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
小时候家里很穷,连吃个米饭都是奢望。玉米是家里的主粮,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到大米饭。
每次开学,“学杂费怎么凑?”“要不要继续上学?”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我。同时,“老师,费用再给缓缓……”这也是每个新学期开学,爸爸对班主任说得最多的话,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
高一下学期,开学一个星期了我还没有去学校报到。记得那时,一学期的学费是十七元,每月生活费是九元四角。父母因凑不够学杂费,也不敢提起让我回学校的事。
后来,班主任走了十八里路来家访。他问我:“开学了为什么不去读书?”我说:“家里凑不够学杂费。”在班主任的再三劝导下,我跟他回了学校。过了几天,班主任告诉我说,学校每月给我五元助学金。之后每月我都会按时领到那五元助学金,高兴之余就是感激,因为这笔钱对于家庭贫困的我来说是莫大的帮助,最起码减轻父母一半的负担。我的精力也渐渐集中在学习上,就这样我坚持读完了高中。
艰苦的读书生涯教会了我很多,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走出大山,一定要成为有用之人,改变家族世世代代在山沟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1979年,我参加工作,先是当民办教师,再考入乡镇政府。工作中,我把22年里父母默默劳作的背影和艰辛当作动力鞭策自己,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工作。我申请入了党,时刻保持自我革命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后来,经组织的培养和自身的努力,我先后担任过乡镇纪委书记,乡镇党委副书记、书记,乡镇企业局局长,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等职。
38年后,我从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岗位上退了下来。突然间清闲下来,总觉得很不习惯、很不自在。
2018年5月,孟连延安精神研究会成立,我第一时间申请加入,之后参与了6个乡(镇)分会,部分县级部门、社区、私营企业小组的设立工作。
今年3月,我被推选为常务副会长,主要任务是组织学习、研究和宣传延安精神。党史学习教育期间,我们协助县委宣传部举办了“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图片展,组织全县80余家单位近3000余名干部参观学习,为党员干部注入红色动力。
7月1日当天,我回到单位与全体纪检监察干部一起收看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虽然我退休了,我不会忘记自己纪检监察干部的身份,我会继续换个方式传播正能量,把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的精神学习好、践行好、宣传好。(刘松琳 || 责任编辑 吴刘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