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手记 | 让老百姓有好地种又有好收入

发布时间:2022-06-24 17:20:35   来源:普洱市纪委监委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端稳手中的“饭碗”,关键是要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重大战略落到实处,真正让老百姓种粮、收粮。

“春争日,夏争时。”六月,正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节,景东县纪委监委通过“室组地”联动,深入田间地头,回访监督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的种植情况、农作物生长情况。

走进文井镇文井村,田间地头都是老百姓忙碌的身影。放眼望去,一行行荷兰豆长势良好,绿油油的水稻随风摇曳。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怎么样,实施后的田地种了些什么、有没有荒着的?”

“这个项目太好了,田地荒着多可惜,现在我们全部都拿来种了水稻。”王大姐激动地与督查组交谈。

回想起第一次走访监督时,王大姐可不是这个态度。

“不种,荒着可惜;种,年纪大了,挑点、搬点都不容易。”说起种粮,王大姐可谓陷入“两难”。在当地,种粮来钱慢、劳力投入高,年富力强、有点技能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种,“弃田”进城务工了。

“高标准农田建设靠谱吗?”“纪委监委也管老百姓种地吗?”项目还未实施,不止王大姐,村民们都心存疑虑。

“项目实施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些地块不够平整,就向督查组反映,没想到,督查组隔天就专门到现场帮我们协调处理了。”

“纪检监察干部比我们这些种地的还专业,进水口、排水口、机耕路等等,方方面面都帮我们考虑了,发现不合适的地方就让施工队整改到位。”

伴随施工队进场的纪检监察干部出现在施工场地、群众身边,东家的意见、西家的建议都能得到及时回应。随之,以前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农田变得平整、方正,机耕路、灌溉沟渠纵横交错。

“高标准农田建设让老百姓既有好地种,又有好产业。”文井村的村支书向督查组介绍,项目对农田进行土地平整、耕地质量提升、灌溉与排水工程完善等方面的改造提升,提高了土地的适宜性和机械化率,使中低产田变为高产稳产田。与此同时,政府还引进优势企业进行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种植,让老百姓不仅有好地种又能发展好产业。

“目前合作社、外地的老板都来搞订单农业,种出来的农产品可以销到浙江、上海一带。”村支书说,现在,村里有劳力的可以自己发展,没劳力的可以出租给大户、合作社,劳力剩余的还可以就近务工,顾家又挣钱,非常方便,外出务工的村民也陆续“回归农田”。

“机耕路直通田间,播种收割都可以机械化……这么好的条件,我这把老骨头都可以种到七八十岁!”李大爷也拍拍胸脯。

督查组继续深入,听民情解民意。在文井镇文窝村、锦屏镇前所村等地,挖掘机轰鸣,施工队正紧锣密鼓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呈现出另一番热火朝天的场景。

“之前看着其他乡镇都在搞高标准农田,没想到我们也开始实施了!”

“有纪委的监督,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质量我很放心!”

监督,让群众得实惠。延伸监督触角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及时有效打通其中的“中梗阻”,从“纪委还管老百姓种不种地”到“有纪委的监督很放心”,群众激动认可的声音与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田画卷相呼应。(景东县纪委监委  李鸳鸯 || 责任编辑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