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市纪委监委聚焦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一线监督检查,详细了解农业技术指导、惠农政策落实等相关情况。图为12月7日,该市纪检监察干部在一都镇王坑村了解惠农政策落实情况。 高晶晶 摄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做强基层监督,是做好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党的事业兴衰成败。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强调,推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统筹用好县乡监督力量,促进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构建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健全基层监督网络。近期,福建省福州市纪委监委围绕“做强基层监督、提升治理效能”课题开展实地调研,了解基层监督的工作现状和实际困难,提出增强基层监督针对性、有效性的工作建议。
统筹县乡力量完善基层监督体系的实践探索
福州市纪委监委把基层监督作为履行监督首要职责、第一职责的重要内容,加强统筹部署,指导各地用好“县统筹抓乡促村”工作机制,层层压紧压实监督下沉责任链条,把监督责任清单化、具体化、项目化,出台履职要点、工作指引等相关制度措施,不断提升基层纪检监察队伍能力水平。2023年以来,全市各乡镇(街道)纪(工)委立案审查调查党员干部自办案件同比上升35.2%,群众信访举报数同比下降8.1%,基层政治生态持续向善向好。
坚持重心下移,推动基层监督走深走实。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用好深学习、实调研、抓落实的工作方法,整体联动、协同推进,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一是统筹联动聚合力。各地普遍建立分片挂钩协作机制,将乡镇(街道)纪(工)委、派驻纪检组划分为若干片区,实行“室组地”联动监督、协同办案。对信访问题突出、基层组织薄弱的镇村开展交叉巡察、提级巡察,既有效推进集中攻坚,又减少人情干扰。如,今年针对仓山区城门镇人口众多、经济体量较大、区域情况复杂等特点,由市委巡察组开展提级巡察,着力提升发现问题的精准度。二是聚焦重点抓落实。开展乡村振兴护航行动,制定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建立“四清单两台账”(问题清单、整改清单、问责清单、督导清单以及线索台账、成效台账)工作机制,聚焦政策和责任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项目建设、重大资金使用等方面开展全过程监督,提升专项整治针对性、有效性。三是一线督导解矛盾。市、县两级纪委监委领导带头落实挂钩联系机制,围绕解决突出问题带队下沉一线,通过带信下访、包案督导、约谈提醒等方式,推动基层纪检干部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监督下沉、入户走访上,做到信访举报在一线受理、监督在一线跟进、矛盾在一线化解。
探索科技赋能,用好用活小微权力监督平台。以小微权力监督平台为抓手,搭建全面覆盖、便捷实用、精准智能的数字化监督系统,助力基层监督提质增效。一是精准晾晒小微权力。将群众关注度高的惠民资金发放、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数据精准投放到监督平台,群众点击即可查看,既让群众感到实用、好用、喜欢用,又解决了村干部担心加重工作负担等问题。二是分级督办民生诉求。鼓励引导群众通过语音、文字、视频等方式参与监督,并建立受理、处置、反馈、问效的全流程工作闭环,推动职能部门履职尽责。2023年以来,数字监督平台受理群众诉求1.25万余件,办结率达99%。三是精准纠治“微腐败”。依托小微权力监督平台汇聚的海量数据,升级改造基层公权力监督管理系统,研发监督模型,通过数据碰撞、比对、预警,精准发现基层微腐败。如,闽侯县上街镇有村民在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反映村集体资产招标方式不规范问题,平台调取相关数据提示预警,镇纪委介入核实情况后,由县纪委提级查办,对相关社区主任林某某等3人予以立案审查。
强化精准发力,持续深化点题整治。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养老社保、执法司法等问题,持续开展点题整治,以“小切口”推动解决民生“大问题”。一是精准发力靶向施治。在省纪委确定的24个监督选题基础上,因地制宜增加了自选监督项目6个,主动回应群众诉求。创新点题评价方式,在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清风福州”微信公众号等媒介推出“点题热度榜”“整治成效榜”,由过去“年度点评”变为现在的“天天点日日评”,针对群众对整治成效不满意的项目,督促职能部门加大整治力度,将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及时纳入下阶段整治目标。二是同题共答督促履职。打造点题整治访谈专题节目,督促职能部门围绕整治工作接受电视访谈,通过晾晒工作成绩单压实答题责任。如,在“中小学配餐及食堂食品安全问题”“物业企业侵占业主公共收益、收入及分配不公开等问题”两场点题整治现场直播活动中,纪检监察干部会同执法部门人员在不打招呼情况下现场监督检查,节目分别吸引32.8万和40.8万名群众在线观看,“你点我督、同频共振、直奔现场”的直播方式受到群众广泛好评。三是建章立制标本兼治。结合点题整治发现的问题,推动职能部门研究出台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如,针对夜间噪声扰民问题,督促同级部门打破工作条块分割壁垒,建立市生态局、城管委、建设局等9部门协作机制,精准整治、分类施策,取得良好成效。
检视基层监督工作中的短板弱项
调研发现,福州市基层监督工作在有形有效覆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深化监督、精准监督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加以改进提升。
在人员队伍方面,存在面宽点弱、队伍不稳问题。目前,全市各乡镇(街道)纪(工)委人员配置基本到位,对基层党员和公职人员的监督有所加强,但一些地方监督力量配置存在“撒胡椒面”现象,监督任务重的地方监督力量相对薄弱。调研问卷显示,多数乡镇纪委主要负责人反映基层监督工作人员少、事务多,有的基层纪检干部存在“一人多责、一岗多责”现象。
在能力素质方面,存在作风不实、业务不强问题。有的乡镇纪委作风不实,入户走访“身进心没进”,不善于与群众沟通,化解信访难题能力不足,一些反映镇村干部的检控类信访举报量居高不下。有的开展监督过多依赖信访举报和上级交办,不善监督、不会监督,较少主动发现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有的乡镇纪检监察干部业务能力有短板,对监察工作不熟悉,缺乏财务管理、工程建设等方面知识储备。调研数据显示,在近两年来全市各乡镇(街道)纪(工)委立案数中,从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的仅占15.8%。
