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万物繁茂。蓝天白云下,万亩梯田红米生机勃勃,农民们头戴草帽穿梭其中,收割、脱谷、装袋,格外忙碌。
“老人家,今年收成挺好啊,家里有几亩地?良种补贴收到了吗?过几天有连续降雨,家里人手够不够?”
“各项补贴发放都很及时,家里的劳动力也充足。前段时间有公司来统计产量了,今年的价格是5元一斤,咱家预计可以增收1万多块钱呢!”在三猛乡层层交错的梯田边,绿春县纪检监察干部看到一位种植户正把红米装袋封口,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近段时间以来,绿春县纪委监委立足于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际,以梯田红米、茶叶等产业“小切口”入手,聚焦惠农政策落实、涉农补助资金发放和使用、农业技术指导等重点环节开展监督检查。
“红米分级标准不一致,有机产品示范效应仍需加强;红米产业农旅结合度不够、品牌效应不突出、市场培育不充分……”监督检查组一一记录着存在的问题。
该县纪委监委将上述问题如实向县哈尼梯田管理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农科局等责任单位作了通报,派驻纪检监察组督促监督单位就发现的问题向企业、合作社、示范基地提出整改建议,推动形成稳定高效的梯田红米产业。
“通过一线监督贴身检查,我们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及时解决问题,目前已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开发梯田红米、稻鱼鸭、红米线等系列产品,同时鼓励遗产区农户开办农家客栈、提供餐饮等服务,达到‘以旅带商、以商促农’目的。”绿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谈道,该县相关部门结合县纪委监委提交的问题清单,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及时召开了《红河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总体规划》修编调研工作座谈会,明确了下一步梯田红米产业化发展方向。
以监督倒逼履职、压实整改,以监督巩固成效、推进高质量发展。接下来,绿春县将继续紧盯茶叶、草果、中草药等“一县一业”特色产业,以强有力监督推动补齐产业短板、延长产业链条,朝着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方向迈进。(吴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