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讲解员

发布时间:2021-07-27 18:05:23   来源:文山州纪委监委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在华龙湖畔的文山州博物馆大厅,一场场巡回警示教育伴随着党员干部铿锵有力的宣誓声有序开展。这是州纪委监委组织开展的“以案为鉴  筑牢防线”案例巡回警示教育主场活动,而我是这场警示教育中的一名讲解员。除了每天根据工作安排完成相应场次的讲解以外,还要在现场为一些前来参观学习的干部群众解答问题、介绍情况。

“好好熟悉一下讲稿,其他负责讲解的同志有别的工作暂不能来讲解,今天下午的讲解就交给你了。”分管领导语气温和而坚定。

“下午……下午我就要上场吗?”我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心想,讲稿还一半都记不住呢,怎么讲。

“对,你来讲,不要紧张,多练几次就好了。”

我只好硬着头皮把事情答应下来,顾不得吃午饭,拿着稿子在公园的树荫下“突击”了几个小时。下午便“赶鸭子上架”般开始了讲解……

这是我第一次“受命出征”的场景,由此也开始了为期近两个月的警示教育讲解工作。从一开始的磕磕绊绊到逐渐熟悉,再到能清晰地把握案例中的“人、事、因、果”,我在心底给自己的打分也从60分逐渐上升到了80分。“能把事情讲清楚,也算一个不错的讲解员了。”我暗自得意。

直到后来的日子里,我遇见了他们。

(一)

“今天总算讲完了。”我“三下五除二”把别在身上的“小蜜蜂”摘下来,“咕嘟咕嘟”地往自己快要冒烟的喉咙灌水。

“同志,你是纪委的吗?”当我正准备收拾东西下班的时候,一个身材瘦小,背上背着个1岁左右孩子的女人把我叫住。

“我是这里的讲解员,您有什么事吗?”

她衣着有些简朴,略显羞怯地看着我,顿了顿,指着一块展板问道:“他这个怎么没写要判多长时间?”

“没写是因为还没庭审判决,您看,其他已经定罪的就有刑期了。”

“那这要什么时候才能判下来呢?”她又轻声问道。

“这个我也说不好,得看案子办理的进展情况。”

“谢谢啊。”话毕,她神情有些黯然,背着孩子默默地走出了展厅大门。

看着她逐渐消失的背影,我不禁想,她是谁呢?她口中的“他”又会是她的什么人呢?丈夫、亲人、朋友……还是出于好奇随口一问?

假如是妻子带着年幼的孩子来打听身陷囹圄的丈夫的情况,那她得鼓起多大的勇气。假如高墙内的“他”看到妻儿今天来这里的场景,又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准确是警示教育案例讲解员最重要的“手艺”,而靠感性评判则是准确最大的敌人。我提醒自己:不能过度联想。但却总觉得,她那柔弱的语气、黯然的神情和背着孩子远去的背影……比我按部就班的讲解更直击人心。

(二)

“同志,这张照片是在他哭的时候拍的吗?我看着好像有泪痕。”三四名退休干部站在一块展板前讨论,看见我,便指着一块展板上的照片向我询问。

“应该是。”我看了看展板上的照片回答道。

“他以前是我的老班长,那个时候他在我们县当县委书记,我们一起搭班子干过很多事的。”

“那你们应该很熟悉吧?”我好奇地问。

“熟,那时候天天在一起上班,能不熟悉吗?就是没想到,都到退休的年纪了,还能出这事,哎……”

“现在的反腐形势就是这样,要是干部本身有问题,退休也并不等于安全着陆,总要付出代价的。”

“还有什么能比一生清清白白、平平安安的好呢……”几位老同志忍不住叹息。

“随着国家反腐力度的加大,我感到非常害怕,经常夜不能寐、寝食难安,半夜的时候常常梦见自己被纪检监察机关带走,吓出一身冷汗……”听着几个老同志的讨论声,案中人《忏悔书》里的话仿佛一记警钟,不知不觉在我的耳畔响起。

“三不”一体推进形成的叠加效应日益彰显,政治生态环境日益清朗,认真做事,安心睡觉,踏实吃饭,这难道不比坐拥巨额“财富”却惶惶不可终日更幸福吗?

“庆幸自己出生在这样一个好时代。”我心想。

(三)

“姑娘,你们应该好好教育教育他,那个赵某某就是他教出来的学生。”

“你别胡说,她的老师又不止我一个。”

参观学习结束,某学校两位老师前来留言席书写学习感悟时,以开玩笑的口吻说出了以上的对话。

写完留言,其中一个老师抬起头来,郑重其事地说道:“我教书37年了,赵某某是我20年前的学生,但我现在对她还有印象,在学校的时候很活跃,经常带头参加各式各样的文艺活动。”

“说到底还是家风出了问题,要是家风正,也不至于她和丈夫双双入狱,现在年幼的女儿只能够寄养在朋友家,实在是太可悲了。”另一个老师接过话。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门“吱呀”一声关上,家庭成员在里面如何交流相待,会逐渐成为一个家庭的风气。好或坏、正或邪,就在一顿顿家常便饭和一个个平常日子间编织。

“我的爸爸妈妈呢?”这应该是违纪违法者身边的人最怕他们的孩子问起的问题吧。

(四)

什么是好的讲解员?普通话标准、表情得当、熟悉文稿、手势自然……不置可否,这些都是不错的答案。但讲解不是“表演”,而是思想与灵魂的交融,对案例的感悟越深,才能引导他人感同身受。

“他们才是最合适的讲解员。”

“谁?”

“那些故事里的人和有故事的人。”

(查为媛 || 责任编辑  段梦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