41个大类行业当中有28个行业增速回升。从消费端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中18类限额以上单位中有12类增速在加快。从交通运输的一些指标来看,前2个月货运量由去年12月份的下降转为增长,铁路、航空客运量都出现了大幅增长。”付凌晖说。

在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看来,这反映出我国经济运行更趋稳定、增长速度加快恢复、发展后劲不断显现、创新引领不断增强的发展势头。“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初见成效,各方面凝心聚力抓经济工作,正在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

消费市场运行恢复态势较好,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被并称为“三大需求”,也就是常说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投资构成内需,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2023年做好经济稳增长工作,尤其要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出具体部署,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消费对经济发展起到基础性作用。今年以来,在疫情影响逐步消退、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等因素作用下,我国消费回暖、升级步伐明显。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067亿元,在上年同期较高基数基础上持续恢复;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5%,比去年12月份涨幅扩大6.3个百分点。

服务业明显回升,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改善。春节期间,旅客发送量增长了71.2%,国内游客出游人次增长23.1%,旅行社及相关行业收入均出现大幅增长。1-2月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9.2%,由去年12月份的下降转为较大幅度回升。

1-2月份消费市场运行恢复态势较好,但也要看到,居民消费意愿仍待增强,消费条件还需提升改善,消费市场恢复基础仍需巩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今年将重点做好多措并举推动消费平稳增长、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等四方面工作。

我国有世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随着居民消费信心逐步恢复,各地稳经营主体保就业促增收一揽子措施落地见效,今年还有更多值得期待的消费新增长点,比如升级类商品消费和模式业态不断拓展的新型消费。”郭丽岩说。

扩大内需,也要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3577亿元。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0%,制造业投资增长8.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7%。分产业看,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1-2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5.1%,增速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高9.6个百分点。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投资需求潜力巨大。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们还需要加大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荫凯此前表示,今年将持续做好扩大有效投资工作,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着力巩固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工业生产企稳回升,创新驱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1-2月份,我国工业生产企稳回升,多方面呈现积极变化——

多数行业和产品回升。1-2月份,在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22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增长面达53.7%。在统计的62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364种产品产量增速较上年12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占58.7%。

装备制造业生产加快。1-2月份,工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较上年12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2.2%。8个装备大类行业中,有7个行业增加值增速加快或降幅收窄,其中铁路船舶、电气机械行业分别增长9.7%、13.9%,较上年12月份加快7.7、3.1个百分点,专用设备行业由上年12月份同比下降0.5%转为增长3.9%。

新产品延续快速增长态势,1-2月份,风力发电机组、充电桩、光伏电池等新能源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03.5%、66.7%、40.8%,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多晶硅、单晶硅等新材料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03.8%、86.3%、44.7%。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202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了40万亿元大关,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了33.2%,工业起到了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7.7%,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

“我国已基本形成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制造业体系,这为中国经济锻造了应对风险挑战的硬实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说。

“今年以来,我们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推动产业基础再造方面加快发力,制造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的趋势明显。”郭丽岩说,1-2月份,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各类经济指标增速都明显高于同期总体指标变化水平。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6.2%,增速比制造业投资高8.1个百分点。

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付凌晖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关键还是要坚持创新驱动。“如何通过创新驱动弥补生产、销售、研发各方面的短板,我们还要下更大的功夫。”

增速目标符合经济发展实际和需要,有压力、有挑战,更有底气、有信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出稳增长的积极信号,明确了我国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这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确定的目标,符合我们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和需要。

实现这一增速目标并不轻松。从国际上来看,发展环境依然复杂,世界经济增长趋于下行,外部主要经济体通胀问题比较突出,地缘政治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比较多。从国内来看,目前经济仍然处在初步恢复阶段,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稳定经济运行、促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还需付出艰苦努力。

有压力、有挑战,更有底气、有信心。中国经济具有迎难而上、爬坡过坎的能力,一直是在克服困难中发展进步,在风雨洗礼中不断成长壮大。

“我对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5%左右的增长预期目标充满信心。”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说,这信心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经济发展基本面的判断,二是对今年两个多月以来经济运行基本态势的观察。

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过长期发展,中国经济物质技术基础已经非常雄厚,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完善的产业体系、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素质还在不断提高,创新发展的动能不断增强,这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

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信心最直白的表现。今年全国两会开幕前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幅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2%。高盛、瑞信、摩根士丹利等知名投行也纷纷调高预期。

开局成绩单里满载信心。“开年以来,中国经济企稳回升,一定程度反映了近年来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董煜说,扩大内需战略使得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发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得产业体系的结构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以高质量发展为路径的新模式,将使生产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全年目标图里展现信心。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透露,31个省区市中有27个省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高于全国,各地的发展信心、采取的务实举措,为全国目标实现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付凌晖也提到,各部门已经在筹划今年扩大内需方面相关政策,会对实现全年预期目标起到促进作用。

复苏暖流不断涌动,发展脉动愈发强劲,中国经济未来可期。“下阶段,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推进各项工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付凌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