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在省纪委常委会的领导下,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工作创新,形成了一批特色亮点工作。“清风云南”从今天起陆续推出我省各州市特色亮点工作,切实做到“边学习、边调研、边工作、边总结”,推动云南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单元制”监督 实现“力量集成”开展“兵团作战”
昆明市纪委监委探索建立“单元制”监督机制,采取“1+4+2+X”的组合方式建立若干监督单元组在本单元范围或指定范围内开展各类专项监督检查活动。“1+4+2+X”即1个监督检查室+1个派驻机构+1个县(市)区纪委监委,“X”为其他职能单位(部门)适时参与,共同组成一个监督单元组,采取统筹派单和自主研判相结合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在单元组范围内和单元组之间开展交叉滚动式监督检查,单元范围为市纪委监委各监督检查室负责联系的区域及单位,形成了分级负责、两级捆绑,全面覆盖、重点突出,上下联动、一体推进的立体监督新格局,使监督更精准、更聚焦、更有力。
协同作战 增强监督合力
“单元制”监督重点围绕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部署落实情况,以及中央纪委、省纪委关于纪律作风建设、专项治理整治和监督执纪相关要求开展监督检查,在此过程中,单元组成员树立“一盘棋”思想,服从调度、积极参与、协同配合,遇到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即反馈至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由该室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适时进行调度处理。
为盘活监督资源、凝聚监督力量,昆明市纪委监委采取内引外联的方式组建“单元制”监督人才库。对内挑选精兵强将,由市纪委监委各监督检查室、派驻纪检监察组和县级纪委监委推荐业务骨干进入“单元制”监督人才库;对外抽调审计、财政、发改等系统的专业人才纳入其中。建立人才库后,定期进行考核筛选,对党性强、业务精、有担当、敢作为的干部积极向组织推荐,对工作不力、责任心不强的清理退库。把“单元制”监督作为培养和锻炼干部的重要渠道,每轮“单元制”监督结束后,市纪委监委都要举办一期“纪法课堂”,各单元组在学习交流中互促互进,共同提高业务水平。
创新思路 优化监督路径
针对熟人社会“问题难发现、发现难监督、监督难有效”的“三难”问题,昆明市纪委监委利用“单元制”交叉滚动监督优势,形成单元组成员与被检查单位“人地两疏”的有利条件,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直插现场开展监督检查,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和真实情况。
不仅如此,昆明市纪委监委还将清单管理与过程跟踪相结合,建立“单元制”监督“三清单两报告一台账”工作机制。“三清单”即“单元制”监督检查任务清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清单及交办清单;“两报告”即各单元组每季度末向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报送“单元制”监督检查情况报告,党风政风监督室对“单元制”监督检查情况进行及时汇总,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强化问题线索跟踪督办,总结梳理工作推进情况,每季度作一次综合分析并形成综合报告报委领导,并以工作例会等方式进行通报;“一台账”即建立“单元制”监督检查工作台账,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建立“单元制”监督检查工作总台账,各单元组负责建立分台账,对召开工作例会、集中安排部署、开展监督检查等工作推进情况逐项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对检查发现问题清单实行销号制管理。
深化运用 拓展监督成效
昆明市纪委监委把“单元制”监督作为履行监督第一职责的重要抓手,在全市14个县(市、区)纪委监委、4个开发(度假)区纪检监察组全面推广实施,要求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参照市级做法,认真研究制定本地区“单元制”监督实施方案,深入推进本地区“单元制”监督工作,全面持续巩固拓展“单元制”监督工作成效。
在市纪委监委的示范带动下,昆明市14个县(市、区)纪委监委、4个开发(度假)区纪检监察组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健全完善监督工作机制,努力把“单元制”监督触角延伸到细微之处。西山区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能定位,运用“单元制”监督机制对阶段性重点工作开展机动式监督,有效延伸监督“探头”。晋宁区纪委监委在纪律作风监督检查中,由党风政风监督室牵头,抽调巡察、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人员组成机动监督单元组,在全区开展“点穴式”监督检查;在重点工作中,由负责该项工作的区级职能部门所联系的区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为主,灵活安排组成机动监督单元组。安宁市纪委监委通过“飞行式监督点穴式监督体验式监督”方式开展“单元制”监督工作,并结合日常工作开展情况和干部特长,在组数设置上“做加法”,在组员人数上“做减法”,在增强“单元制”监督灵活性的同时充分锻炼干部能力。
