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这个道理。阐释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点、中华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我们吸吮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地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聚合磅礴之力,走好自己的路。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信仰、希望、力量,来自于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建党百年来,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放眼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没有哪一个政治力量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深刻地、历史性地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刻把握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内在统一关系,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向前进。”
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具体的、实在的,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我们要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中更加自觉地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我们要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中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心中闪亮,做到坚定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浓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传承中华文明,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我们要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中,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更加自觉地牢记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更加自觉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实际行动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纪轩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