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观察丨点燃奥运之梦 传递精神火种

发布时间:2022-02-04 07:19:41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侯颗  黄秋霞  文子玉

2月2日上午,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接力启动仪式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举行。图为景海鹏与叶培建进行火炬交接。 侯颗  摄

2月2日,农历大年初二,来自古希腊赫拉神庙的火种在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点燃火炬,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接力开启,“双奥之城”迎来奥林匹克运动新篇章。

2日至4日,约1200名火炬手将把象征光明、团结、和平、友谊的奥林匹克火种传递在中华大地上,这不仅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接力,也是一次饱含人文情怀的动人演绎。

一代代中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为奥林匹克精神作出生动注脚

上午9时许,第一棒火炬手、老一代冰雪运动员罗致焕高擎“飞扬”火炬,目光坚定、步履稳健地迈向前方。“自己的冬奥梦圆了。”火炬传递结束后,这位八旬老人在火炬上留下深情一吻。

1963年,第57届世界男子速滑锦标赛,缺乏专业训练,靠野外滑冰、骑自行车保持竞技状态的罗致焕,以破世界纪录的成绩斩获男子1500米金牌,成为中国首位速滑世界冠军,也助力亚洲冰雪运动实现突破。2019年,在速度滑冰世界杯第三站男子1500米比赛上,中国运动员宁忠岩凭借1分44秒918的成绩夺得金牌,中国选手在该项目展现实力、再度夺魁。“这个成绩可了不得!”看到中国新生代力量成长起来,罗致焕特别欣慰。

当日傍晚,在“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简称首钢园区)火炬传递点位,第57棒火炬手、游泳名将张雨霏露出标志性的甜美微笑。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这位泳坛小花以2枚金牌、2枚银牌的成绩,创造了中国国家游泳队在单届奥运会上获奖牌数量的历史。耀眼成绩背后,离不开她百折不挠的拼搏和日复一日的训练。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张雨霏战胜先天性脊柱侧弯疾病对运动状态的影响,最终成为泳坛奇迹。

从夏奥赛场到冬奥舞台,一代代中国体育健儿与奥林匹克同行,薪火相传、顽强拼搏、力创佳绩,写下一页页华彩篇章,为奥林匹克精神作出生动注脚,也激发了中国民众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情。

作为前辈,罗致焕对中国冬奥健儿这样期许:努力干、拼搏干。

中国梦与奥运梦在冰雪中交汇,奥运之火激励人们追逐精神之光奋力前行

在火炬手手中传递的奥运火种点燃的不仅是奥运激情,更是跨越时空带给人们信心、温暖和希望的精神力量。

从航天员景海鹏手中接过冬奥之火,今年77岁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深有感触,“一棒接一棒,不仅是奥运接力,也是我们薪火相传的航天精神。”叶培建说,奥运会把人类敢于奋斗的精神一代一代传递下去,这和中国航天勇往直前的精神内涵是一脉相承的。“要把我们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好,从航天大国变成航天强国,就要像火炬手一样不断前进。”

从资源二号到嫦娥工程,从“嫦娥奔月”到“逐梦火星”,自1968年从事空间技术研究以来,叶培建亲身参与了我国卫星研制、遥感观测、月球与深空探测的发展研究,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他颁发了“人民科学家”奖章。

“担任冬奥会火炬手,可能终身就这么一次机会。”叶培建说,自己代表航天人被选中,说明我国航天事业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认可。这一棒,要跑出航天人不畏艰苦、走向更高更远的精神。“我们从月亮走到火星,将来还要走到木星,走到更远的地方去,这是我们航天人的追求和向往,也是一种火炬手的精神,面对困难就要迎难而上、越挫越勇。”

火种,是光明和力量,也是团结和友谊。2021年,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加入了“更团结”一词,作为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第一次如期举办的全球性综合体育盛会,北京冬奥会让“更团结”的奥运精神大放光芒,“一起向未来”的背后承载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希冀。

同样担任火炬手的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认为,抗疫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也有相通之处,二者都离不开活力、责任、奉献。“奥林匹克精神激励我们提高身体素质,追求更好、更高质量的生活,抗疫精神也是如此,我们坚持人民至上,挽救更多人的生命,让人们拥有更美好的生活,这一点是共通的。”张伯礼表示,“疫情下,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将为人类团结战胜疫情带来希望。”

点燃的是每一个“不平凡的普通人”的昂扬斗志和美好向往

北京冬奥会火炬手由约1200名“不平凡的普通人”组成。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大多在本系统、本领域取得杰出成绩或作出突出贡献,具有广泛代表性。他们普通,是因为大部分扎根于生产和工作一线;他们不凡,是因为在时代的浪潮里,他们用汗水和智慧将奇迹厚植于奋斗和奉献中。

在首钢园区火炬传递现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高举火炬、步伐铿锵,身旁不远处,就是由他参与、设计的世界上首个永久性单板大跳台“雪飞天”。作为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首钢滑雪大跳台设计总负责人,张利见证了竞赛场馆“雪如意”和“雪飞天”的诞生。

完成火炬交接后,张利难掩兴奋,“火炬接力的背后是一种共享、开放理念的传递。北京冬奥会之所以能如期举办,离不开大家的群策群力。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几千年历程中,很大程度上也依赖这种互信互助的精神。”

正如张利所言,北京冬奥会是一次全民参与、共享的盛会。来自各行各业的火炬手在齐心协力点燃奥运激情的同时,也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创造美好生活的乐观态度传递给更多人。

“火炬被点燃的刹那,我的斗志也被点燃,更加坚定了自己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决心和信心。”首钢园区内,在航天生产一线的数控铣工岗位坚守30年的韩利萍话语间充满力量。

“当我看到选拔的火炬手一半多来自基层时,倍感荣幸。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奋战在航天生产一线的职工们。”韩利萍表示,火炬传递出的超越极限、挑战自我的精神和工匠精神高度契合。在对产品质量要求极高的航天生产上,30年来,韩利萍坚持挑战自己,不断刷新在航天产品生产质量、效率上的高度。

在火炬手的名单里,这样的杰出代表还有很多。在雪域高原戍边20多年,先后上千次带队组织巡逻执勤,80多次参加边境管控行动,23次带领执勤分队出色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祁发宝;连续抗疫226天,往返行程1.5万公里,被网友誉为“重症八仙”之一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每一个名字背后,都谱写着不平凡的故事,他们是千千万万个自强不息中国人的优秀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