在监督机制方面,存在定位不准、监督不力问题。个别乡镇(街道)纪(工)委对“监督的再监督”定位把握不准,对群众反映的民生诉求事项,协调变牵头、牵头变负责,在推动工作中往往由监督转为主抓,存在越位、包办、替办等问题。此外,基层干部工作圈、生活圈高度重合,同级监督难、熟人社会监督难的问题比较普遍,部分镇、村纪检干部碍于情面不愿得罪人,怕影响自身发展和班子团结,斗争精神不强。此外,一些镇、村“一把手”行权用权的监督制约机制仍较薄弱,违纪违法问题仍时有发生。近两年来,全市查处村居(社区)“一把手”案件占基层党员干部案件的21.9%。
在信息化平台运用方面,存在功能不完善、效果不明显问题。部分基层干部反映相关平台存在监督功能交叉、互通性不强、信息重复录入等问题,平台建设仍需健全完善、集约整合。此外,在推进小微权力监督平台运用中,有的村级公开事项简单笼统,群众不爱看、看不懂;有的村干部担心公开晾晒村务信息会引发群众质疑,引起更多矛盾纠纷,存在畏难情绪、抵触心理;有的基层纪检干部不善于运用平台发现问题,通过数据呈现的“蛛丝马迹”挖掘风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做强监督提升治理效能的思路举措
做强基层监督是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没有基层监督的高质量发展,就不可能实现整体纪检监察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做强基层监督,要在压实责任、完善机制、强化举措、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不断把监督下沉融入社会治理,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综合效果。
压实“三个责任”,凝聚基层监督工作合力。一是压实党委主体责任。发挥好市县两级纪委监委统筹谋划、督促指导作用,督促地方党委将党内监督责任纳入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带头抓监督、管落实。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要加强与同级党委沟通协调,主动请示报告监督工作重大事项,积极争取同级党委支持,构建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二是压实纪委监委监督责任。聚焦主责主业,理顺县级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室、派驻机构、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关系,明确监督边界、权限、责任,防止权责交叉、责任虚化;明确村级纪检委员工作职责、监督范围、履职方式,加强业务指导,及时纠正偏差。三是压实部门职能责任。发挥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正面推”“反向促”的职责作用,完善重要事项专题会商、集成整改机制,推动职能部门、基层站所以及村级组织在内的监督联动体系,健全问题线索村居(社区)收集、乡镇(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协同处置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局面。
完善“三个机制”,促进基层监督规范运行。一是完善上下联动机制。深化领导挂钩联系机制,健全各级信访举报情况定期通报制度,督促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深入群众、入户走访、化解矛盾,切实提升基层信访吸附能力。二是完善片区协作机制。有效整合“室组地”三方监督力量,在专项工作、监督检查、信访件办理、线索初核或拟立案审查调查等工作中开展片区联动协作,指导乡镇纪检监察机构统筹安排村级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开展交叉监督,破解基层人情干扰问题。三是完善巡察机制。延伸巡察触角、扩大监督范围,采取巡察干部混编、巡察对象互换等方式,对人口众多、项目集中、资金密集、群众反映强烈的乡镇(街道)或村居(社区)开展交叉巡察、提级巡察,打破基层熟人社会壁垒。
强化“三个举措”,推动基层监督提质增效。一是聚焦重点强化精准监督。紧盯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征地拆迁、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领域,重点纠治贪污侵占、截留挪用、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铲除侵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二是突出亮点强化专项监督。持续深化点题整治工作,用好“点题热度榜”和“整治成效榜”,提高群众参与度和点题精准度,针对发现的问题,向相关职能部门、县(市)区发出工作建议函,倒逼职能部门压实监管责任,形成监督、整改、治理闭环。鼓励县乡纪委结合实际,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三资”监管、小微权力运行等方面开展精细化监督,打造基层监督示范品牌。三是数字赋能强化智慧监督。着力在完善平台功能、提升活跃度上下功夫,加快各平台集约整合、结合融合,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民生资金发放、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数据精准回流、定向投放。强化跟踪督办,对群众投诉办理进度全流程监督留痕、亮灯预警,使平台成为遏制小微权力腐败、做强基层监督的有效抓手。
严把“三个关口”,提高基层监督能力水平。一是严把选人用人关。选拔政治过硬、业务娴熟、熟悉基层情况的优秀干部担任乡镇纪委书记,对表现突出、敢于担当、不怕得罪人的优先提拔重用,树立鲜明用人导向。二是严把能力素质关。坚持分层分类培训,用好各类培训平台,打造“线上+线下”双课堂模式,注重实践锻炼,采取上挂下派、跟班学习、以干代训等方式,提高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三是严把作风纪律关。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同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有机融合,强化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责任意识、宗旨意识,不断改进作风。通过正反面典型警示教育,严明纪律规矩,督促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坚守政治红线、纪律高压线、廉洁底线。(福建省福州市纪委监委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