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走的工作队”——省纪委监委挂钩帮扶广南县纪实

发布时间:2022-01-12 15:15:45   来源:文山州纪委监委

2020年4月9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在云南广南县岜夺村的调研:如何留下不走的工作队》,介绍了省纪委省监委驻村工作队员在岜夺村的工作方法。正是在这支“永不走的工作队”的倾情帮扶下,如今的岜夺村房屋崭新、村道整洁、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一幅幅秀美的乡村画卷徐徐铺开。

村里来了省城的“亲戚”

曾经,在岜夺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嫁人莫到岜夺村,三年两不收,男人挑担担,女人背背篼。”这句话道出了这个村曾经的落后和无奈。据了解,截至2017年末,岜夺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7户700人,未脱贫102户442人,贫困发生率为15.06%。

2018年3月,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省纪委省监委挂联帮扶广南县和定点帮扶广南县莲城镇岜夺村。挂联帮扶广南县后,省纪委省监委领导班子成员先后到广南县调研20余次,深入挂包农户家中“走亲戚”“拉家常”,与县委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干部职工座谈,听取工作汇报,探讨存在问题和改进方向。专门成立脱贫攻坚挂联帮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省纪委省监委机关党委,具体负责统筹协调日常工作,并选派优秀干部到广南县开展脱贫攻坚相关帮扶工作。

驻村工作队来了、村寨规划图纸来了、施工队和运输物资的车辆也来了……世代生活在岜夺村的各族群众没有想到,脱贫攻坚工作以迅雷之势,推动他们的生活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老百姓都说岜夺村人在省里有‘亲戚’。”岜夺村党总支书记吴贤武说。

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每一位工作队员就是一面旗帜,就是一个榜样,在自律要求方面,必须是标杆。”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冯志礼在广南调研时提出这样的要求。

按照这一要求,省纪委省监委驻村工作队员政治上“不掉队”、思想上“不落伍”、行动上“不松懈”,迈开步子真情帮扶,充分发挥工作队员一线战斗员作用,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创造性地提出了脱贫攻坚“月计划、周安排、日落实”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机制,把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分解到月、安排到周、落实到天、责任到人,形成天天有目标、人人有任务、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的工作氛围。

“我们驻村后第一件事是分片包组,遍访15个村民小组673户3054人。”回想起刚驻村时的情景,工作队队长孙如军感叹良多。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驻村工作队结合遍访、走村入户、群众会议等收集制约脱贫攻坚推进步伐的短板问题,以村组为主战场、以贫困户为切入点,全面分析到村到户项目规划,提出帮扶措施,精准锁定贫困户退出、贫困村出列所需要实施的项目、投入的资金。

工作队与村党总支研究建立了党建促脱贫攻坚指导员制度,分别下挂到各党支部作为“党建促脱贫攻坚指导员”,每月到分片村小组至少召开1次群众会议或党员会议,动员全村党员和干部群众自觉参与到脱贫工作中来。同时,通过开展惠民文艺演出、举办善款捐赠、帮扶物资捐赠、支部联席会议、小组会议、火塘会议、田间地头会议等方式,广泛宣传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宣讲精准扶贫励志脱贫故事,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实现外部帮扶和内生动力相结合的“双轮驱动” 。

村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道路建设,群众告别了“泥水路”,走上幸福大道;易地搬迁,群众搬离了“穷窝窝”,开启新生活;扶贫扶志,群众不再“等靠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省纪委省监委驻村工作队坚持以找准“根子”、开好“方子”、走稳“路子”为目标,不断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和持续性。

“晴时一身灰,雨时一身泥”,吴贤武说,原来的岜夺村山大坡陡,公路不通,全村15个村小组之间只有几个村小组基本能通车,解决出行不便这个“老大难”问题,群众盼了很多年。2019年底,在省纪委省监委协调推动下,投资5800万元的岜夺至洞高(云南与广西交界处)道路建成投入使用。从此,走在干净的沥青路面上,岜夺村群众再也不用多带一套衣服了。同时,在省纪委省监委的帮助协调下,岜夺村投入1320万元完成15个村小组通村、村内、入户三类道路硬化全覆盖;投入162.8万元新建村委会办公楼和活动场所;投入1098万元建设那坡小坝塘项目,解决坡腮、岜夺等沿线村小组1000余亩土地的灌溉问题,实现全村15个村小组群众饮水安全达标。

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一个原先贫穷落后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进村的路宽了,到组的路畅了,修葺一新的民居掩映在绿荫下,整洁优美……与此同时,岜夺村民上学、就医等配套设施也得到了极大改善。省纪委省监委引入社会力量推进脱贫攻坚,新建的岜夺幼儿园成为全省“公建民营”高质量幼儿园示范点,岜夺小学拥有了媲美城市校园的宿舍楼、综合楼、塑胶跑道,莲城镇卫生院岜夺分院建成使用,并开通视频连线云大医院专家会诊。

年过七旬的任开华住进了两层新居,屋内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家门口的篱笆小院种着苦瓜等蔬菜,他笑着说:“没想到老了,还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兴产业村民迈上小康路

为了让群众摆脱贫困,快速走上致富路,省纪委省监委扶贫工作队自进驻以来,结合村庄自然资源条件和群众意愿,积极探索如何实现产业带动脱贫。

在脱贫攻坚中,结合岜夺村的实际,工作队因地制宜,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高峰牛养殖,改造老油茶600亩、新植油茶900亩,同时巩固发展甘蔗种植2100亩。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优先考虑贫困户,贫困户以参与种植养殖、资金入股、土地入股和务工等多种形式参与。通过规模化的产业发展,贫困群众有了稳定可增收致富的产业。

工作队员还经常深入贫困户家中,充分了解贫困户的发展意愿,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培训指导,鼓励群众积极谋发展、找出路。为了做好后续产业发展,扶贫工作队员们认真做了实地调研,决定在继续扶持好当地的传统产业油茶和甘蔗种植的同时,和当地党委政府、农科部门一起,规划了一个32亩的水果引种试验示范基地,其中早熟红蜜桃5亩、软籽石榴5亩、百香果12亩、柠檬10亩。

村民林隐忠,家中人口多,缺少资金,省纪委省监委驻村扶贫工作队为其协调了产业贷款10万元养殖黑山羊350只,年出栏50余只,销售年收入7万余元;附近务工年收入2万元;种植青玉米5亩,产量18吨,销售年收入7100元;养殖土鸡200余只,鸭100余只,年产值15000元。

村民周朝林,家中7口人,种了2亩水稻、10亩甘蔗,10亩青贮饲料,年收入7万元。

村民任开燕种植了13亩砂糖橘和一些中草药,年收入6万元。

……

“十年九旱,靠天吃饭”,这是过去岜夺村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在省纪委省监委支持帮扶下,村集体经济“破零”,产业扶持资金到户到人,全村初步形成了多元增收渠道。

“生态,是我们岜夺村的优势。荒山种上了油茶树,坝子种上了水果蔬菜,群众不仅有了收益,还能让荒山变绿坡,这就是我们的‘绿色银行’,可以采用农旅结合方式发展乡村旅游……”吴贤武描述着岜夺村的未来。

山还是那座山,人还是那些人,但因为有了省纪委省监委这支“永不走的工作队”,岜夺村的小康之路将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