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这是什么神仙节目?再来一遍!”
“这个节目真的做到了‘让国宝活起来’。”
……
7天春节假期渐入尾声,河南春晚一档令不少观众一秒“梦回大唐”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热度依旧。
14名身着齐胸衫裙,体态丰腴、神情娇憨的年轻舞者是《唐宫夜宴》的主角,她们仿若唐装仕女从古画中走了下来,用活泼俏皮的舞姿展示了仕女从整理妆容到夜宴演奏的过程。表演期间,藏在博物馆里的千里江山图和簪花仕女图,搬上大屏,还有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捣练图、备骑出行图等国宝轮番出场,观众似置身于博物馆中,穿梭时空。
《唐宫夜宴》中的国宝(图片来源:微博综艺)
牛年新春,文化盛宴里“出圈”的不止《唐宫夜宴》,《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经典咏流传》等节目也频频登上热搜。这些节目在带给观众丰富视听体验的同时,正成为新潮流融入我们的文化生活和娱乐空间。
节目为什么能火?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关键。
事实上,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受观众喜欢已不是新鲜事。从2005年的《千手观音》到2008年的《飞天》,这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意节目,都一再成为节日文化中的亮点。“让年轻人看到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瑰宝”,河南春晚总导演陈雷表示,《唐宫夜宴》作为一个融媒体产品,融入国宝元素,在整个表演氛围和环境中体现了国风。
春节假期,将传统文化经典注入时代潮流的还有《典籍里的中国》。该节目聚焦《尚书》《论语》《史记》等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典籍里的中国》让我们的民族精神,真正成为我们可触摸的精神,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说。
创造性转化需要中华五千年文化底蕴的支撑,也离不开现代技术的加持。《典籍里的中国》节目组从电视节目的表达优势出发,综合运用环幕投屏、AR、实时跟踪等新科技手段。甘肃敦煌书画院院长纪永元认为,现代科技手段打造了穿越历史时空的感觉,“深入浅出,让普通人能看懂,领略经典中的文化精华。”让我们知来处,明去处,感受中华典籍的源远流长。
《典籍里的中国》剧照(图片来源:央视)
记者注意到,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是这类节目的呈现共性,在《唐宫夜宴》中,“那些唐宫少女们打闹嬉戏的场景,会给你一种熟悉的陌生人的感觉,你会觉得她们的一举一动就像我们今天的小女孩,又会觉得她们像从历史中走来一样”;第六季《中国诗词大会》打造的“身临其境”出题环节,带领观众走进祖国大地充满诗词意境的绝美景观,让现场更加生动、有趣;此前的热播综艺《上新了·故宫》,也因场景模拟为观众所津津乐道。
《中国诗词大会》(图片来源:CMG观察)
不少网友认为,沉浸式体验让传统文化从“故纸堆”“象牙塔”中走出,打破时空间隔更易引发共鸣。在第四季《经典咏流传》中,通过层层递进的演绎、历史物料的辅助解读,“浸享诗词”的视听体验等多元表现形态,让“致敬英雄”的主题能够与当下的情境呼应。
“音乐的力量也是蛮大的。”在听完抗日烈士陈辉的故事和根据他创作的《为祖国而歌》重新演绎的新曲后,节目嘉宾感慨,尽管当年的战场和现在的“抗疫战场”不一样了,但歌曲连接了这种精神,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共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陈瑶 李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