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真理伟力

发布时间:2022-03-17 07:59:15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真理伟力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志勇

近日,济(南)郑(州)高铁正式开始联调联试。图为综合检测列车行驶在济郑高铁濮阳至郑州段区段。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2022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新的时代方位,观大势、谋全局、明方向,回顾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首次鲜明提出“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论断,阐述我国发展仍具有的战略性的“五个有利条件”,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我们为什么成功、未来我们怎样继续成功的中国密码。

“必由之路”,就是胜利之路;“有利条件”,就是发展优势。科学的思想理论,总能够指引人们廓清思想迷雾、认清光明前途,具有改变历史的思想伟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进行了系统概括。

思想之光点亮复兴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22年1月11日,北京西郊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的“开年第一课”。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习近平总书记以宏阔的历史视野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

理论的先进是最大的先进性,理论的主动是最大的主动性。

2015年2月14日一早,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正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瞻仰党的七大会址。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极大地加速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

置身当年会场,倾听历史启迪,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触:“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为人间带回真理的火种,但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启了真理之书的扉页。回望百年,中国共产党“顶”马克思主义之“天”、“立”中国国情之“地”,以生生不息的真理火种、与时俱进的创新理论,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庄严地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体现了党在政治上理论上的高度成熟、高度自信。

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郑重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全社会共同意愿。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伟大时代中应运而生,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的科学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廓清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上的迷雾,彰显了我们党清醒的历史自觉和坚定的政治自信;“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深化了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迈入更高境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现代化的全新选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建设美好世界的人间正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出巨大的真理伟力和实践伟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不停滞。

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用“十个明确”进一步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系统概括,指出“这些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既立足现实的中国,又植根历史的中国,更指引未来的中国。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关键跨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同火炬,指引、照耀着民族复兴的壮阔航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跃升

沐浴着春天的阳光,开通不久的赣深高速铁路上,一列列火车飞驰而过;“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贵州、宁夏、甘肃等西部地区将构建数字时代“经济新版图”;全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首次迎来细嘴鸥这群“新客人”,长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今日中国,无数时代风景线,勾勒出民族复兴的壮美图景,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习近平总书记说。

2021年3月22日傍晚,武夷山九曲溪畔,正在福建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朱熹园。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园内墙上,朱熹民本思想的经典论述,让习近平总书记驻足凝视。

“我到山东考察时专门去看了孔府孔庙,到武夷山也专门来看一看朱熹。”品读传承千年的文化精粹,习近平总书记意味深长地说,“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以深厚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文化自觉,从五千年璀璨文明中汲取理论创新的精神滋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深邃思考。

从创造性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到鲜明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再到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本质规律,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阶段——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载入党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

中国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中华民族完成了彻底摆脱贫困的奇迹一跃,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诗经》中“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千古吟唱,在社会主义中国超越梦想、成为现实。

成功举办冬奥会、进博会等大型国际盛会,与147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承诺以全球最短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跨越,“中国之治”展现出令世界惊叹的能力和效率。

仰望星空,嫦娥“奔月”、北斗组网、天问“落火”、羲和“探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俯瞰大地,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成为亮丽的国家名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进一步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图景

山西省汾西县僧念镇段村村民蔡文明,2022年春节前夕迎来了前来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

餐桌上是香喷喷的红烧肉、酥肉、丸子,锅里正炖着热气腾腾的羊肉……向习近平总书记说起脱贫后的变化,蔡文明感叹:“我们赶上了好时代,都是托共产党的福、托总书记的福。”

“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就是要让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一年比一年过得好。”习近平总书记说。

从摆脱贫困,到全面小康,再到迈向共同富裕,共产党人为民初心恒久不变,中国现代化之路充满希望。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

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我国国情的科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进一步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图景。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我国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超114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比重预计超过18%,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5%左右;人均GDP突破8万元,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近1亿人全部脱贫,2021年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5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0.8%;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1%,快于人均GDP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义务教育入学率接近100%;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10亿人。

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2021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17个,总流通72898万人次;文化馆3317个。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逾11.9万亿元。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国土绿化行动大规模开展,我国森林覆盖率已达23.04%,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连续多年保持“双增长”。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禁止进口“洋垃圾”。空气更清新,水质更清洁,山川更清丽。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不断贡献智慧力量、展现大国担当。中国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0亿剂新冠疫苗;每年从国外进口商品和服务约2.5万亿美元;“一带一路”建设8年来,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10万亿美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指导实践、推动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真理力量和独特思想魅力。一个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古老文明阔步迈向现代化,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指引开辟了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境界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

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成功实践,精辟概括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规律性认识。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领导社会革命的党,更是一个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的党。从革命战争年代起,我们就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进入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我们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要求。

非凡之事业,非凡之担当。

“打铁还需自身硬。”2012年11月15日,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中外记者见面,话语朴实却字字千钧,“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言出必行。从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到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从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改进作风到构建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从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到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到着力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夜,在延安的窑洞里,面对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率之问”,毛泽东同志给出了第一个答案,那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提到“窑洞对”,神情坚定、话语铿锵——“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

“两个答案”目标一致、内在统一,跨越了一个政党从弱小到强大、从九死一生到蓬勃兴盛的漫漫岁月长河。从探寻党和人民的关系,到将目光同时放到党的自身、反求诸己,一脉相承的,是走好“赶考”之路的清醒坚定,是走得再远都不会忘记的初心使命和历史自信。

使命催人奋发。距离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有13年;距离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还有28年。

思想引领前行。继续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主心骨、定盘星,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