市县统合巡察 助推全面从严治党直抵“神经末梢”
针对基层“巡不深、察不透”和“圈子小、熟人多,人情常在原则上”等监督难题,昆明市创新巡察组织方式,整合市县巡察力量,探索开展上下联动的市县统合巡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直抵“神经末梢”。2019至今,分三轮在14县(市)区依次探索开展了“板块式”“联动式”“菜单式”三种模式的市县统合巡察,并分别在昆明经开区、阳宗海风景区开展了两轮对村(社区)党组织的巡察。同时,在市委第十三轮巡察过程中,参照统合巡察模式,同步组建联合巡察组,探索与滇中新区党工委共同开展了1轮对村(社区)的联合巡察。共发现问题1056个,移交问题线索256件,巡察利剑震慑作用进一步彰显。
扣紧责任链条,使巡察精准发力、巡出成效。昆明市不断细化、压实做好市县统合巡察工作的政治责任,一方面,明确市县统合巡察组由市委派出,组长由市委提名推荐,县级党委授权,县级党委履行巡察主体责任,市委巡察办履行业务指导职能,全过程跟进、督促指导工作。另一方面,实行巡察成果“双报告”,既按“三个汇报”机制向县级党委报告,也书面向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报告,重大问题直报或专报。同时,严格实行问题底稿制度,市县同步留存备查;建立包括问题线索移交办理情况台账、专项治理建议移交办理台账、市级交办事项办理情况台账在内的“三本账”制度,由县级巡察办定期报送情况,市级加强督促和跟踪管理,进一步压实巡察整改责任,提升问题线索成案率;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统合巡察整改情况纳入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对各县(市、区)存在的重点问题和重点事项当场点题、现场要求答题,倒逼干部担当作为。
立足实际施策,突出巡察方式多样化。根据个县(市、区)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和党风廉政建设水平有差异的实际,昆明市积极创新巡察工作方式,形成了具有“昆明成色”的巡察工作实践。一是“板块式”统合巡察。按照“地域相近、同类相似、水平相当”的思路划分巡察板块,对同类板块内的单位和社区党组织开展巡察,查找共性突出问题,让巡察监督更具针对性。二是“联动式”统合巡察。聚焦国有企业、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等重点行业领域,市县同步联动开展巡察,以“同向答题,合力齐抓”的形式促进问题大发现、全起底,发挥巡察标本兼治作用,推动解决行业共性问题和体制机制问题。三是“菜单式”统合巡察。由参加市县统合巡察的县(市、区)党委根据被巡察党组织情况提出需求,市委巡察办根据需求“菜单”综合调度、择优选配全市优秀巡察干部到其组织开展巡察。
对题择人用人,盘活巡察人才资源。昆明市坚持按照“地域回避、混合编组、统合使用”的原则灵活机动统合巡察组,并结合被巡察党组织特点对抽调干部的专业背景、工作经历等方面进行审核把关,不胜任的退回派员单位重派。巡察工作中,全面推行“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对题择人、因事用人”,努力实现巡察人才资源配置最优化。同时,不断加强巡察干部考核管理,按照自我评价、内部互评、组长点评、反向测评、综合评定“五位一体”考核评价模式推选产生“优秀巡察干部”和“市县统合巡察人才库人选”,并将考核结果反馈派出单位,作为巡察干部选拔使用、评先评优重要依据。
推进规范化建设,辐射带动全市巡察工作。围绕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基层治理、“三资管理”体制机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问题线索排查等方面重点问题,昆明市制定《对村(社区)党组织巡察工作重点“一表清”(试行)》,为市县巡察向村(社区)党组织延伸巡察提供“导航”,推进对村(社区)党组织全覆盖工作。同时,在统合巡察过程中加强指导交流。巡前,安排统合巡察组与市级巡察组统一参加巡前培训;巡中,到驻地与巡察组成员面对面座谈交流、事对事把关指导、点对点给出意见;巡后,召开统合巡察组组长、副组长和区级党委巡察办主任座谈会,分类听意见、作指导、提要求。巡察期间,市县统合巡察组还对县级巡察工作情况开展全面检查,引导、督促县级巡察紧跟步骤、规范动作、完善机制。
借助信息化力量,为巡察工作插上科技翅膀。自主研发“昆明巡察问题反映直通车”系统和“巡视巡察数据分析”系统,截至目前,在统合(联合)巡察使用“直通车”系统分别收到群众反映404件,相较使用传统举报箱收件增长明显。同时,按照“线上线下”宣传思路,改进传统的巡察进驻公告方式,通过系统生成问题反映二维码,制作成小卡片后挨家挨户送“码”上门,变“要我举报”为“我要举报”,为更好地下好巡察进驻“先手棋”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