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累计投入4000多亿元,全方位促进乡村教育发展
见证新时代 | 有学上更要上好学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斯英
制图:李芸
刚刚结束的暑期,在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当地师生又见到了熟悉的“中山绿”。利用暑假,来自中山大学的师生团队为凤庆县山区的鲁史中学带来了丰富的科普和文化活动。
从2013年启动定点帮扶工作以来,中山大学结合当地所需,集结优势资源支援凤庆,学校研究生支教团在当地接力支教8年。在中山大学的帮扶下,该县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2022年一本上线人数351人,同比增加102人,中考540分以上人数占临沧市人数40%以上。
在高原之上,在深山之中,教育就是锄头,斩断贫穷的根脉,撒播希望的种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发展乡村教育,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把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搞好,防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切实加大对乡村、山区、边远地区的教育投入,全方位促进乡村教育发展。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我国农村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脱贫地区教育水平得到了历史性的提高,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明显缩小。
“您好!您是兰兰的父亲吧?我们来接您的孩子回家上学。”2019年6月,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工作组成员跨越3400公里,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根据定位找到了辍学儿童兰兰父母务工的工厂。兰兰的父母既惊讶又感动,兰兰却说不愿再上学。
其实,兰兰并非不想回乡读书,只是不想因上学给家庭增添负担。工作组成员向兰兰和其父母耐心细致地解释义务教育法、国家资助等政策,当兰兰明白上学不会给父母增加负担后,终于答应回乡重返校园。
凉山州因其历史、地理环境以及贫困等因素影响,适龄儿童失学辍学问题非常突出。为了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该州于2018年启动失学辍学问题全覆盖调查,出台控辍保学工作方案,采用户籍和学籍比对、移位点名等措施,共计让6万余名辍学学生重返校园。
2012至2021年,全国小学净入学率从99.85%提高到99.9%以上,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始终保持在10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学生辍学实现动态清零,长期存在的辍学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有学上”更要“上好学”。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巴铃镇塘房小学,是一所距镇政府驻地13公里、距县城30公里地处偏远的村级小学。曾几何时,这所学校几乎一无所有,被当地村民称为“石旮旯里的塘房小学”。如今,这里发生了巨变——学生从75人发展到555人,教职工从3人发展到42人,校舍从392平方米增加到6000余平方米,校园面积由2000平方米增加到近30000平方米。
近年来,我国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从3.7平方米增至5平方米,生均体育运动场占地面积从7.3平方米增至8.2平方米,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从727元增至2285元,互联网接入率由25%提升到近100%。大量优质师资通过“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退休支教等多种渠道补充到中西部农村,乡村教育教学质量显著上升。
乡村教育的蝶变,靠的是从中央到地方全面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的决心。2012年起,我国连续九年做到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不低于4%”。十年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4000多亿元,带动地方投入超过1万亿元,着力解决“乡村弱、城镇挤”等突出问题,缩小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重大项目得以实现。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十年间,我国义务教育已从基本均衡转向优质均衡,优质教育资源正从城市走入乡间,区域差距、城乡差距不断缩小。越来越多的孩子正在通过读书走出大山,走向希望,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不断注入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