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促进监督贯通融合 不断提高监督质效

发布时间:2021-02-20 07:31:03   来源:云南省纪委监委

2021年春节前夕,省纪委监委打破以往对党员、公职人员涉嫌违反社会治安管理秩序问题“处置完毕再通报”的模式,采取公安机关发现移交后“立即核实、马上曝光、再行处理”方式,对此类问题进行集中通报曝光,截至2月20日,已公开通报11期52个问题。11天来,每一期通报都成为省内干部群众当日关注的焦点,春节收假之后,国内很多媒体持续转载并予以肯定解读。

这是一次党内监督与司法监督贯通融合的积极探索。此前,纪检监察机关与公安机关之间没有做到信息及时互通、监督有效互动,导致对党员、公职人员的监督管理滞后,甚至存在“盲区”和“漏洞”。比如,一些党员、公职人员因为酒后驾车、参与赌博等违反社会治安管理秩序问题已经被司法机关处理,但所在单位或支部没有及时掌握情况,直到再次发生其他违规违纪问题被查处后,才得知此人的“陈年旧疾”。此次通过探索党内监督与司法监督如何更好地贯通融合,纪检监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纪检监察机关内设部门与派驻机构、省州(市)两级纪委监委通过互联互动、力量统筹、上下协同的具体实践,在核实身份环节就让涉嫌违纪违法的党员、公职人员所在单位、支部第一时间知晓问题,督促时刻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

这是一次极大提高监督质效的有效探索。以往,公安机关从查获党员、公职人员涉嫌酒后驾车、参与赌博等违反社会治安管理秩序问题,到处理,再到通报,多数情况下,周期较长,没有较好地发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警示震慑一片”的效应。而此次集中通报,公安机关查获后次日就移送纪检监察机关,纪检监察机关经过核实以后,第二天就通报曝光,从查获到通报只有两三天时间,也就是“今天、明天、后天”的事儿,极大缩短了从被查获到被处理之间的“时间差”,在放大警示震慑效应的同时,有效压缩了权力寻租空间。这不仅是对党员、公职人员的监督越来越严,也对执纪执法部门的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是一次提高群众参与度、关注度的有益探索。密集通报曝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受到各界称赞,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新网、澎湃新闻网、今日头条等媒体纷纷转载或报道,新京报旗下微信公众号“政事儿”、上观新闻客户端等微信、微博、客户端亦纷纷转载或报道,众多网民在互动平台上踊跃参与讨论,多为积极、肯定态度。有网友说“做法全国独创!点赞!”,一名网友坦言“云南真棒,敢动真格,必须点赞!”,还有网友认为持续通报曝光形成强大震慑……多家媒体转载或报道,众多网友跟评点评,就是对此事的参与,说明此举击中了群众的敏感点,提高了群众的感知度,调动了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从某种意义说,推动了社会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