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关注 | 和衷共济向未来

发布时间:2022-04-22 08:10:04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博鳌亚洲论坛奏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强音

和衷共济向未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薛鹏  自海南博鳌报道

图为4月20日,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缩小‘免疫鸿沟’,共享健康福祉”分论坛现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碧海连天阔,琼崖处处春。4月21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在海南博鳌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以视频方式发表题为《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的主旨演讲强调,困难和挑战进一步告诉我们,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各国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五次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为亚洲发展贡献“中国方案”,给世界发展注入“中国信心”。

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给人类提出了必须严肃对待的挑战。人类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任何艰难曲折都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

中国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1亿剂疫苗,多种举措弥合“免疫鸿沟”,共同守护人类生命健康

4月20日下午4点多,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一层东屿厅B场不时传出阵阵掌声,一场主题为“缩小‘免疫鸿沟’,共享健康福祉”的分论坛正在这里进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等多位嘉宾代表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交流。

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前提,在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危机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彻底战胜新冠肺炎疫情还需付出艰苦努力。各国要相互支持,加强防疫措施协调,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形成应对疫情的强大国际合力。

在分论坛讨论中,“团结合作”正是嘉宾代表提到的高频词之一。高福在主持讨论时指出,世界不应该是个孤岛,没有人应该独立完成缩小“免疫鸿沟”这个问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药协会会长王辰表示,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团结是面对疫情最强大的武器;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秘书长乔帕甘指出,全球“免疫鸿沟”的存在是准确无疑的,需要我们改变这样的现状,在每个人都没有安全之前,就没有一个人是真正安全的。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确定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目前,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超5亿,死亡病例逾620万;我国感染人数、发病人数、重症人数和死亡人数都保持在较低水平。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国际社会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国际舞台上深入阐述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意义,提出一系列重大倡议和举措,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理念。中国已经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1亿剂疫苗。无论是对外提供疫苗还是海外生产疫苗,中国都言必信、行必果。中国将继续向非洲、东盟分别援助6亿剂、1.5亿剂疫苗,为弥合“免疫鸿沟”作出积极努力。

出席分论坛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邓波清介绍,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政府累计向世界各国(地区)提供了42亿件防护服、84亿份检测试剂、3720亿只口罩,涉及153个国家(地区)和15个国际组织,还向34个国家派出了37支医疗队,开展各种形式的抗疫视频连线、经验介绍、技术指导近千次,向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提供了1亿美元的援助。

“从中国对外援助来看,主要还是通过双边渠道。”邓波清指出,中国的援助不是“撒胡椒面儿”,首先是满足受援国的急需,此外在援助的过程中也不是简单的“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既根据需要及时提供疫苗,而且在疫苗接种、疫苗技术转移,甚至包括疫苗研发生产方面也开展合作。

在乔帕甘看来,在确保疫苗的可及性和平等性方面,中国政府给予了大量支持,向全球支援了很多疫苗,作出了极大贡献。“中国向周边国家(缅甸、柬埔寨等)提供了大量疫苗,这些医疗资源能帮助其他国家改善代际差距。在巴基斯坦,我们也看到中国国药集团提供了疫苗,很多在巴基斯坦居住的难民也得以接种疫苗。”乔帕甘说。

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动能

“初步核算,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2701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比2021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3%。”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前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主要宏观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工农业生产总体稳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7%,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5.6%。外贸外资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凸显了中国为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复苏作出的积极贡献。外资企业纷纷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投下信任票。

当前,尽管世界经济已经从疫情导致的衰退中走了出来,但复苏态势很不均衡,再加上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的影响,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大贸易国和主要外资流入国,中国经济表现全球瞩目,中国经贸政策走向牵动世界。

在年会开幕式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发表演讲表示,今年的主题“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十分契合当前的情况。如今,全球经济界和各国决策者都面临着巨大挑战,世界经济接连遭受冲击,危机此起彼伏。

