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记 | 半个多世纪,兰考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发布时间:2021-02-27 07:44:03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全面小康题材故事片《千顷澄碧的时代》今日在全国院线公映。

该片以在全国第一批“率先脱贫”的兰考攻坚实践为原型,用光影镜头讲述中国完成人类文明史上最大数字人口摆脱贫困的壮举。

来自黄河最后一道弯的故事

河南省兰考县是黄河九曲十八弯的最后一道弯。上世纪六十年代,县委书记焦裕禄带领群众植泡桐战风沙。50年过去了,影片中年轻的证监会干部芦靖生,被派到兰考扶贫,这个一心想在学术中寻找中国农村出路的热血青年,与县委副书记范中州、乡书记韩素云为代表的兰考各级干部相遇在中国脱贫攻坚战第一线,带领人民群众奋战三年,最终改变了这座半个世纪没能摆脱贫困的县城面貌。

电影《千顷澄碧的时代》剧照

当初一腔热血的书生芦靖生已经变成皮肤黝黑的庄户人,干群关系的老大难问题在兰考如春风化雨,一片盎然。

奔腾五千年的黄河在九曲十八弯的最后一个弯腾空而起,回答了那个曾令人深思的“兰考之问”!

镜头为什么又一次聚焦兰考

兰考作为全国第一批“率先脱贫”的贫困县,有着特殊分量。2018年,主创团队去兰考,就感受到了脱贫攻坚战激发起的基层干部的全新状态。主创团队被他们“脚踩风火轮”的工作状态深深打动,坚定了聚焦兰考、讲好中国扶贫故事的决心。

提起兰考,绕不过焦裕禄。30多年前,李雪健主演的电影《焦裕禄》火遍大江南北,至今我们还记得影片中的经典镜头:焦裕禄拿出一个馍分给一群饿着肚子、衣衫褴褛的孩子。

与30多年前的《焦裕禄》相比,《千顷澄碧的时代》立足于新时代的兰考,力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再度点亮观众的心灵灯火。

电影《千顷澄碧的时代》剧照

斗罢贫困又出发

高大的梧桐树,为我们撑起遮风挡雨的伞。承继焦裕禄遗志,兰考这座半个世纪都没能摆脱贫困的县城顺利步入小康。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评价,《千顷澄碧的时代》既有对真人真事的描写,又有现实主义的类型化创作,体系化展现脱贫攻坚的全过程,是一部成功的“时代报告电影”。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影片“格局大、信息量大”,讲述中国扶贫故事,贴合乡村振兴主题,在年轻观众中也会有吸引力。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影片中,遍地的焦桐花开,那挂满枝头的紫红色仿佛酝酿着春天的全部色彩,一片锦绣于天地间。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道新谈其感受,影片具备全球视野、现代眼光、历史光环,也兼具中国立场、黄河气派和家国情怀,在思想深度、人文内涵和艺术品质上都有很高的水准。

见一斑可知全豹,通过兰考县这样一个窗口,向世界展示精彩的中国故事,揭秘为何全球范围内只有中国可以实现如此伟大的脱贫攻坚创举。

上下同欲者胜。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把这件大事办好;只有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创造这样世所罕见的人间奇迹。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百年来,小康一直是中国人民最朴素的愿望和憧憬。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用我们的涓滴之力汇成气势磅礴的力量,咬定青山不放松,继续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在共同富裕的人间正道上黾勉前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刘同华  张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