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新桥旁忆李频

发布时间:2021-12-23 07:59:25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唐乾符元年(874年),一位诗人上表自请外放建州刺史。彼时诗人已“知天命”,又刚升任尚书都官员外郎,而建州(今福建建瓯)时属偏僻之地,千里芜荒,匪盗横行。诗人的好友们对此很不理解。“折狱也曾为俗吏,劝农元本是耕人。知将何事酬公道,只养生灵似养身。”诗人留下这首诗绝尘而去。在他看来,自己年事已高,不该终老于庙堂,他想到边陲去,为社稷再尽一份薄力。

诗人名叫李频,字德新,唐睦州寿昌(今浙江建德)人,著有《梨岳集》。在赴建州途中,他又写下《之任建安渌溪亭偶作二首》以明志,“入境当春务,农蚕事正殷。逢溪难饮马,度岭更劳人。想取烝黎泰,无过赋敛均。不知成政后,谁是得为邻。”两年后李频积劳成疾,病死任上。

李频的一生是困顿的。生于寒门的李频,一心想通过科举考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却不想这一考竟是二十年。他写下《勉力》与《自遣》鼓励自己,“尽力唯求己,公心任遇谁”“青云道是不平地,还有平人上得时”。二十年不得志,李频身边的“考友”走走停停。好友喻坦之屡试不中,弃考回乡,他写诗宽慰喻坦之“莫恋渔樵兴,生涯各有为”。一些好友考取功名,李频也不忘送去祝福与诗。“远宦须清苦,幽兰贵独芳”“惠人须宰邑,为政贵通经”“但如诗思苦,为政即超群”,他想提醒好友们,出仕莫忘了初心。

大中八年(854年),李频终于考上进士,意气风发,他写下《省试振鹭》:“有鸟生江浦,霜华作羽翰。君臣将比洁,朝野共相欢。”他将自己比作高洁的白鹭,准备一展宏图,造福社稷。

咸通五年(864年),李频到任武功县令。当时县中恶霸横行,尤以尚君庆最为凶恶。尚君庆以宦官统领的神策军为靠山,欺压百姓,拒交赋税,目无章法,李频之前的几任官员都不敢惩治他们。李频查清事情后将尚君庆逮捕,公布罪证并斩首示众,极大震慑了当地的宵小之徒。

当时,武功县内有六座水库,但因历任官吏不作为,荒废近五十年,水利不兴,农业不振,致使地方常遇饥荒。为此,李频四方奔走借粮,组织百姓修渠筑堤,恢复了水库功能,武功县粮食大获丰收,百姓生活也日渐有了起色。咸通十三年(872年),朝廷表彰李频的突出业绩,擢升他为侍御史,后升他为尚书都官员外郎。

身居庙堂,晚唐的时势令李频有些失望,而彼时南方政局动荡,历年灾荒以致民不聊生。李频望向了南方,于是上表自请外放建州刺史。李频在建州,严惩腐败官吏,打击土匪强盗,使社会迅速安定。他又提倡礼与法并行,广开乡庠学校,并减轻赋税,制定了一系列帮扶农民的措施。建州民风渐清,百姓安居乐业。

乾符三年(876年),李频病死任上。建州百姓举城致哀,出殡当日,父老相与扶柩。念及李频生前甚爱建州梨山风景,百姓便在梨山建梨岳庙,用庙前大梨木刻成李频像,以供拜念。

李频青年时,曾游历四皓庙,写下了《过四皓庙》:“龙楼曾作客,鹤氅不为臣。独有千年后,青青庙木春。”龙楼是汉代太子宫门的名字,鹤氅是鸟羽制成的裘衣,后用来指称高洁洒脱之人。四皓庙纪念的是曾辅佐汉惠帝刘盈的四位大贤,他们功成后退隐山林,这份高洁令李频赞叹与神往。数百年后,宋代诗人周弼有感李频功绩,写下“建安梨岳老梨木,刻作唐朝建州牧”,感谢李频为建州兴盛打下的基础。

如今,梨山树木依旧葱郁,以李频的字命名的“德新桥”下流水清冽如故。(叶欣 张玉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