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各户的垃圾处理为什么要收卫生费,我们交的钱用到哪里了?是不是应该公开,给我们老百姓一个交代?”
“经常听你们开会说我们全部脱贫了,是不是脱贫就不管我们了?”
“为什么要把我的低保取消掉?”
……
在近日鲁甸县火德红镇李家山村的一次“党政双询”会上,一连串火药味十足的询问把整个会议推向高潮。
去年以来,鲁甸县纪委监委积极探索实践监督方式,针对长期以来村“两委”不敢亮家丑,党务、政务公开遮遮掩掩、敷衍了事,干群关系矛盾突出,群众诉求答复不及时等突出问题,探索实践基层群众对党务问询、政务质询的“党政双询”制度。通过群众向镇村干部面对面的问询和质询,将话语权和参与渠道交还群众,让群众知道有监督、参与监督,让干部感受到监督、习惯被监督,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大大提升了基层监督治理效能。
在“党政双询”会上,先由群众代表组成的询问团,按规定对该乡镇、村(社区)党员领导干部组成的答复团就关心关注的脱贫攻坚、低保、就学、就医、安全生产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现场提问,答复团当面答复。会上,当场进行群众代表满意度测评;会后,监督组对问询质询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确保得到有效整改落实。该项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共在12个乡镇召开“党政双询”大会82场次,参与党员、群众6643人,现场答复问题1078个,收到意见建议151条,督促整改落实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54件。
“‘党政双询’的本质就是把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交到群众手中,给群众交一本‘明白账’。”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进“党政双询”常态化开展,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事务的积极性,拆除了干群“隔心墙”,推动村级组织工作有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也赢得了群众的充分认可。
为了收集到更多、更全面的情况,该县建立了县、乡、村、组四级收集网络,通过重要事情定点问、干部下访当面问、赶集赶场集中问、举报投诉随机问、镇村干部广泛问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有关脱贫攻坚、惠农惠民政策落实、低保资金发放等情况。每一次“党政双询”会议召开前,充分利用党员会、群众会、院坝会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调动群众和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提前收集整理问题,并动员群众现场随机提问,确保每一次解答的问题都是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
除当面答疑外,进一步做实政务公开也是“党政双询”的重要内容。该县纪委监委明确要求,对征地补偿、拆迁安置、扶贫救灾、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群众关切的信息必须及时公开,做到公开内容不漏项、公开时间不延期、公开监督不乏力。去年,全县公示公开涉及农村低保、残疾人补贴等惠农惠民政策164项,确保了群众对政策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在持续深化“党政双询”工作的实践中,该县逐渐形成了“六个一批”工作机制,组织召开一批群众工作动员会,主动晒出一批党和政府的惠农惠民政策,着力整治一批庸、懒、散干部,限期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实事,严肃查处一批雁过拔毛式基层“微腐败”,积极打造一批风清气正、和谐美好的村庄。部分群众开始对政策有疑惑,经过询问得到答复后有了新的认知,误会和疑惑现场化解,逐渐实现了镇村干部与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目标。
“‘党政双询’既是体察民情零距离、解决问题面对面、服务群众心贴心的有力抓手,更是一种强化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治庸、治懒、治散的有效方式。”该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县纪委监委和各乡镇纪委全程参与答复过程监督,能解决的要求当场解决;对短期内能解决的问题,要求限期解决;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要求做好解释说明,消除群众误解,获得群众理解和认同。
“为答好群众的‘考题’,我在日常工作中更加努力熟悉业务,学习如何跟群众沟通,在能力素质得到进一步锤炼的同时,避免了问询环节出现‘卡带’‘断档’等情况。”面对群众针对性极强又辣味十足的发问,对于党员干部无疑也是检验自身能力、接受群众监督的最好方式。据介绍,“党政双询”开展以来,镇村干部主动学习钻研业务,站在群众的立场思考和处理问题,工作思路更清晰,措施更具体。截至目前,该县已通过深入开展“党政双询”工作,解决了民生问题27个,涉及项目金额485.1万元,群众满意度达98.79%。(高飞 林德军 || 责任编辑 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