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要脚踏实地,不然结交再多的朋友,再会攀关系、走后门,你实力不过关,不仅市场不认可,到头来还害了别人,害了自己……”近日,参加完景谷县住建部门组织的警示教育活动后,该县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道。
此前,该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原局长陈某良因利用职务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贿送财物,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
“行贿者心术不正,挖空心思‘围猎’,受贿者面对诱惑,理想信念不坚定,落入‘围猎者’的‘陷阱’是该案发生的重要原因。”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针对案件查办中发现企业老板普遍存在法律意识不强,认为自己又不是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存在花钱好办事的思想问题,该县纪委监委协助县住建部门组织全县18家房地产开发企业、19家物业服务企业、7家房地产中介企业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集中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活动中,参会人员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廉政谈话,进一步阐明党中央对受贿行贿一起查的坚定决心,为管理服务对象敲响了警钟。
这是景谷县纪委监委用好用活身边典型案例,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的生动实践,也是普洱市纪委监委延长个案警示教育链,不断提升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体推进“三不腐”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普洱市纪委监委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将案件“活教材”转化为警示教育资源,选取行业相同、层级接近、岗位类似的身边典型案例,分层级、分领域、分行业对党员干部开展“量体裁衣式”警示教育,督促案发单位、案发系统建章立制、堵塞漏洞。
“只查‘收钱的’、放过‘送钱的’,会让行贿者错误地认为,行贿是一本万利的‘投资’,因而心存侥幸、铤而走险。”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对此,普洱市纪委监委把查行贿放在与查受贿同等重要的位置,顺藤摸瓜,让“围猎”的行贿者付出沉重代价的同时,将警示教育延伸至管理服务对象,为潜在的行贿者敲响警钟,及早改变侥幸心理和投机心理。
“我们要扔掉办事就得‘意思意思’的想法。”在经过普洱市医疗系统作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之后,前来普洱寻求商机的医疗器械供应商们,对“亲”“清”政商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
原来企业主为了让自己能拿到项目,让手续尽快办完,总想着要不要去“走动走动”“意思意思”。如今,通过参加各级纪委监委组织的警示教育,大家深刻感受到普洱市纪委监委对斩断“医商”权钱交易关系网,修复清清爽爽营商环境的决心。
“一个地方,政商关系清爽,投资者才会对未来有信心,才会敢投资。相反,如果政商关系浑浊不堪,再优惠的政策条件,再健全的基础设施,投资者没有安全感,不敢来,也不愿来,即便来了恐怕也难有长远立足的信心。”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延长个案警示教育链,用身边“活教材”对管理服务对象同步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大家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既是警醒,也是关爱。只有按规则办事,按规律办事,而非光靠经营关系,企业才会对未来有确定而安全的预期,而不必担心有朝一日是否会成为别人的“案上鱼肉”。目前在普洱市,企业竞争凭的是实力、资质、服务和产品,不再是看你是不是谙熟潜规则,是不是能与相关官员“说得上话”,这样的市场常态,不仅让企业有了动力,也为经济健康发展增添了满满的动力。(廖翌含 || 责任编辑 宋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