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期全省纪检监察特色文化走廊巡礼之三:清风大理

发布时间:2022-05-25 17:15:38   来源:大理州纪委监委

5月5日,由省纪委监委主办、大理州纪委监委承办的主题为“清风习习·感恩奋进”的第十期云南省纪检监察特色文化走廊开展。展览设置了“乡愁大理”“红色大理”“清风大理”“奋进大理”4个篇章,以书法、美术、摄影和音频、视频为载体,展出作品490多件,多层次、多角度展示了大理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发展成果和全面从严治党、廉洁文化建设历程,生动展现了“清廉云南”建设行动的大理实践。现将4个篇章连载刊发,敬请关注。

本期刊载第三篇章“清风大理”部分作品,展现了大理州把廉洁文化建设与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展现“立德、立信、立行”的思想内蕴,让廉洁入脑,让正气入心,让清风入怀,营造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竹因有节自梳理,梅为无惧能笑寒。此幅国画作品《云岭春风》,取“岁寒三友”之竹梅寄意。

从古到今,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廉洁从“家”出发,家风、家训、家教对一个人的培养和塑造至关重要。

写在照壁上的家训家风家教

这堵“清白传家”照壁就体现了杨姓人家的家风文化。

杨姓照壁上题写的“清白传家”,源于东汉杨震的故事。杨震调任途中,经过昌邑,县令王密深夜怀金十斤相赠,杨震不肯接受。王密说:“收了吧,夜里无人知道的!”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无人知?”王密惭愧地离去。这就是杨震名扬中外的“四知”故事。

因此,大理的杨姓人家以“清白传家”作为家风家训,也借此表达洁身自好的传统美德。

正如杨姓人家的“清白传家”家风,走进大理大大小小的村庄,都能看到民居展现出的文化标识,蕴含着丰富独特的家风文化。通过照壁上的家风题字,就能知晓这户人家的姓氏。例如:“瑞雪三槐”为王姓家风,“百忍家风”为张姓家风,“琴鹤家声”为赵姓家风,“青莲遗风”为李姓家风等,这些“家风”大多源自意义深远的历史典故,被大理先民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对后人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大理在历史上文化发达、学风浓厚,科甲鼎盛、人才辈出,许多先贤名人德行端正、忠良正直,为大理的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浑厚绵延的“营养”。因撰写《攻心联》辉耀古今的赵藩便是大理清廉德操熠古烁今的历史名人之一。

赵藩,大理剑川人,白族。是清末民初云南著名学者、诗人。他撰写的《攻心联》悬挂在成都武侯祠。如今,再赏析《攻心联》,对我们做好纪检监察工作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清廉云南”建设大理行动

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作出“大力推进清廉建设”重要部署后,大理州纪检监察机关按省纪委监委“清廉云南”建设行动工作安排部署统筹推动,全州各级各部门以清廉单元建设为抓手,以点带面,形成全社会崇廉尚洁的良好风气。

大理洱海生态廊道水清、岸绿、滩净,吸引着各地游客。洱海清,大理兴。大理州纪检监察机关项目化推进洱海保护治理监督执纪工作,促进形成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洱海案例”和“洱海经验”。

翰墨激浊流,妙笔扬清风。本篇章展示以梅、兰、竹、菊、荷、松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和“廉”味浓郁的诗词歌赋书法作品,每一件作品一勾一勒藏廉意,一晕一染透清风,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融合,让崇廉尚洁如春风化雨般深入人心。

国画《五德图》

中国古代称鸡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故称“五德”图。

国画《香远溢清》

版画《荷趣红蜻蜓》

国画《青松正气》

隶书包拯《书端州郡斋壁》

此幅书法作品为宋代包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主要体现包拯为官不屈不挠、一身正气的傲骨和追求。

为有效传播廉洁意识、弘扬廉洁价值、建设廉洁文化,大理州纪委监委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廉政公益广告词1611条。“风清大理 气正白州”“文献名邦承正气 廉洁大理沐清风”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隶书《菜根谭》节录

行书《廉如·洁似联句》

清则流长,廉则行远。该州把“清廉云南”建设行动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和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有效抓手,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断营造了党员干部清正勤勉、营商环境亲清和谐、社会风气清朗向上、文化氛围崇清尚廉、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的清廉环境。(杨自坚  尹熠  || 责任编辑  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