格奥尔基耶娃表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避免经济出现下滑并实现今年各项目标,对于推动世界经济复苏至关重要。“中国在统筹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成效显著,成为疫情后世界经济复苏以及亚洲经济一体化的中坚力量。”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说。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全球最大的自贸区正式启航。与会嘉宾代表认为,随着RCEP正式生效,无论是经济复苏还是制度建设,亚太地区都为全世界提供了新动力。

“RCEP占全球GDP以及人口的30%,市场体量非常大,对于RCEP各成员国都是巨大机遇。”博鳌亚洲论坛理事、新加坡前副总理黄根成说,从政治经济的角度来说,RCEP让区域和成员国之间有更好的合作和贸易,为投资、出口、就业以及改善人民生活都带来了机遇。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海南省常务副省长沈丹阳在发言中表示,过去三十年内,亚太地区一直发挥着世界经济增长领头羊的作用,在亚太区域合作过程中,开放促发展、互利促共赢的理念至关重要。“在亚太合作过程中,中国一直秉持互利才能共赢的理念。中国的开放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亚太地区注入了活力,进而带动全球经济的增长。”

“遇山一起爬,遇沟一起跨”、“甘蔗同穴生,香茅成丛长”。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动能,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

全球安全倡议是中国提供的又一国际公共产品,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安全领域的生动实践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特聘院士马凯硕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时指出,未来十年亚太地区将经历最大的地缘政治考验,各国需要紧紧联系在一起,避免地区被外力分离。

当前,世界既不太平也不安宁,地区安全热点此起彼伏,欧洲安全问题再次牵动全球目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威胁上升,和平赤字、安全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人类社会面临的安全挑战和问题单似乎越来越长,越来越棘手。事实一再证明,冷战思维只会破坏全球和平框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只会危害世界和平,集团对抗只会加剧21世纪安全挑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从全人类前途命运出发,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这是中国提供的又一国际公共产品,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安全领域的生动实践。

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六个坚持”,即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摒弃冷战思维,反对单边主义,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不能搞双重标准,反对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

“全球安全倡议强调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明确了维护和实现全球安全的核心理念、根本遵循、重要原则、长远目标和可行思路,既展现顶层设计的宏观思维,又包含解决实际问题的微观视角,既是奔着解决人类安全的现实问题去的,也是为了谋求世界和平的长久之道,必将为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改革、破解人类安全困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理念指引。”4月21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

碳达峰碳中和、合作抗击疫情、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担当作为作出表率,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4月20日晚,“实现碳中和:政府在行动”分论坛举行,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周小川等嘉宾代表就碳达峰、碳中和议题展开讨论。周小川认为,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全国统一碳市场,接下来需要优化碳市场激励机制,优化机制的方向应该从现货走向远期市场,激励机制在中长期的目标主要是引导投资,通过引导资金投入找到新技术、设备、工艺。

“地球是个大家庭,人类是个共同体,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人类要合作应对。”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庄严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从弥合“免疫鸿沟”时的“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相结合,到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双碳”目标,再到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一系列的实践生动证明,中国始终积极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始终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带头讲平等、讲合作、讲诚信、讲法治,展现大国的样子。

当今世界,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要穿越惊涛骇浪、驶向光明未来,必须同舟共济,企图把谁扔下大海都是不可接受的。任何单边主义、极端利己主义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脱钩、断供、极限施压的行径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搞“小圈子”、以意识形态划线挑动对立对抗也都是根本行不通的。

“不论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意志都不会动摇。”在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中国将全面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一系列扩大开放的新举措,向各国发出携手前行的真诚邀请,充分彰显了中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展现出中国始终以务实行动为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作出了不懈努力和应有的贡献。

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时代背景下,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成功举办,并吸引了包括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线下代表,近400名线上代表等出席,这充分证明:只要我们携手同心、行而不辍,就一定能汇聚起合作共赢的伟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迎来人类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