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些光环常被亲友相传乐道,比如我家获得“2016年全国最美家庭”的称号,今年又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但实话实说,我觉得其实我家与很多家庭一样,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要说哪里有点特别,那就是虽然我是汉族,我的爱人张秀华是彝族,我们有不同的文化和生活背景,但在婚后的岁月中,我俩共同读书、共同写作,总能在书页里、在阅读里找到很多共鸣。女儿苏贤月也受我们影响,从小爱读书。
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我,成长在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当时我家境贫寒、生活拮据。从小学到高中,每到周末、节假日,我都参加生产队劳动帮着父母挣工分。可就算日子再清贫,目不识丁的父母都一直坚信读书能改变命运,节衣缩食、想尽办法供家里的六个子女读书。
贫寒的家庭让我更加发愤读书,不敢有半点松懈。凭着优异的成绩,我轻松进入一所师范学校就读。在师范学习中,我接触到了文学。在那个书籍匮乏的年代,文学给我带来了惊喜,我第一次发现人类有这么美的语言、这么动人的故事、这么深刻的洞见。我沉醉其中更加觉得时光珍贵,因此在那三年里,我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投入到阅读、写作中。那是我的自我启蒙时期,诗歌、散文、小说,我尽情地写我想写、写我要写的一切,真是快乐极了。
1981年7月,我再次回到山村,这一次我是以青年教师的身份到一所山村小学任教。在那个偏僻的山村里,一盏煤油灯成了最能慰藉我心灵的物件。虽然当时每月只有一斤煤油,但在闪烁、昏暗的煤油灯下,我在读书、写作中努力提升一个青年教师的自我修养。我所教的小学成绩全乡第一,被破格调到乡中学。在乡中学,我的班级连续几年中考名列前茅。
更为可喜的是,多年的读书写作,打牢了我的学识基础。1989年9月,我与众多大专生一起报考了云南教育学院中文系本科班,成绩优异,被破格录取。毕业后,我又因为创作上的特长,被调到双柏一中担任高中毕业班语文教师,并加入了云南省作家协会。
教学和创作上的“双丰收”,让我迎来了更大的发展平台。1995年7月,双柏县委把我调到县委宣传部工作,让我的创作才华和写作能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此后,我先后在县委宣传部、县文联任职。至今已在省内外发表文学作品300多万字、发表新闻稿件2000多件,出版了《秘境哀牢》《抒情年代》《坚守》等10部文学作品,并于2017年8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古人说:“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爱书、读书和写作让我实现了更大的人生价值,同时无形中,我的爱好也影响到了我的家人及家风。
我爱人常唤我“书虫”,笑称我一钻到书里就出不来。我很幸运能与我爱人相遇,很幸运她能接受“书虫”的我,很幸运她也有“书虫”的潜质。这些年,在我的带动下,我爱人也爱上了写作,她先后在《楚雄日报》《金沙江文艺》《楚雄社科论坛》等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和论文40多篇。
前几年,我爱人曾写过一篇《爱孩子,就陪他读书》的小文章。很多孩子父母对她文章的观点很感兴趣,纷纷向她询问如何才能养成家中的读书氛围,其实真的很简单——就是身教。我很赞同我爱人在文中的观点,与其花费巨资进行教育培训,不如作为家长的我们陪着孩子多读读书,这才是更有意义的教育、更有价值的爱。
你看我家,现在共有8个书架,仅私人藏书就超过3万册。我和我爱人一有时间就陪女儿读书、领她逛书店、上图书馆。自我女儿上小学开始,只要她在家做作业、读书,我们都会在一旁陪着,家里的里屋、外屋都是读书人。女儿受到我们的影响,从小就养成了爱书读书的好习惯。9岁开始发表文章,现在已发表10多篇文学作品。
当然,作为家长工作辛苦,休息时应该有点娱乐。但我认为在孩子面前家长一定要有节制,尽量不要在家里打麻将、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谈钱;要有意识地、尽可能地引导孩子多读书,比如为孩子办一张图书馆的借书证;每次外出给孩子买一二本书;孩子过生日或取得好成绩,也给孩子买几本书作为奖励。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再也不用愁孩子的读书问题了。
我女儿从小懂事听话,在我和爱人的记忆里,她从未“叛逆”过。从小学到高中,她与同学相处融洽,懂得体贴,懂得节俭。她高二前我家没有车、房子也没有装修,在楚雄读书的女儿都是自己坐班车往返楚雄——双柏。那会女儿的手机话费每月只需10元,仅用于与我们联系。
女儿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家的教育方式是属于‘放养式’。”这话总结得很对,我和我爱人总觉得多读书,孩子自然会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就极少送她上学,四年级起,我们就让她自己在作业本上签名,有意培养她生活的自理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今年9月,没出过远门、没坐过飞机的她坚持自己去大学报到,到学校后她参加了文学社,想要走我和我爱人一样的创作道路。
我对读书的爱也影响到我的两个妹妹,她俩如今已是双柏县名副其实的本土作家、诗人,我们三兄妹一起被称为双柏“三苏”。妹妹苏燕的女儿李亦杭,更是儿女一辈中的翘楚,15岁就出版了长篇小说《宫房四小姐》,在当时是楚雄州年龄最小的作家。
人们常说,人一生要照顾好生我养我的人,教育好我生我养的人。这是大实话,但做起来却相当不易。我家六兄妹,大姐家在农村,二姐又远在四川工作,父亲中年在生产队劳动中致残,早年病逝,家中十分困难。多年来,我与家人一起克服困难,携老扶幼,帮助妹妹们完成学业;成家后又赡养双方老人、帮助双方的侄儿侄女完成学业、参加工作。
我特别感谢我爱人的付出,她在工作之余不仅要精心侍奉年老多病的婆婆,还得每天到两公里外照顾自己的母亲。2014年10月,我85岁高龄的母亲离世,此后70多岁的岳母和两个读书的侄儿侄女与我们一起生活。家中事情繁琐,但我爱人始终尽心尽力地给予家人照顾,从无半句怨言。在我看来,这是书籍的力量,正是爱书、读书、写作让我的家人总能相亲相爱、相敬如宾,真正做到“诗书传家,亲和无限”。(苏轼冰)