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的脱贫攻坚故事

发布时间:2021-07-02 16:51:35   来源:云南省纪委监委

作为一名驻村队员,我有幸亲身参与了脱贫攻坚,先后三次驻村工作,所在的3个县是去年云南省最后摘帽的9个国家级贫困县中的3个,所以对于贫困、对于脱贫,我有着特殊的感受。

九十年代初的福贡,怒江险峻的地理环境把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与致富的愿景隔得很远很远。当时,有些家里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小孩子没见过汽车,每一次都呆呆地望着经过的“铁疙瘩”;还有那江上的溜索,奔腾的江水如野马搬穿行于峡谷之中,溜索时,缆绳与铁链摩擦发出的电光火花令人心惊胆颤……这是我对贫困最初的印象,正是从那时起,“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的信条慢慢在我心中生根。

13年后,我研究生毕业,来到了泸沽湖边的宁蒗,美丽清澈的湖水让人陶醉,但贫困依然是当地人的梦魇,战河乡松树河村委会的一位大叔,是个老实巴交的烟农,黝黑的皮肤,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手掌一层厚厚的老茧,手指被烟叶浸得焦黑。听他讲,从寨子的烤房到烟站要走上一天一夜,牵着那匹驼着烟叶的老马,夜里要在山坡上睡一夜。睡觉的时候害怕从山上掉下,就用绳子一头拴着马尾巴,一头捆着自己的腰,夜里山上起雾,他就用家里唯一珍贵的毛毯把烟叶紧紧裹起来,却不知道雾天毛毯吸水,等到烟站打开一看,烟叶全都潮了,无法入库交售。当我看到他拾起受潮的烟叶时,眼里满是悔恨的泪水,因为这点烟款是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贫困让这个强健的汉子无能为力。

来到广南岜夺村,一路上有很多的回忆,汗水浇灌了我们的扶贫之路。刚到村里,感到工作开展特别难。一进村,没有一处像样的路,到处坑坑洼洼,村里大都是破旧的瓦房和土坯房,路中间满是牛屎马粪,臭气熏天;嗜酒如命的醉汉大白天在大马路上酣睡,也有蛮不讲理撒泼的人在吵架;路边令人心疼的残疾小孩,像小动物一般在烂泥堆里玩耍……日子一代代、一天天地就这样过着。

新村林怀文13岁的儿子林双全先天残疾,患有严重的漏斗胸,胸腔畸形已经严重到压迫心脏。如何救治这个孩子是我心里一直放不下的事。通过联系医疗系统的同学,帮忙争取到了昆华医院的绿色通道进行手术。虽然林双全恢复了健康,但手术费又成了“拦路虎”。为了报销林双全的医疗费用,我翻遍了所有医保报销的政策材料,终于在各级政府的关心下,林双全所有的医疗费用都按规定进行了报销。现在林双全好了,变化很大,偶尔还背个箩筐去山上拣点菜,村里的大人和小孩都知道工作队的人帮林双全治好了病,他又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去学校上课了。

有天夜里,林双全抬了一大串香蕉,见到我放下就跑,我知道小孩不善言辞,但内心知道谁对他好。困难面前,共产党员就应该和群众站在一起,为民分忧,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

石洞小组李从能是个老光棍,和年迈的老母亲相依为命,曾经的他说自己什么也不想干。这样的人到底扶不扶得起?怎么扶?犹豫片刻,我做了一个至今都很自豪的决定,由我来做李从能的帮扶人,最难啃的骨头,我们共产党员就应该勇挑重担坚决拿下。

帮扶的过程很艰难,我们从打扫卫生开始,一次两次,慢慢地他也和我们一起收拾起来。基本生活条件改善以后,生产生活才是重点,因为他做过手术,不能从事较重的体力活,在和其他队员、村委会商量后,我们给他安排了一个护林员的公益性岗位。看到我们实实在在的帮扶后,有一天,他主动和我提起想养牛,在随后的日子里,根据政策,向我申请了5000元的补助资金,牛圈建起了,按照国家金融扶贫政策,又申请了5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买了牛。通过这一系列帮扶,李从能改头换面了,石洞村文艺演出,换上一身西装皮鞋的他神采奕奕,我还真没认出来。

去年4月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如何留下不走的工作队》一文,详细介绍了龙地穴村小组干部改选一事,至今我仍记忆犹新。一个出“能人”的汉族大寨,怎么就一盘散沙,什么事都干不成?

“前几届的小组干部私心重、做事推诿,久而久之,村民的心就散了,也只讲自己的得失,对公共事务不管不顾,就连像样的小组会都开不起来。”我们代表党和政府来到这里,这种面貌必须改变。我们首先从群众呼声较多的小组干部改选入手,但一连几天的群众会鸡同鸭讲,每位在场的群众都是自顾自地说自家的困难,有时候群众间说着说着容易激动,就相互谩骂起来。为了维持会场秩序,拍桌子拍得手掌都肿了。我内心也曾想放弃,但既然领导和组织相信我们,群众希望我们帮助他们作出改变,就一定要对得起身上肩负的责任。

经过仔细分析,我将群众分开,胡搅蛮缠的先制止,抱怨几十年前土地分得不好的先安抚,还有投诉原先村组干部的,先开小会交流,抽丝破茧,一点点深入,记不清吵了多少架、开了多少会。经过三次小组会重选,龙地穴终于迎来了新的小组干部。然而,第二天新干部就撂挑子不干了。再次深思熟虑后,我和队员们建议指派两位新的小组干部,并参与小组事务管理,随后,我和新当选的小组干部利用开挖水潭的机会,化解了群众间的矛盾,又积极协调物资,为龙地穴小组进行地面硬化。现在龙地穴的道路拓宽了,群众的心聚拢了,小组的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回头看看,不惧困难、死磕到底的勇气是我们共产党人必须拥有的品质。

如今的岜夺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笔直宽敞的柏油路从县城一直通到村里,水泥路穿过了每家每户的门口;群众住上了安全稳固的水泥房,新建的幼儿园和翻新的小学宽敞明亮;村里卫生室直接升级成了分院,生病的群众直接在家门口就可以住院治疗;新建的农贸市场,一到街天,熙熙攘攘,连周边广西的商贩都来摆摊;产业更是精彩,不仅有甘蔗、烤烟、药材、油茶、青储玉米、水果等传统产业,苗木小镇、林下中草药种植基地、豪峰牛场、油茶基地等项目一一落地建成,家门口就能让务工成为现实。

岜夺村的变化只是脱贫攻坚这场时代浪潮中的一朵浪花,全国千千万万的贫困村摆脱了贫困,无数穷苦的同胞摘掉了贫穷的帽子。作为数百万驻村干部中的一员,能够参加这场伟大的变革,何其自豪,何其骄傲。中国共产党人不负人民,践行初心、勇担使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相信未来,中国大地上必将续写新的篇章,取得更大的成就。(省纪委省监委原驻广南县扶贫工作队队员  办公厅信息督查处  马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