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载物 行稳致远

发布时间:2022-12-23 09:20:19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国援建光伏电站缓解中非共和国用电难。在中非共和国首都附近的宾博市,无垠的树海环抱着一片约16万平方米的方形场,这便是中国援建的中非共和国首座光伏电站。图为中国工程师在光伏电站检修设备。新华社记者 罗毓 摄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风光,这里的山水田园以厚德载物的精神养育着世代居民。

主持人:王学斌(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

嘉 宾:法 帅(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柳 康(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师)

1、培养宽厚的道德品性,以此厚德来载育万物

王学斌:“厚德载物”作为中华民族优良的精神传统,自始至终提示历代国人当像无垠大地那般敦厚朴实,默默且坚韧地孕育着万物萌生与生命长成。由之同理,做一个高尚的中国人,须为人与处世上务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心胸开阔如莽原,立志高远似苍穹。

法帅:“厚德载物”一语出自《易传·坤·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是说,地的形势有柔顺宽厚的性质,君子要以地为法,用敦厚的德行容载万物。详细言之,《坤》卦的卦象为“地”,“地”有其形势即“地势”,“地势”的特点是“至顺极厚”,所以能“无所不载”。(朱熹《周易本义》)君子应当取法地势体厚、能载万物的特点,培养宽厚的道德品性,以此厚德来养育万物,实现人道与地道的合一。

然而,这句话的真正精彩之处,是在与《乾》卦的辩证关系。《易传·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谓天的运动有刚健的性质,君子要以天为法,不断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易传》乾坤两卦中的天与地,健与坤,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透露出古人对世界存在的根源、运行规律的把握以及人们认识它们的思维方法。这构成了古代人们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观念。

《易传》认为自然界的根源是阴阳二气,自然万物都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产生的,即《易传》所言“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咸·彖》说:“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交感以相与。”在自然界中阴阳二气的具体表现就是天地。“天地感而万物化生。”二气的“交感”,就是天地的“交感”,万物都是从天地“交感”化生出来的。“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传·系辞下》)就像男女配合生出子女一样,天地配合生出万物。

在化生万物中,《易传》认识到天与地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系辞》曰:“乾知大始,坤作成物。”意谓乾所主管的是创始,坤所主管的是完成。《文言》道:“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坤道柔顺,保持容纳的主体意识,才会载物;乾道刚健,形成积极的主体精神,才会引领。换言之,地道顺承天道以行动,天道引领地道以载物,二者是互相补充和成就的关系。

《易传》还将世界演化与人类历史关联起来,从世界观来谈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系辞下》)这段话表达的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是自庖牺氏观察天地运行和鸟兽之文开始,其成果就是八卦始作。

可见,中国哲学最显著的思维就是天人合一,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厚德载物,能够深刻揭示古人的哲学智慧。

柳康:在《周易》中,从卦序上来讲,乾卦在前,坤卦在后。从某种意义上讲,坤卦就是一个“在先的在后者”。这种讲法的学理依据恰恰来自于《周易》中乾坤两卦之间的互动关系。换个角度来说,积极进取的乾卦要以含蓄保守的坤卦为其前提。这并不是矛盾或者变戏法,而是体现了事物之间复杂的关联性。

《周易》中的“坤卦”虽然单独成象,但如果离开与“乾卦”相对照的话,那么,它最本真的意义就会流失不在。具体而言,一旦离开乾卦所奠基的开拓进取的意义,“坤卦”的厚德载物便会悬空,很难落到实处。

进一步而言,厚德载物是对自强不息的补充和限制。补充在于,一味地进取而不知其所止,就有如一架力量十分雄厚、但缺乏方向指引的机器。一旦失去方向或者走上错误的路径,速度越快,则偏离越多,危害也越大。在这种意义上,厚德载物起到了限制、引导和包容的作用。

2、向上抽穗拔节的力量,与向下深耕扎根的力量相辅相成

王学斌:“厚德载物”之内核,自是“德”字。“德”字会意,在甲骨文中表示道路,亦表示行动。是故“德”字本义是目视不偏,行动端正。在端正的行为基础上,不以个人得失为主,胸怀宽广,重公轻私,谓之厚德。

用厚德的品行理性地对待客观环境中的人和事物,谓之载物。因而老子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自古以来,“厚德载物”一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珍贵精神财富,是国人对社会和自然的特质认识,是对中国人文精神的扬播,是一种至道大德。

