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 │ “异乡人”变成了“村里人”

发布时间:2023-07-21 17:10:45   来源:昭通市纪委监委

月明星稀的夜晚,我端坐桌前翻阅着驻村笔记,四个多月的驻村画面在我脑海中徐徐展开。从一开始的无措到而今的坚定,村里的一草一木都见证着我的成长。

犹记得拎着大包小包初来水富市两碗乡花坛村时,担忧、好奇与憧憬充满着我的内心,会不会听不懂村里方言?会不会胜任不了驻村工作?如何适应农村生活?……到达后,我的同事用热情迎接了我,之后这里的村民群众又用质朴和亲切接纳了我、打动了我,我也从一名孤独的“异乡人”变成了安心的“村里人”。

“吉书记,今天还是这么早下乡啊。”

“吉书记、两个妹妹吃饭没,进来坐。”

……

到村后吉书记(原第一书记)便带领我和另一名驻村工作队员去走村入户,我惊讶地发现不论我们走到哪,村民都会跟我们热情打招呼,吉书记也总是笑着回复。

共事一段时间后,我才了解花坛村驻村工作队这么受欢迎的原因。那便是工作队“面对面”“心贴心”的工作方式,让村民们感受到了温度。四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的身影活跃在花坛村的农家院舍和田间地头,下乡和老乡唠嗑拉家常几乎成了我们的每日工作。我们主动帮助村民们解决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

刚到花坛村驻村的时候,我急于寻找“大展身手”的机会,总是陷入思维漩涡,慢慢地我发现问题的答案藏在日复一日的琐碎工作中。上门认证养老保险、宣传党的政策、查看地质灾害隐患点、帮劳动力缺失的村民种庄稼、协助化解邻里矛盾纠纷……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千家万户急难愁盼的大事。办好小事,就能听到村民们诚挚的感谢,就能看到群众脸上满意的笑容,满足感和幸福感在我心头油然而生。

驻村为民帮民的情怀就这样在我心里深深扎下了根,也更加坚定了我“炼金”不“镀金”的决心。我不再盲目地追求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走村串户,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用情怀感知群众生活的冷暖,用热情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花坛村因花得名,以农业生产为主,然而山多地少、土壤贫瘠使产业发展艰难。为了帮助村里发展,我们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因地制宜提出发展思路,探寻产业发展之路。驻村以来,我亲眼看见了驻村干部、村干部为了村庄的发展而奔忙的身影,更看到了村民们同心协力做大产业的真诚与团结,这一切都表明这个平静祥和的小村庄蕴藏着盼变思变求变的生命力。他们的行动使得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在我脑中变得具象化,我从只顾“埋头拉车”学会了“抬头看路”,我开始观察留意村里的乡贤能人,挖掘村庄的资源禀赋,“他们”也不再是“他们”,而变成了“我们”。无数的“我们”接续奋斗、担当作为,积尺寸功、善思可行法、共谋发展,村庄的发展定会更加光明。(水富市纪委监委  殷秀芬 || 责任编辑  宋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