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普洱市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联合思茅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组成调研小组,深入到思茅、宁洱、墨江、景东、镇沅、景谷等6个县区、6个城关乡镇、14个社区,以走访、座谈、查看资料等方式,对社区开展“八小时外”监督情况进行实地走访调研。
据了解,去年4月,普洱市纪委监委下发了《普洱市关于充分发挥社区职能全面加强党员和公职人员“八小时外”监督实施意见(试行)》。文件要求普洱市辖区内党员和公职人员向常住地所在社区进行上报,社区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廉洁政德“五德”,对党员和公职人员“八小时以外”情况进行群众监督。
全市充分发挥社区职能,形成由县(区)党委统筹,乡镇党委负责,依托社区党组织,以社区为主体,单位(部门)、物业管理机构(小区业主委员会)、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纪检监察、组织、公安等部门机构形成合力的监督模式,强化对党员和公职人员“八小时以外”监督,将日常监督落细落实。
“我们在2018年8月下发了全市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办法,去年又对充分发挥社区职能全面加强党员和公职人员的‘八小时外’监督进行了探索,下发了实施意见。”市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两项举措,一个是自上而下通过干部主动向组织报告自己“八小时以外”的言行,提醒干部自我按时警醒;另一个是自下而上,从基层入手,通过发挥社区职能,延伸监督触角。两项制度相辅相成,既完善了全市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的网络体系,又倡导了“正能量”,弘扬了社会主义新风尚。
“部分部门主动上报统计数据的意识有待提高,各级的督促也未到位;各县区对制度的执行情况有待统一。”调研组组长介绍,走访调研过程中,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查看各县(区)出台相关制度文件和社区留存“八小时以外”监督相关资料等形式,发现社区职能的发挥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各县(区)推进不平衡、部门参与度不高、执行标准不统一、各方评价不一、监督成效显现慢等问题。
通过走访调研,分析研究制度执行中存在的困难及背后的原因,普洱市纪委监委从操作流程、管理机制、氛围营造等方面对完善“八小时以外”监督工作进行了进一步探索。
“结合智慧党建和疫情防控网格化建设,充分运用网格化管理作用,以小区为单位,楼栋为依托,形成‘社区—片区—小区’的三级联动体系。”
“通过媒体、培训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对违反‘五德’典型案例进行通报,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强化警示作用,做到警钟长鸣,形成不敢腐的震慑,营造人人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能够监督的良好氛围。”
“对于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应该往无死角全覆盖发展。”普洱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通过走访调研,推动监督机制更加贴近监督对象实际,同时将社区监督与单位干部的监督相融合,社区监督与家风家教建设相结合,在社会上营造人人敢监督、善监督、能监督的良好氛围。(周杰 || 责任编辑 国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