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直隶顺天府出了个远近闻名的乡贤,名叫王仲美。他胸襟开阔,德行高尚,扶危济困,宅心仁厚,且善于教导,化恶为善,不只被乡邻们一致赞誉,也赢得地方官员的由衷尊敬。
王仲美自幼聪慧,过目成诵,高大挺拔,声若洪钟,更兼一副飘飘美髯,让人一见即肃然起敬。他与人交往不论其贵贱,做了好事也不指望他人报答,甚至不想让人知道,不知不觉间就使人弃恶从善,悔过自新。
乡里有个恶名在外的无赖,名叫周猴儿,游手好闲,不学无术,欺行霸市,横行无忌。一天,王仲美外出做生意,带了不少银子,周猴儿提前得到了消息,就在他必经之路上的一座偏僻的桥下埋伏好,想等到他经过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窜出,杀人劫财。可是王仲美非常机警,及时发现了桥下的异常,于是径自下马,直接来到桥边。
王仲美朗声质问:“你不是周猴儿吗?你怎么能这么无赖?”面对质问,周猴儿不但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事,反而提高声音说道:“我这是为饥寒所迫,被逼无奈。”
王仲美口气缓和下来,耐心地开导他:“你一个男子汉,不缺手、不缺脚,干点什么不能养活自己呢?为什么非要干这打家劫舍的绿林行当呢?”王仲美认为自己平时在乡里也做了不少好事,可是今天还是遭到周猴儿这样的无赖的威胁,是自己德行上还有亏欠,没有体察到乡里周猴儿这样的人的难处。
接下来,他做了一件令所有人都意外的事。他将自己口袋里的银子全部馈赠给了周猴儿,并且郑重地教导他:“你以后千万不要再干这种事了。不然,以后被官府抓住在东市杀头的,就会有你这一号啊!”周猴儿十分意外,继而是感动,流泪而去。后来,这个顽劣之徒果然弃恶从善。
王仲美有个表侄叫于四,在衙门做衙役,对他非常尊敬,言听计从。一天,于四随长官巡访辖内各县,转到宝坻时,有个人与一个姓张的监生不和,这人打起了歪主意,重金贿赂于四,让于四想办法让长官狠狠处置一下张监生。王仲美知道此事后,赶紧让于四悬崖止步,告诉他这样的事情可做不得,于四照办,张监生就这样逃过一劫。
每当遇到灾荒之年,许多饥民挣扎于死亡线上,王仲美便拿出钱来,购买粮食,在寺庙外建起粥棚,救活饥民无数。等到他离家去河间府赴试,听到消息的百姓都争先恐后去看他,沿途四百多里,竟然摩肩接踵,不绝于道。
王仲美的故事保留在《香河县志》中。王仲美这样的人物虽然不载于正史,但地方志上总会为他们留出位置。这也是历代地方志的编纂者所倡导的,让这片土地孕育出的贤达及其善举永载史册,鼓舞同乡人见贤思齐,以实际行动建设家乡。(孙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