法帅:人类社会的礼义秩序取法于天地之道。天地的相互作用化生万物,《易传》称之为“天地之大德曰生”。君子取法天地之道,就应该培养这种生生之德,即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这两种德行的统一体。君子自强不息才能引领厚德载物,而厚德载物才能真正实现自强不息。天地的生生之德,是通过乾道引领和坤道完成而实现的对立统一的存在。

因此,取法天地之道的厚德载物精神构成中国哲人的思想基础。

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及“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等,就是对这种德行的阐发和总结。《道德经》讲的“上善若水”,墨子提出的“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以及孟子讲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表达出的德行莫不与厚德载物一致。北宋张载将其阐释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西铭》),程颢、王阳明则进一步凝练提升为“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他们都是对厚德载物思想的传承和弘扬。

柳康:厚德才能载物,薄德则会失物。唯有厚其德,载物才可能。这就像一个容器一样,我们既要通过不断地锤炼,不断地使得自身坚挺、坚硬,而且也要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容量。所能与所容需要相配。在中国的文化中,我们并不完全是悬空论道,而是秉持收敛的德性、把实力包含在礼仪之下。在这种意义上,我们需要参照他者的眼睛寻找自己的恰切定位,戒骄戒躁;在与他者的切磋中支撑起自己。这也解释了德国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亲缘性,更解释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原因。

如前所述,乾坤两卦相辅相成,这就好比向上抽穗拔节的力量始终与向下深耕扎根的力量相辅相成,庄稼才能长得好一个道理。因此,乾卦所呈现的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精神与坤卦所主张的厚德载物、不与人相争的气质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因为,对立关系意味着此消彼长、此强彼弱、此起彼伏,而一体两面的关系则是相互成就、相互支撑、相互扶持的关系。乾坤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

3、中国之“德”在新时代的语境中永葆青春

王学斌:在新时代“厚德载物”之发扬光大,必须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现深刻融通、深相结合。这关乎蕴含优秀中国传统精神要素的文化基因,如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永葆青春,适应现实战略的需要,更关乎“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之重任。

法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结合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别是厚德载物精神,其哲学基础来自于古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易经》上所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整个世界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存在,这不仅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观念,也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理念。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可以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相结合。

这与西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有着根本区别的。西方的辩证法,在两极之间寻求某些通道,本意为求适应世界的一体,无奈却更加强了世界的两分。

结果产生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国际社会的零和思维、霸权秩序,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对立。

在中国,则相信宇宙本系一体,两分只是认识的一种方便法门,一个剖析手段和中间过程,即,将事物包含的不同因素和变化可能推至极端,极而言之以显同中之异,并反证着事物本为合异之同。

结果形成的是系统和谐思维,追求的是厚德载物和平共处的政治秩序,即人类命运共同体。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系统的综合的辩证的圆融的,必将克服西方思维中的片面孤立对立紧张倾向,对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促进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柳康: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2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引用了《周易》中的坤卦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以此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所具有的宽广胸怀。在前不久召开的党的二十大上,报告中的一些内容体现出了“厚其德”的要求,凸显出了党的二十大报告自身是在自觉做出“两个结合”的表率。其中的一点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自我革命理论。在不断地自我革命的基础上,“厚德载物”才不至于沦为空洞的语词。自我革命理论内容丰富,而反腐败则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反腐败是自我净化的根本举措,体现为除毒瘤、排病毒、去杂质,把住了自我净化这个起点,就把住了自我革命成功的关键。”自我革命体现的是筑牢地基的工作,这种工作体现了“承载者”本身的努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体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其中所蕴含的“厚德载物”精神。在外交上,我们秉持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因此,在多元文化共同交流的基础上,我们坚持不定于一尊,也不会称霸。独阳不长、孤阴不生。在万物互联互通的意义上,使得众生的心灵有所依托、有所安慰。只有在世界各国人民和谐地互相依存的基础之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可能的。

我们看到,在“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大行其道的当下,“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它们挑战着各国政府、各国人民最深层的智慧。只有当世界各国不侵略他国,同样,当世界各国都能够秉承“厚德载物”所彰显的包容与和合的态度时,我们相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倡议将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在这种共识之下,我们才有可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最终达到“天下大同”。

王学斌:诚哉斯言,在深入研读与汲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精髓之同时,我们当积极提炼厚德载物的精髓,用于培养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良好的道德人格,助益他们实现个体的自我完善,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实现。面向未来,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也需要善于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德”之资源,进一步丰富国人的精神世界,升华其精神层次,实现其全面发展。循序渐进后,中国之“德”便愈益在日常生产与生活中化于科学真理当中,而科学真理亦愈益在升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时融入个体脑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