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湖之治到流域之治再到全域联治 洱海重现“人在花中游”

发布时间:2022-08-20 07:37:52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沈东方

图为洱海新貌。杨继培 摄

八月的洱海迎来旅游旺季。沿着洱海生态廊道行走,成片的海菜花在水面上竞相开放,阳光照射下晶莹剔透的花朵如同满天繁星散落湖中,众多游客驻足观赏。岸边的一群“长枪短炮”中,也有杨继培举着相机的身影。

“海菜花在沿湖均有分布,其中,葶溟溪入湖河口湿地附近较为集中。清晨日出前花是紧闭着的,日落后花又闭合,因此晴朗的白天是最好的拍摄时间。”谈起海菜花的分布和习性,大理州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杨继培如数家珍。作为一个在洱海边长大的摄影师,他已坚持拍摄二十多年洱海之景。

海菜花被称为“水质监测员”,对生长环境水质要求极高,一旦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恶化便会绝迹。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流域经济发展、人口聚集和生产生活方式变化,洱海一度因水质下降而暴发蓝藻,海菜花铺满湖面的情景就此停留在了杨继培的记忆里。直到两三年前,他终于再次在洱海觅得海菜花,而如今,记忆里的繁盛画面在湖面重现。

转机发生在2015年。当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洱海边考察时强调“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系统化的洱海治理随即铺开蓝图。大理州把洱海保护治理范围,从252平方公里的湖区扩大到2565平方公里的整个流域,推进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

流域“两违”整治、村镇“两污”治理、截污治污工程提速等“七大行动”,环湖截污、生态搬迁、矿山整治等“八大攻坚战”接连打响。大理州纪委监委把洱海保护治理作为政治监督的重点,结合每年洱海保护治理工作重点,围绕环湖生态修复及海东停建处置、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流域转型发展等重点工作,采取专项检查与日常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主体责任、监管责任、监督责任一体落实。

2021年以来,该州纪委监委共开展洱海保护、“湖泊革命”监督检查824次,发现问题745个,问责追责44人,先后查处了大理旅游度假区环保建设局原副局长在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实施过程中收受贿赂、原下关镇财政所原副所长侵吞西洱河治理项目资金等问题,以严格监督执纪助力铁腕治污、依法治湖。

书写着“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大青石伫立在洱海边,洱海水一年比一年清澈。随着水质持续稳定改善,海菜花、苦草、狐尾草等洱海原有的水生植物面积都在逐渐增加,形成了稳定的水生植被群落。

闲暇之余,杨继培喜欢沿着生态廊道散步,感受洱海之美。洱海生态廊道全长129公里,在人与湖之间划出了一条物理隔离的界线,并且将沿岸各具特色的白族传统村落连接在一起,串起洱海的山水乡愁。

作为洱海保护治理的重要项目,洱海生态廊道涵盖790多公顷的生态修复和湿地建设。为防范治理重点不突出、形式主义等问题,大理州纪检监察机关今年以来共深入环湖一线开展监督检查162次,就施工现场不规范、水体感观差和上游沟渠来水不明等发现问题,督促参建各方对照生态廊道项目建设运营管理要求开展自检自查并限期整改。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从污水直排洱海到筑起绿色防线,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再到“全域联治”,阵痛过后,洱海迎来新生。2020至2021年,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洱海水质评价结果连续两年为“优”;2022年上半年,大理州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695.72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42.38亿元。

拍了二十多年洱海,杨继培还是记录不完洱海的美。随着秋季来临,水中荡漾的海菜花将慢慢凋谢,迎来花期的结束。不过,他并不担心海菜花就此绝迹,“明年我们一定会再见,到时海菜花会开得更多、更盛、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